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呂蒙正智貼對聯謎

曾三次任宰相的呂蒙正,宋代洛陽人,主張“弭兵省財”,以敢言著稱。家貧,有一出戲《彩樓配》,說他淪為乞丐,但以文才好,在王宰相的女兒彩樓拋繡球相親的時候,被這位千金小姐看中,兩人結為夫婦,住在寒窯。春節的時候,缺衣無食,他對貧富不均的世道非常憤懣,便別出心裁地寫了這樣一幅對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額隻有兩個字:南北

這幅對聯一貼出來,便招來許多人圍著觀賞,七嘴八舌地議論。等大家領悟了這副“怪”對聯的含義後,都稱讚它構思精巧,修辭奇妙。這副謎聯是什麼意思呢?

(謎底:諧音隱“缺衣”、“少食”、“沒有東西”)明珠出海

一日,唐朝著作郎顧況正在書房批閱文卷,家僮又送進一冊詩稿。他見封麵上署名“太原白居易”五字,自笑道:“如今長安米貴,居之本來不易,何況白居?”順手翻閱詩卷,讀著讀著,頓覺清新淡雅,春風撲麵,不由得笑逐顏開,當讀到《賦詩古原草送別》一首時,拍案稱妙,連聲讚歎:“倘胸中無秀氣,腹內欠才識,豈能寫出如此神韻盈溢、妙語驚人的佳作?有如此才華,居天下也易矣!”

當得知白居易是一位進京求學的清貧少年時,老學士不勝驚異,揮毫批下“明珠出海”四字,並要約見白居易。家僮問:“大人何日賜見?”顧況寫了個“期”字說:“你交給白居易,他自會明白。”白居易果然按“期”來訪。

你知道是哪一天?

(謎底:八月二十三)隆冬猜謎

我國初唐傑出的青年詩人王勃是個多才多藝人,相傳他六歲時就能詩善畫,並且愛猜謎語。

有一年隆冬,大雪紛飛。王勃的一位遠房叔叔輔導他作完畫後,一起圍著火爐取暖,王勃說:“叔叔,您出個謎語給我猜猜。”

叔叔想了一想,抬頭望著窗外,脫口吟道:“此花自古無人栽,每到隆冬安會開,無根無葉真奇怪,春風一吹回天外。”

王勃聽了後眼睛一眨,沒有立即回答謎底,卻大聲說道;“隻織白布不紡紗,鋪天蓋地壓莊稼,雞在上麵畫竹葉,狗在上麵印梅花。”

說完叔侄倆會心地笑了起來,原來他們所說的謎語是同一謎底。你知道嗎?

(謎底:雪)一字相連假變真

解縉是明初有名的大才子,由於他才高又敢於直言,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忌恨,有時候故意出些難題,在皇帝麵前為難他。皇帝也經常用一些難題來試驗他的才能和尋開心。有一次皇帝說:“我今天讓左丞相說一句真話,右丞相說一句假話,你用一個字把兩句話連起來,構成一句假話,行嗎?”解縉說:“可以試試。”

左丞相說:“皇上坐在龍椅上。”

右丞相說:“老鼠捉貓。”滿朝文武聽見這兩句話一真一假,毫不相幹,又不能汙辱皇上,看解縉怎麼連法?

解縉不假思索地說道:“皇上坐在龍椅上看老鼠捉貓”

一句話說得皇帝哈哈大笑。便又說:“我讓你再用一個字把兩句話連成一句真話,才算你真正連對了。”解縉想了想便問皇帝說:“陛下說的是哪兩句話?”皇帝說:“就是剛才說的‘老鼠捉貓’。”解縉一聽皇帝親口說了“老鼠捉貓”,便說:“皇上坐在龍椅上講老鼠捉貓。”皇帝和群臣聽了,無不佩服解縉才思的敏捷。半夜怕貓又怕虎

明景泰年間,廣東瓊山出了一位學者丘浚,他勤奮好學,博識強記,尤其對於國家典故非常熟悉,人稱“丘書櫃”。弘治年間,升為文淵閣大學士。到晚年右眼失明,仍閱讀不倦,人們都很佩服他。可是有一次,他幾乎被一個店家女兒難住了。

有一天,他住在一家旅店裏。店主的女兒,很好學,粗通文墨,得知這位大學問家到了這裏,自然很想向他請教,丘浚也沒有架子,有問必答。後來店主女便說:“我出個謎給先生猜好嗎!”丘浚說:“好嘛,我倒是很喜歡猜謎的。”店女便說:“二人並坐,坐到二更三鼓,一畏貓兒一畏虎。打一字。”

丘浚想了好久,也猜不出個頭緒。他反複推敲:二人並坐可能包含兩個“人”字,可是一個畏貓一個畏虎,就不會是兩個“人”了,那麼就是兩個字在一起合成一個字。什麼怕貓呢——魚,什麼怕老虎呢——羊。對了,他不禁衝口而出說:“是個‘鮮’字?”

店主的女兒哈哈笑著說:“不對,不對?”丘浚問:“為什麼?”店主的女兒說:“你想,為什麼要說坐到二更三鼓呢?”丘浚想了想說:“對了,二更者亥時也,三鼓者子時也,莫非是個‘孩’字嗎?”店女拍手說:“對了,對了!你想,子是鼠,不是怕貓嗎?亥是豬,不是怕虎嗎?”丘浚點頭說:“這個謎真妙!”鳳凰何少鳥何多

明弘治年間,有個新科狀元倫文敘,據說曾賣過菜,但人長得長身玉立,頭顱竟有二尺許,真是一位奇人。

相傳當時有位收藏字畫的大人物,以重金購得了蘇東坡畫的《百鳥歸巢畫》,想請人題詩一首,以求詩畫交輝,珠聯璧合。

找誰最合適呢?有人便推薦文敘。倫文敘看過《百鳥圖》之後,沉思片刻,便提筆寫道:

“天生一隻又一隻,

三四五六七八隻。

鳳凰何少鳥何多,

啄盡人間千萬石。”

這位收藏家初看,不解其意,繼而一算,三四一十二,五六三十,七八五十六,再加一隻又一隻,合起來恰恰是一百隻鳥,不禁連連稱妙,重謝了倫文敘,而珍藏起來。

其實,倫文敘寫的是一首寓意深刻的諷刺詩。他深歎朝(巢)中“鳳凰何少鳥何多”。一隻一隻又一隻……吃盡了明朝千萬石(讀作擔,古以百斤為石)糧食!梅香泡茶

祝枝山有一個女傭,名喚梅香,她日常服侍主人左右,在招待客人的當中,耳濡目染,也成了一個猜謎對詩的能手,時常和主人以謎語對答,非常默契,深得祝枝山的喜歡。一天,唐伯虎來訪,祝枝山說聲:“梅香,來,泡茶!”梅香即應聲道:“曉得,泡去哉!”少頃,梅香就端上兩杯茶來,卻都放在祝枝山麵前,聽主人發落。唐伯虎有點不解,心想,這又是要用謎來難我了。

果然,祝枝山笑著說:“剛才我與梅香的對話,是一則謎語,要求打七言詩一句,打得中方能飲茶。”

唐伯虎笑著邊想邊自語:“梅香,定與春有關,茶乃草,木,人……”他一下記起宋代張試的《春日偶成》中有句“春到人間草木知”,梅香答“曉得”,正是“知”字。於是他大聲把這句詩念了出來。

祝枝山笑說:“對了,猜得對,猜得捷,請用茶。”

唐伯虎接過茶來,忽然又若有所思地說:“這個謎很精彩,可謂字字相扣。可惜你喊的是‘泡茶’,這個‘泡’字是多餘的了!”

祝枝山哈哈大笑說:“君不聞梅香又說了聲‘泡去哉’嗎?”

客人笑得幾乎把剛飲進口的茶都噴出來,大呼:“妙!妙!”祝枝山選花魁

祝枝山家裏有一個花園,園中奇花異草甚多,尤以牡丹為最盛。一年春天,正當牡丹盛開的時候,祝枝山請朋友們來園中賞牡丹,並請大家評選花魁,一時間議論紛紛,有的點魏柴,有的點姚黃,有的選趙粉,有的選烏龍戲墨池……眾說紛紀,莫衷一是,隻有唐伯虎在一旁笑而不語,眾人問他選中哪一種?他微微一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