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說起前朝大周滅亡之時,都會以“滿城飛絮混輕塵”這一句開頭。皆因這句正是大周皇帝安煜死前所作的詞中的一個名句。傳說那一日,大周最後一個皇帝安煜連同他的兩位寵妃,被叛軍從禦花園的井裏麵提了出來,一根繩子上連了三個人,仿佛那一年流行的小吃——炸蝗蟲。
大周朝那一年多災多難,蟲災之後便是兵禍,叛軍頭領還是安煜帝自己的女婿——被封為粉侯的石凝天。
安煜帝在那一年沒什麼政績,當然他一生也沒什麼政績,他最大的政績便是後來在青樓小館傳唱的那些詩詞。那一年,他唯一使老百姓獲利的政功,便是他受俘的情狀被人傳出去之後,一根竹棍子串著三個小人兒叫做“不離不棄”的糖人兒便賣得特別好,一根竹篾子串著三個大蚱蜢名叫“同甘共苦”的炸蚱蜢也賣得特別好……想來亡國之後,百姓別無他法,隻有將亡國之恨全轉為吃意。
他的女婿粉侯倒沒有多為難他,沒動私刑,甚至也沒打罵他。隻不過粉侯提出了要求,要安煜帝率皇室之人三日之後登城樓受降,著白衣白褲,在天下人麵前交出玉璽,退位禪讓。
聽聞安煜帝原本是想抗爭一下,鴆酒都準備好了,可被他身邊的寵妃一哭一哀求,想著自己死了,這些妻妾恐怕也活不成,於是心中柔情蜜意一發,便沒死成。
那一日,他白衣白帽立於牆頭,迎接他的女婿石凝天親率鐵騎踏兵而來……石凝天沒有貴族血統,唯一能彰顯的,便是他身後的武力了。如此,退位,便如一場戲,從開幕直至謝幕,參演的主角便是當今的皇帝,以及粉侯石凝天,跑龍套的,自然是安煜帝的後妃以及石凝天身後的將士。
可誰也沒有想到,到了最後,主角變成配角,跑龍套的反成了主角。
站於牆頭前一刻,安煜帝被俘之時的情狀還沒有傳出後宮,因此,在旁人眼裏,他還是那貴氣傾城的帝王。所以,那個時候的城牆之下,滿是跪倒在地,涕淚滿麵的百姓。
末代大周,民眾早已忘卻了金戈鐵馬,視外敵環伺如無物。舉國上下到處都是亭台樓閣、精美的器皿,富貴風流,音樂、舞蹈、詩詞很流行。
除卻平日裏的皇冠紫袍,穿上的雖是粗布白衫,安煜帝卻依舊玉樹臨風。三尺長髯隨風而飄,與他平日裏外出巡視時一樣,隻要他的身影一出現,便會使人有春風拂麵之感。那貴族派頭總使得四周仿無一物,所有人都將視線聚於他身上,不經意地便將渾身黃金披甲的石凝天以及他身後的十萬雄兵比了下去。
城牆下有身著紫金袈裟的僧人合十祈禱,祈求佛祖會自半空之中現身,幫助他們的仁惠聖主。
可奇跡並沒有出現,隻有金色鎧甲相撞,鐵戈相擊之聲,駙馬石凝天一步步地走上了牆頭。
百姓嗚咽,山河變色……每到這種時候,總有一些不尋常的事發生,或有人墜樓殉國,或有老臣撞柱而死,或發生百姓騷亂。
又或國主聚寶自焚……
可那日,什麼也沒有發生。
風和日麗,閣台如畫,京都城內依舊紅牆碧瓦,滿城茶香。
大周的百姓在他們有著高貴血統的聖明君主的帶領之下,已經全變得愛好藝術和和平,內心全是詩情畫意之人。
那日,城樓之上俱是錦繡綾羅的後宮諸人,城頭尤擺了雕龍描鳳的檀木椅子,長案台上有精美的青花瓷器,瓷瓶裏裝著使人一飲而亡的鶴頂紅……可惜終不能用上。這一切將白衣白褲的安煜帝襯得如羽鶴飛天,當然,也襯得腰掛佩刀,身後劍戟林立的石凝天更惡。
靈萱公主從安煜帝身後轉出身來,眼裏雖有眼淚,卻矜持而蔑視地望著自己的相公。
山河破碎,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與相公,卻終邁到了這一步。
聽聞那個時候,安煜帝還想著親戚關係,上前喚了一聲:“賢婿……”
可這聲賢婿,自是得不到石凝天的回答的。他手拍腰刀,仰天而笑,笑罷才道:“花滿渚,酒滿甌,嶽丈大人無論在哪種情況之下,都如此風雅高貴……”
盡管一把年紀了,安煜帝依舊保養良好,身長玉立,依舊有引得女人尖叫的本錢。
與簇擁在安煜帝身後的錦繡綢羅,自然天成的貴氣高雅相比,石凝天雖相貌英俊,身披黃金鎧甲,嘴吟風雅詩篇,卻依舊從內往外地冒著粗鄙氣兒。
說到這裏,說故事的人總要停頓一下,加一個注解:“石凝天原本小名石狗子,家裏是殺豬出身的。隻因從小身體強壯、天賦異稟,所以招兵的時候一不小心被招上了。大周積弱,此等英武的武將奇缺。夷族禍邊之時,他屢立奇功,國主安煜帝為籠絡於他,將長公主嫁給了他……唉,說起這長公主靈萱,雖是國主的養女,但‘雲一渦,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說的就是她了,真可謂天姿國色,隻可惜,嫁了一個粗鄙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