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的習慣2(1 / 3)

節儉的習慣2

準備一筆意外或緊急用途的資金

預算專家勸告每一個年輕家庭,一定要存下一至三個月的收入,以應付突發事件。

這些專家告誡人們,想要存太多錢的人,會發覺很難辦到,結果根本就存不了錢。最好的辦法是,不要企圖一次性就存很多錢,而應該定期每周少存一點,但不能間斷,這樣的效果會好一點。

使預算計劃成為全家人的事

預算專家坦言,預算計劃必須得到全家人的合作才能得以順利施行。為此,經常舉行家庭預算的討論會,往往可以減除家庭成員的抵觸情緒——因為我們大家對於金錢的態度,往往與自己的經驗、氣質與教育程度的高低有關。

要考慮人壽保險的問題

美國人壽保險協會婦女部的主任瑪莉昂·史蒂芬斯·艾巴利是人壽保險方麵的專家,她說的話具有獨特的權威性。當我訪問艾巴利女士的時候,她建議當妻子的人應該自問以下這些問題:

經過人壽保險,你的家庭能夠得到什麼基本保障?

一次付款和分期分款有何不同——它們各有什麼好處?

關於付款的方法有幾種不同的選擇?

你可知道,現代人壽保險具有雙重目的?如果一個男人過早去世了,人壽保險就可以保護這個人的家庭;如果他活著要享受餘年,人壽保險就可供給他生活的基金。

上述問題以及其他許多相似的問題,對於你的家庭都相當重要。隻讓你的丈夫知道所有的答案,是遠遠不夠的,你也應該知道這些答案。有一天也許你會變成寡婦,但如果你掌握了有關人壽保險的知識,就可以解除你的後顧之憂,保障你後半生的生活衣食豐裕。

賈得生和瑪麗·南狄斯合寫的《建立成功的婚姻》一書中告訴我們,婚姻生活的幸福與否,家庭收入的花費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你必須要適應它。

金錢不是萬能的,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我們知道如何聰明地處理它,就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安寧、幸福與利益。

所以,我們不能永遠抱著時代的幻想,天天盼望著並不優秀的丈夫突然間會帶回來一大袋薪水,這隻會浪費我們的時間,損毀我們的青春。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就是盡快使自己變成財務能手,好好處置他賺回來的錢——如果我們想要激勵他賺更多的話。

節儉並非存錢

節儉是家務原則的靈魂,它的目標是節儉地管理家庭的一切資源,防止浪費,避免不必要的花銷。節儉是理性和深謀遠慮的結果而決非一時心血來潮之行為。節儉不是為了錢而存錢,而是努力做到物盡其用。它意味著一個人為了別人的利益而愉快地作出自我犧牲,或是為了明天更美好而心甘情願地放棄眼前享受。

為了在這世界上獲得發展和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很多人“對享受不屑一顧,過著終日忙碌的生活”。為了實現更大的抱負,他們過著謙恭而簡樸的生活。他們靠自己雙手的勞動來維持生存,直到能靠腦力勞動來安身立命。有人斷言這是不公平的;無產階級無法在社會上獲得地位的上升,這是一種罪惡;而且“鞋匠永遠隻是鞋匠”。而隻有建立一種更好的社會製度,個人的自我發展才成為征服科學與知識的唯一手段,世界才會獲得永恒的進步。

歌德說過:“既然他知道如何理解及很好地適應社會,那麼對一個誠實正直的人來說,無論在哪種社會形式下生活完全是沒有區別的。”他又說:“誠實而富有進取精神的意誌會為自己開辟道路,在任何一種社會形式之下都會采取有利的行動。”

“什麼樣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歌德答道:“最好的政府就是教會我們如何自治的政府。”在他看來,我們的所需就是個人自由和自我教育。他說:“讓每個人隻做他應做的事情,不要讓自己卷入這個世界的混亂渾沌之中。

無論如何,是個人主義促使了事物的發展,實現了知識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正是個人的意誌力和決心推動了運輸在藝術、科學及文明的一切手段方麵不斷發展向前。

單個的人願意自我克製,但合作的團體並不願自我克製。大眾太自私了,總擔心好處被別人獲得而犧牲卻要自己付出。因此正是那些具有高貴的堅毅精神的人當中我們找到那些既提升了自己又推動了整個世界的人,他們的所作所為對其他人起了很大的激勵作用,振奮人的精神,激發人的意誌,鼓勵他不斷努力向前。

納斯密斯說:“如果我要把我勤勉而成功的一生中所形成的經驗用一句話表述出來,那就是幾個詞:‘職責第一!享受第二!’這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成為年輕人通向成功之路的規則和秘訣。從這句話我已經看到了年輕人以後進步,而一般所謂的‘厄運’、‘不幸’與‘苦命’十之八九都是采取相反做法,不聽規勸的結果。從我已有的確信無疑的經驗看,絕大多數情況下,成功遲遲不來就是因為自我克製和缺乏常識。最有害的原則正好反過來:‘享受第一!工作與職責第二!’”

學會明智地消費

節儉的本質並非吝嗇,而是節約。

幾年前,我所在的報社曾報道過這樣一位富人,他的成功經曆也和別人一樣,通過努力工作掙了很多錢,但是他卻沒有節儉的好習慣,生活奢侈。從印第安納波利斯發來的一篇報告是這樣形容他的生活的:“在英格蘭大酒店裏,匹茲堡的弗蘭克·福克斯先生用一張50美元的鈔票擦完臉後,把鈔票扔在了地板上,接著從兜裏抽出一疊5元和10元的鈔票扔在吧台上,說道:‘夥計,快給我拿一杯酒來!否則我買下整個酒店,炒你的魷魚!’”

通過這篇小小的報道,誰都能想像出這個人的命運。我不清楚他的過去,隻知道他是靠自己斂聚財富。如果他想成為富翁,就必須養成節儉的好習慣,節儉能夠教會他如何花錢和儲蓄。許多人積累了很多財富,卻不知怎樣合理地去消費。

不久前,一個青年繼承了一筆巨額資產,他認為自己就要成為一個偉大的金融家了,還試圖投資各種有價證券。但是他愚蠢的幼想卻在不久以後就破滅了,一個狡詐的推銷商發現他容易輕信別人,於是便將他引入了所設的圈套。最後,當那個年輕人醒悟過來時,他已經一無所有了。直到破產以後,他還以為自己一直在賺錢呢!等到他真正醒悟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手中的有價證券隻不過是一堆廢紙。聰明的商人根本不會投資這樣的證券。

為了滿足個人的需要和虛榮心,許多青年都有賺錢的欲望。他們總認為沒有掙到錢的年輕人有些問題。於是他們便拚命地工作,掙更多的錢,但是生活是複雜多變的,種種誘惑又誘使他們常常放棄努力。

一個靠努力工作、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曾經說,在美國紐約,100個掙錢的人當中,有積蓄的人占少數。這種說法也許過於誇張,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真正能夠積蓄錢財的人的確很少,因為他們抵擋不住來自生活的各種誘惑。

有些人善良、隨和,而且慷慨大方,他們總是樂於請人吃飯,奢侈消費,於是,那些掙來的錢來去匆匆,從不積蓄。

這種人是善良的,但他們奢侈的生活方式不但害了自己,也有損於親人,因為他的家庭也由此沒有了保障。隻要朋友向他借錢,他從不拒絕,如碰巧手中沒有錢,他也會向別人借錢幫助朋友。我認識這樣一個人,如果沒有這個缺點,那麼他就是個富翁了。他有許多熱心的朋友,每個認識他的人都很喜歡他,但是他並沒有為自己的家庭積蓄錢財,所以他的全家都成了他奢侈生活的犧牲品。

英國小說家哥爾德史密斯曾經說:“當我沒有養成節儉的好習慣之前,書本總告訴我應當無私、慷慨。於是,我經常慷慨地消費我的微薄收入,甚至把公正的原則拋在一邊,我幫助過無數不幸的人,他們都很感激我。”對自己要求嚴格的哥爾德史密斯對兒子從不放任自流,他經常對兒子說:“讓叔叔的貧窮作你的前車之鑒吧!”

無論是誰都應當懂得金錢的價值,學會如何明智的儲蓄。如果年輕人不學會這一點,未來的生活將會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

許多人往往掙錢在先,但是掙到錢後,卻不懂得合理消費,所以錢在他們手中隻是匆匆過客,他們不懂得儲蓄,總是以不正確的生活方式花光所有的錢,致使在失業或疾病或遇到困難時,沒有抵禦的能力,這都是因為他們忽視節儉這種人生的可貴品質所造成的不良後果。

儲蓄是最明智的消費方式,在實際生活中,有些看起來浪費的行為實際是一種最節約的行為,很多小城鎮和農村的家庭雖然連浴缸都沒有,但他們已經擁有了私人汽車,而且還在考慮支付其他更昂貴的開支。

我無意反對買汽車,因為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汽車是一種很實惠的消費品,它可以使婦女和孩子的單調乏味的生活變得健康和豐富多彩,讓很多人得到快樂和愉悅,但是生活必需品也必不可少,以浴缸為例,它是大眾認同的一種重要的清潔用品,人們每天洗澡可以緩解疲勞、增進健康、延年益壽,讓人們以充沛的精力投入一天的工作。

消費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物有所值。有些人穿的是綾羅綢緞,戴的是金銀珠寶,坐的是豪華轎車,住的是別墅洋房,但是肚子裏卻是一包稻草,骨子裏就更不堪了,這樣的人在人們心中不會留下什麼好印象。我們的衣著打扮不但要舒適,還要體現出自尊的品格、好學而健康的頭腦和美好的性情。我們要變得更大氣、更莊重、更純真,就一定要把金錢和精力花在具有持久影響的地方,把錢花在追求更高的目標上。

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進行投資是最有益的消費方式。這種消費方式會使你活得誠實、簡樸而有價值,最終得到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有些收入一般的人本可以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但是他們為了買富人才買得起的小古玩和衣服,幾乎花光了所有的錢,等到買生活必需品時,則兩手空空了。

有一個女人從小到大就不懂得衡量物品的價值,所以原本十分出色的她如今卻變得窮困潦倒了。近日,她想去市場上購買一些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可是,她卻沒有得體的衣服來遮蔽難堪。可是更讓她哀歎的是餐桌上沒有豐盛可口的食物,現在她和許多奢侈浪費、不計後果的人一樣,從我們政府明智的開支政策中受到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