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造就輝煌2(1 / 3)

創新造就輝煌2

學會創造方能成功

在我們的生活中,創造有很多種方式。例如,眼科學家把眼鏡的鏡架和鏡片分解開來,發明了一種新型產品:隱形眼鏡;服裝設計師把上衣的袖子與身子分解,發明了馬甲;把領子從上衣中分解出去,發明了無領衣;科學家把揚聲器從收錄機中分解出來,發明了音箱。

一位日本教師利用“落洞皮球如何拿”的智能訓練故事進行教學,他不滿足於告訴學生把水灌進洞裏,然後皮球就會浮起來,而拿到皮球,而是啟發、鼓勵學生想出其它辦法。

一個孩子首先說:“用鉗子夾上來。” 另一個孩子不同意:“洞淺用火鉗夾,的確比用水灌省事。如果洞很深,夾得到嗎,應該用長竹竿撈。”第三個孩子搖著頭說:“如果是個彎洞,直的竹竿伸不進去嗬!還是用水灌的辦法好。” 第四個同學又提出新問題:“如果是個漏洞呢?還是用鋤頭挖開它。”第五個孩子不耐煩了,說:“如果是個石頭洞,怎麼挖得動?我看算了,不要它了,還是重新讓媽媽買一個省事。”

孩子們在課堂上的思考是典型的擴散性思維。對於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大有好處。同樣,成年人也可以根據孩子的思考方法,來鍛煉自己的創造力。

還有一種創造稱之為原型啟發性創造,是指受生活中已有的事物啟發,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方法。英國醫生鄧祿譜發現兒子騎自行車時車輪顛得很厲害。當時車胎沒有充氣內胎,他很擔心兒子會受傷。有一次在花園中澆水,手裏感到橡膠水管的彈性,他從中受到啟發,便用水管製成了第一個充氣輪胎。

美國工程師杜裏埃認為,為了保證內燃機有效地工作,必須使汽油和空氣能均勻地混合,他一直在尋找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有一次,他看到妻子噴灑香水,於是創造了發動機的汽化器。汽化器與噴霧器相似,這是相似原理的體現。同樣的,依照兩棲動物的生理特點,人們發明了水陸兩用交通工具;依照人的手掌、手指抓泥,發明了挖土機;還有像剪刀、鉗子、起子、木梳等等,都是仿生移植的效應。美國的莫爾斯發明電報時,遇到了由於遠距離傳送而使信號發生衰減的問題。有一大,他乘車從紐約到巴爾的摩去,在途中觀察到馬車每到一個站就要更換拉車的馬,於是聯想出在電報線路沿途設置放大站,不斷放大信號,使減弱的信號經放大而得到恢複,從而解決了電報信號長途傳輸的衰減問題。

我們可以發現許多生活中的問題都可能是我們創造的源泉,但是隻有善於發揮自己智慧的人,才能夠根據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去進行創造。

美國北部下暴風雪時,雪經常壓斷高壓電線,造成重大損失。為此,美國通用電力公司召開工程智慧討論會,公司鼓勵專家圍繞該議題暢所欲言。有人提議沿線加置加溫裝置以消融積雪,但這樣耗電很大,費用太高;有人則提議安裝震蕩器,抖掉線路上的積雪……主持人繼續鼓勵大家想出絕招。有人幽默地講,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用大掃帚沿線清掃一回。馬上有人接話說:“那得把上帝雇來掃。”這些怪念頭和俏皮話,激勵了一位參加者的思想火花,“要上帝抱著掃帚來回跑,真妙!我們開一架直升飛機不就行了嗎?”這是一個既簡單又經濟的方法。實踐證明它是行之有效的。由此可見,集體合作更有助於開發創造力。

個人的成功離不開智慧的創造,鑄就成功的“立體人”更離下開創造。但一個人的創造力不是天定的,而是可以培養和訓練的。以下是培養和訓練創造力的十種途徑:

——時時提醒自己“想得到最佳辦法,就得擁有很多辦法”。尋找唯一的答案就會遇到阻力,而尋找多種可能性則會推動創造力的發揮。

——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問題,有利於啟發創造力。如果把解決問題看成很嚴重的事情,就等於無端地給自己加壓,令自己焦慮,從而扼製創造力的產生。

——不要刻意強迫自己去創新,在萬分疲倦和厭煩時,是不可能有任何創新的。所以應本著做不好就不做的態度,適度休息,甚至放棄。

——不要害怕犯錯誤,要自然麵對失誤。怕出錯,會束縛你的手腳——最關鍵的是束縛你的創造力,而以平和的心態,承認創造過程中難免出錯,則會增加創造力。

——如果先入為主認定很多念頭是荒唐的,並不加細想就否決它,創造力將蒙受損失。相反,以幽默感承認荒唐念頭的存在,會給創造力多一點空間。

——不要將你的觀點隻告訴會支持和同意你的人,應從各種各樣的意見中尋求回應,敵人有時候是最正確的。

——不懂時不要裝懂,沉默也是裝懂(即使你心裏不這樣認為),而應該冒險問傻問題。

——重視直覺。直覺是人的先天能力,往往是創意的源泉。很多人其實是靠直覺處理事情的。任何時候,人都會有預感,但人們常常忽視它。

——創意是從點子出發的,如果你要解決一個場合關注的問題,你就考慮跟這個場景相關的每一個人的立場。如果你全麵地考慮了每一個人的立場,從而依據他們的立場修正自己的非分之想,並容納他人的立場,你將可以找到很多彼此相關的選擇可能性。

——善用腦子。人的左右半腦對思考有著不同的管理區域,左腦多管形象思維,右腦則常管抽象思維。一般說來左腦經過學校教育的訓練所以較發達,而右腦受到的訓練要少一些。其實,左腦和右腦都上具有非凡的創造力功能,應充分應用。激發創造力的方法

為了幫助你了解創造力是如何發揮的,這裏提供一些條件和看法。

首先必須激發自己,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一個強烈的願望。最好的主意往往出自那些渴望成功的人。托馬斯·愛迪生為了能繼續工作就以拚命多賺錢來激勵自己,甚至在他成了百萬富翁以後,還有人聽見他說:“任何不能賣錢的東西我是不會發明的。”

其次,必須為自己創造一種緊迫感。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拖延的惰性。給自己規定一個期限以提出新的思想。期限規定要合理,但也要有鞭策性,以造成必要的壓力。日期規定後要堅決貫徹執行。

富於創造力的人一般都會表現出一種善於使精神放鬆的氣質:不要太緊張,不要大小心翼翼。顯然我無法告訴你哪一種方法對你最合適。也許是在地板上踱步,或者是喝咖啡,或是聽音樂,關鍵是要采用對你最合適的方法。

富於創造力的思想家們創造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辦法,用來刺激並捕獲新的思想。

——清單

把諸如擴大、縮小、取代、重組、顛倒、合並等動詞列一張表,設法把每一個動詞都依次運用到你要解決的問題上,試試看是否行得通。

另一種方法是把定語列成表格。比如拿螺絲起子來說,它可以有以下一些定語:圓的、鋼杆的、木柄的、楔形刀頭的以及用手旋轉操作的。要設計一把更好的螺絲起子,你分別集中考慮這些定語,問問自己是否可以把圓形的起子鋼杆做成六角形的,以便可以用扳手旋轉,增加轉矩。如果去掉木柄,把鋼杆做成適合電鑽的樣子行不行?是不是可以為規格不同的起子做幾種可以互相替換的鋼杆?列定語表最基本的前提是對每一個部件提問:“為什麼這個東西一定要這麼做?”這樣提問有助於打破無意識的固定觀念。

——記錄手段

你最好隨身帶一本筆記本、一支鋼筆或鉛筆,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帶一架微型盒式錄音機。新的念頭一出現,便把它寫在紙上或錄在磁帶上。科內爾大學的天文學家、作家卡爾·塞根每次一聽到心靈的“敲門聲”便記錄下來。他不論走到哪裏,都隨身帶著一台盒式錄音機,“有時敲擊聲彬彬有禮,也有時敲擊聲急促而持久。”塞根說,“總的說來,我如果發現自己被卷入激情,處於一種興奮狀態,我就會坐在飛機上,聽整整‘一章的敲門聲’。”

——思想庫

準備一個地方專門收集存放與每個不同的科目有關的思想記錄。思想庫可以是文件夾、空鞋盒,或是寫字台抽屜。當你有了好的念頭,便把它寫下來放好。然後當你準備就緒,開始認真考慮的時候,你就有許多過去的設想作為基礎。

——讓時間為你服務

啟示往往是在半夜裏不知不覺地溜進你的大腦的。如果你正在設法解決一個問題,你把解決問題的障礙寫下來,然後把它們丟在一邊去睡覺,不要再想它們,讓你的潛意識起作用。當你一覺醒來時,往往已經有了新的設想或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