麵對逆境的挑戰
在困境中奮發成才
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深知逆境出人才的道理,所以當有人問他,那位跟他學畫的青年能否成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時,他便堅定地回答:“決不可能!因為他每年有6000英磅豐厚的收入呢!”
艱苦的環境能夠造就出成功的人才,而富裕的環境隻會令人墮落。安德魯·卡內基曾經謹慎地說:“不要羨慕那些富家子弟的優越生活,實際上,他們已經做了財富的奴隸,他們貪圖享受,身陷墮落的泥潭。”那些在溫室中培育出來的花朵,決不能與那些在寒風中爭豔的紅梅相提並論。同樣,優越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決不能與那些出身貧苦的孩子相比。雖然那些貧苦孩子上不起學,即使上了學,也多半是普通學校的畢業生。他們做著平凡的工作,過著平凡的生活,但是他們可能成為無名英雄,將來可能做出驚人的偉業。
擺脫貧窮的惟一方法就是在逆境中艱苦奮鬥、努力拚搏,從艱難的境遇中掙脫出來。如果人類在出生時就口含調羹,不必為生存去奮鬥,那麼直到現在,人類還有可能處於原始狀態,人類的文明也可能處於幼稚階段,永遠跳不出原始時代的束縛。
無論翻開哪個國家的曆史,那些發明家、科學家、商人、企業家、政治家、哲學家、外交家,哪一個不是苦孩子出身,哪一個不是迫於生存的壓力而努力奮鬥,最終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在美國,很多的外國移民最初並不精通英文,也未受過高深的教育,生活無助、事業無門,但他們卻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成就了偉大的事業,構建了自己的家園,他們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榮譽,擁有了萬貫家資,這些成就足以讓那些家境富庶博學多才的美國青年們自愧不如!因為他們整日沉浸在幻想中,盼望著成功從天而降,卻不知自己在虛度青春年華,已成了碌碌無為之人。一個人如果好逸惡勞、貧圖享受,那麼他一定是一個生活的失敗者。因為偉大的人物都是經由苦難造就出來的。“沒有經曆困苦的人,他的生命必定有缺憾。”這是一個成功人士的親身體驗。
艱苦環境中造就出來的成功人才正如森林中的橡樹,隻有經曆了狂風暴雨之後才能夠長得高大挺拔。如果一個人總是在別人的嗬護下生活,那麼他的頭腦中就不會有為自己的前途而奮鬥的思想,當然也就不會成就驚人的偉業了。養尊處優的年輕人虛度自己的青春年華,無意在人生的旅途上乘風破浪,那麼他的人生價值就無法得到實現。格魯夫·克利夫蘭曾經兩度出任美國總統,誰會想到他曾經是個年薪50英鎊的窮苦店員呢?在以後的日子裏,他常常回憶這段經曆,並頗有感慨地說:“極度的貧困能夠激發人的潛能,並能夠讓人積蓄力量為這奮鬥終生。”
在優越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人,頭腦中極少有為事業而奮鬥終生的思想,因為他們無需奮鬥便能夠得到所需的一切。事實上,人們努力工作固然是為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同時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人類社會,推動人類文明車輪向前滾動。當然,也有許多人的思想並未提升到這樣的高度,他們努力工作僅僅是為了滿足個人的一些渴望和需求罷了。
有人曾經在青年人中做過這樣的調查,題目就是你是如何看待努力工作的?一個生活優越的青年回答:“每日早出晚歸,如此的工作,有什麼意思?我有足夠享用一生的財富,無需如此辛苦。”而一個家境貧寒的青年卻說:“我的生活無依無靠,隻有努力工作才能夠吃飽穿暖,除了努力工作,我沒有第二條路可走,自己的前途隻能靠自己去努力創造。”
那些努力奮鬥的青年會得到大自然的偏愛,得到豐厚的資產和優越的地位,還會擁有大自然賜予他們的高尚品格。而那些生活富庶的青年則整天遊手好閑,隻能過著平庸的生活。大自然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在推進人類文明的發展,實現促進人類進步的目的。
大自然是公平的,它給人的機會是均等的。在經驗的大學裏,誰都可以接受嚴格的訓練,以得到完成其工作的技能。至於那些經由努力得來的資產和享有的榮譽,都是些意外的收獲。那些在困厄中奮發有為的青年決不會繼續困厄下去,因為跟在他後麵的大自然一定會以巨大的代價去回報他們的努力。出身卑賤者能成大器
在丹麥的一個兒童聚會上,一位漂亮的小姑娘說:“我出生在宮廷裏,我的父親是一個議院中的侍從官,這個職位很高。”停了一下,她又不屑地撇撇嘴說:“至於那些姓氏以‘森’字結尾的平民出身的人,他們永遠沒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在他們麵前,我們要兩手叉腰,永遠跟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
聽了她的話,富商彼得森的女兒憤怒地反駁道:“我父親可以毫不猶豫地花一百美元去買糖果,並把它們分給孩子們,你的父親能這樣做嗎?”
“但是,”一個編輯的女兒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插話道:“我的父親可以把你們的父親和所有人的父親都登到報紙上。我父親說,任何人對他心生恐懼,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決定將誰登在報紙上。”
“要是我也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該多好啊!”一個通過門縫向裏麵窺視的男孩頗有感慨地想。他是平時幫廚師做廚房清潔工作的小幫工,今天他是得到了廚師允許才站在那裏的。他與那些孩子的身份完全不同,他的父母甚至連一個閑錢都沒有,並且他的姓氏就是以“森”字結尾的,他是個地地道道的平民。
時光飛逝,歲月輪轉,當年兒童聚會上的那些孩子如今已變成了風度翩翩的紳士和高貴典雅的的小姐。他們中的一些人走進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廳堂,那裏布置了許多精美絕倫、價值連城的藝術品。他們在廳堂裏遇到了這些藝術品的主人,並且向他連連致意,交口稱讚他的藝術品。但是,他們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偉大的雕塑家就是當年那個怯生生地從門縫裏偷窺他們遊戲並以此為一種莫大奢侈的男孩,他就是托瓦爾森,偉大的丹麥藝術家、著名雕塑《耶酥及十二使徒》的作者。
貧苦不能成為成功路上的障礙
在丹麥乃至全世界,漢斯·安徒生的大名可說是盡人皆知,他是丹麥窮鞋匠的兒子,這就意味著,在他呱呱墜地之時,幸運之神並沒有給予他任何特殊照顧,但是貧苦的出身,不能成為他成功路上的障礙,他那天才的幻想和過人的才華終於使他成為了丹麥知名作家、著名的童話大師,也成為了全世界兒童的朋友。
男孩基托是個失聰的孩子,他想離開救濟院,去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於是他苦苦央求父親:“爸爸,讓我離開救濟院回家去吧。饑餓並沒有什麼可怕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資充足的社會中,而且我知道怎樣阻止饑餓。不少霍屯督人不就曾經長期靠著一點點糖來維持生存嗎?當饑餓難奈時,他們就用一根帶子勒緊自己的肚子,以減輕饑餓的程度,我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呢?而且,灌木叢裏長滿了黑莓和堅果,原野上隨處可以找到蘿卜,這些不都可以用來充饑嗎?再說,一個幹草垛不就是一張舒適的床嗎?”
這個可憐的失聰的男孩的父親是個整日酗酒的酒鬼,於是他也被人們看成是一個隻會做鞋子的小乞丐,根本沒有人把他放在眼裏。然而就是這個孩子最終成了有史以來優秀的聖經學者之一。他的第一本著作就是在貧民院裏完成的,也正是這本著作讓他為世人所矚目。
在古希臘,克萊恩是一個膜拜在神聖的藝術殿堂前的奴隸。他感知美,欣賞美,美是他的上帝、他的靈魂,他以一種狂熱的心態崇拜著美。然而在他所生活的時代,由於那位大權在握的波斯入侵者對藝術的憎惡和反感,因此法律規定除了自由民之外,奴隸是不允許從事和追求藝術的,否則就要被判處死刑。當這樣的一部法律被通過時,克萊恩正在忘我地追求著藝術。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在某一天得到著名雕塑家菲迪亞斯的肯定,甚至想得到伯利克裏本人的讚賞。
然而法律是無情的,克萊恩現在該怎麼辦呢?是放棄還是執著的追求呢?克萊恩用行動作了最好的回答,他把他的頭腦、他的心靈、他的全部精神和生命都投入到了麵前的冷冰冰的大理石塊中。他每天都虔誠地下跪,祈禱太陽神賜予他永不枯竭的靈感和嶄新的技巧。他滿懷感激並且自豪地相信,太陽神阿波羅聽到了他虔誠的祈禱,而且一直在旁邊守護著他,幫助著他,指引著他的動作,並為他雕刻的物體賦予栩栩如生的生命活力。但是在統治者製定的這部法律的作用下,眾神似乎都拋棄了他。
克萊恩受到沉重的打擊以及承受的痛苦被深愛著他的姐姐看在眼裏,這令她萬分難過。她禱告道:“不朽的美神阿佛洛狄特!你是主神宙斯最具憐憫心的孩子啊!你是我的女王,我的上帝,我的保護神,我每時每刻都在你的神龕前奉上獻禮。現在請你成為我的朋友吧,成為我弟弟的朋友吧,我們需要你無私的幫助!”
接著,她對弟弟說:“克萊恩,到地下室去工作吧!我會給你準備燈光和食物,上帝會保佑我們的。”於是,克萊恩搬到了地下室,在姐姐日夜精心地守護和照料下,克萊恩繼續著自己那神聖而危險的創作。
不久以後,在希臘的雅典舉行了一個盛大的藝術展覽,所有的希臘人都被邀請去參觀這個展覽。展覽的中心設在當地的一個大市場裏,由伯利克裏親自主持。站在他身旁的是他所寵愛的阿斯帕齊婭,以及雕刻家菲迪亞斯、哲學家蘇格拉底、悲劇詩人索福克勒斯以及許多知名人士。
在這次藝術品展覽上陳列的作品都是偉大的藝術巨匠的得意之作。但是在琳琅滿目、美侖美奐的藝術珍品中,有一堆作品顯得尤為出眾,它們是那麼精美絕倫,仿佛鑿刻它們的就是阿波羅本人。這堆作品成了所有人矚目的中心,它那攝人心魄的藝術之美讓人心蕩神移,讚歎不已,就連那些參與競爭的藝術家們也心悅誠服。
“這些雕塑作品的作者是誰?”沒有人回答。傳令官又一次重複了這個問題,還是沒有人回答。“沒有人知道嗎?難道它們的作者是一個奴隸嗎?”
突然,人群開始騷動起來,一個少女被拖到了大市場裏。她衣衫淩亂,頭發蓬鬆,雙唇緊閉,美麗動人的眼睛裏閃著堅毅的光芒。當地的行政官聲嘶力竭地喊道:“這個女人,就是這個女人知道這些作品的雕刻者是誰,我們確信這一點,但是她卻一言不發。”
無論受到了怎樣嚴厲的盤問,克莉恩的回答隻是沉默。她被告知了,此種行為應當受到怎樣的懲罰,但是這個勇敢的姑娘仍然沉默不語。看到此情此景,伯利克裏說:“法律是神聖不可違背的,把這個姑娘關到地牢裏去,讓她接受最嚴厲的懲罰。”
話間未落,一個長發的年輕人氣喘籲籲地衝到他的麵前。這個年輕人身材消瘦,滿臉憔悴,但那烏黑的眼睛裏卻閃爍著隻有天才才有的那種耀眼的光芒,如同漆黑的夜空中兩顆閃亮的明星一樣。他高聲地央求道:“伯利克裏先生,請您饒恕和赦免那個女孩吧!她是最愛我的姐姐,那些雕刻出自我這個奴隸的雙手。”
“把他關到地牢裏去,把這個奴隸關到地牢裏去。”憤怒的人們群情激昂地喊道。
這時,伯利克裏從座位上站起來,並威嚴地說道:“我絕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看一看那堆雕像吧!阿波羅以他的名義告訴我們,在希臘還有比一部不正義的法律更為重要的東西。發展有生命力的事物、培植美好的事物應該是法律的最高目的。如果說雅典會永遠活在人們的記憶中,會名垂史冊,那是因為她對藝術作出巨大貢獻,是這種貢獻使得她永遠不朽。讓那個年輕人站到我身邊來吧,不要那麼無情地將他關到地牢裏去。”
接著,阿斯帕齊婭把拿在自己手中的用橄欖枝編成的花冠當著聚會的成千上萬的公眾的麵戴在了克萊恩的頭上。與此同時,她在人群如雷般的掌聲和喝彩中溫柔地吻了克萊恩深情摯愛的姐姐克莉恩。
雅典人為了紀念著名的寓言作家伊索,還專門為他塑了一座雕像,而伊索也出身於奴隸。由此我們知道,榮譽和成功之門,對所有人都是暢開的。在古希臘,隻要你能夠在藝術、文學或戰爭中表現出非凡的才華,那麼,財富和不朽的名譽終將屬於你,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在這方麵做得如此好,給那些不幸的在境遇中苦苦掙紮、力爭前程的人們以激勵和鼓舞。
困境中充滿發展自我的機會
美國副總統亨利·威爾遜出生在貧困的家庭,當他還是繈褓中的嬰兒時,貧窮就已經露出了它猙獰的麵孔。他深深地體會到,當他向母親伸出小手要一片麵包,而母親手中卻什麼也沒有時是什麼滋味。他在10歲的時候就離開家當了11年的學徒工,這11年中,他每年可以接受一個月的學校教育。最後,在11年的艱辛工作之後,他得到的報酬是1頭牛和6隻綿羊,他將它們賣了84美元。他從出生到21歲那年為止,從未在娛樂上花費1美元,因為他將每一個美分都看得十分重要。他完全知道拖著疲倦的身子在漫無盡頭的盤山路上行走是什麼樣的痛苦感覺,於是他請求他的同伴們丟下他先走。在他21歲生日之後的每一個月,他帶著一些工人進入了人跡罕至的大森林去采伐那裏的大圓木。那時,他每天都在第一抹曙光出現之前起床,然後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黑夜為止。在一個月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之後,他得到了6美元的報酬,當時,這6美元在他看來可真是一個大數目啊!在他的眼裏,每個美元都像夜空中銀光四溢的月亮一樣格外耀眼。
很少有人能夠像威爾遜先生那樣深刻地理解閑暇時光的價值。在艱難困苦的境遇中,他痛下決心,決不讓任何一個發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溜走,不讓一分一秒無所作為地從指縫間流走,要像抓住黃金一樣緊緊地抓住零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