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救火英雄

1988年3月13日,在四川省石棉縣境內的海子山上,燃起了熊熊森林大火。

山火被撲滅了,一個14歲的少年在烈火中倒下了。他的犧牲震撼了全國億萬少年兒童的心。

他就是賴寧。賴寧1973年生於石棉縣的新棉鎮。這裏四麵環山,一條大江從城北滾滾流去,那條大江就是有名的大渡河。

賴寧自幼就喜歡讀書,崇拜那些有成就的科學家、探險家:哥倫布、麥哲倫、阿蒙森、斯科特、徐霞客、李四光,等等。他在一次隊會上莊嚴宣布:“我長大以後,要像李四光那樣,當一個地質學家。”

輔導員很奇怪,因為與賴寧同齡的孩子都是說要當軍官,當宇航員,就問道:“賴寧,你為什麼要當地質學家?人家說,那是很艱苦的行業。”

賴寧微微一笑,解釋說:“咱們家鄉到處是山,不是已經發現了許多石棉礦了嗎?我想,一定還會有其他寶貝。我要把那些寶貝都發掘出來,獻給祖國。”

四年級時,賴寧在少先隊活動時,曾說:“我提議,咱們成立一支探險隊,同意不同意?同意的舉手。”

出乎他的意料,一下子舉起了十幾雙手。於是,一支小小探險隊成立了,大家選賴寧當了隊長。

在他的領導下,探險隊成功地攀登了家鄉的幾座山峰。

有一年暑假,他和隊員王海等人去鑽山洞探險。那山洞洞口很小,隻能進一個人。洞裏有30多米深,蝙蝠亂飛十分可怕。賴寧說:“別怕。我已經來過一次。”

“是你一個人?”

“對,我一個人。”

賴寧將手電筒交給王海說:“你用手電,我用蠟燭。如果缺氧,蠟燭就會熄滅,我們就得趕快回來。”

他劃著火柴,點亮蠟燭,走在前頭。他們終於弄清了洞裏的情況。臨出洞時,每人都捉了一隻蝙蝠,曬幹後做成了標本。

還有一次,語文老師要求寫一篇觀察作文。

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去觀察螞蟻;有的說去觀察燕子;有的說去觀察雞……

賴寧與眾不同他說:“要幹就幹的有特點。我想去捅馬蜂窩,觀察馬蜂。”

原來他早就注意到一棵大槐樹上的馬蜂窩。他準備了一根竹竿小心翼翼地爬到樹杈上,然後用竹竿去捅。馬蜂嗡嗡地向他飛來,蜇得他隻好從樹上溜下來,躲到草叢中。

他抬頭望望,發現自己隻是碰了碰馬蜂窩,並沒有真地捅掉,禁不住自言自語說:“唉,賴寧啊賴寧,怎麼這麼膽小呢!要把它捅下來,看看那些馬蜂會是什麼樣嘛!”

於是,他又脫下上衣,包住腦袋,隻留兩隻眼睛,爬上樹去,瞄準那馬蜂窩,用竹竿使勁一捅,終於將那馬蜂窩捅掉了。

他懷著勝利的喜悅,從樹上迅速撤退,藏在草叢中。那些受驚的馬蜂向賴寧撲來。賴寧的勞動布褂子擋住了那些前來攻擊的馬蜂。

盡管如此,賴寧在第二天上學時,頭頂和臉上仍然紅腫起來。他沒有向任何人訴苦,隻是自豪地將一篇標題為《捅馬蜂窩》的作文雙手捧給了老師。

賴寧不僅熱愛知識,勇於探索,而且也熱愛集體,關心同學。六年級時,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升學上,集體的事都不願意管了。

眼看教室裏越來越髒,他對老師說:“咱班衛生太差了。”

老師為難地說:“是呀,臨近畢業,誰都不想當勞動委員了。”

賴寧想了想,說:“我來當吧。”老師感動地望著他,說:“你是學習委員,一項社會工作就夠沉重了,怎好讓你兼任呢!”

賴寧說:“沒關係,我會安排的。您放心,我能幹好。”

果然,在賴寧的組織下,將教室搞得幹幹淨淨。不久,就被評為全校第一名。

賴寧的家鄉是個山區,在他上小學的幾年中,曾3次上山救火。他救火的事跡從不告訴別人,都是林業部門將表揚信送到學校時,老師們才知道的。

1988年3月13日,這是一個星期天。下午3點鍾左右,因八級大風把縣城附近一家工廠的信號線刮到了高壓線上,由於電線短路,引起了山火。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刹那間林子成了火海,此時,大片國有森林、電視衛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庫都麵臨著巨大威脅。

這時,賴寧的父親正抱病在繪製水電站圖紙,媽媽頭疼,昏睡在床上。賴寧剛寫完作業,對媽媽說:“媽,我出去一會兒。”

媽媽叮囑他說:“外邊風大,別走遠了。”

賴寧答應著,走下樓梯。猛然,他看到遠處山上的大火。火!他心中喊。仿佛接到了神聖的命令一樣,他顧不上告知父母,就騎上自行車直奔火場,加入了一千多人的救火隊伍。

他找到一束鬆枝,奮力地撲打著火苗。那火勢極其凶猛,火焰高達二、三十米,火速蔓延達到每秒10米。賴寧不顧一切地撲打著山火。

現場指揮救火的副縣長淩伯伯大聲喊:“根據國務院頒發的森林防火條例,撲救森林火災,不得動員殘疾人員、孕婦和兒童參加,希望以上人等迅速撤離現場。”

為了以上人的安全,縣裏強行將他們用汽車送下山去。賴寧和在山上碰到的夥伴周文、王海等人,也被拉上了汽車。

當汽車在下山途中加水時,賴寧和他的夥伴不甘心眼看著大火燃燒,就悄悄跳下汽車,又一次奔上山去,投入戰鬥。

他們各自在奮力撲打火苗。

當防火隊員們又一次將王海和周文拉上汽車的時候,卻沒有找到賴寧。

賴寧在哪兒?

防火隊員們一邊救火,一邊留心尋找那個戴眼鏡的熱心勇敢的少年……

大火終於被撲滅了。三萬五千多畝森林保住了,電視衛星地麵接收站和石油公司的倉庫也平安無事了。

可是,賴寧在哪兒?這一夜,他既沒有回家,也沒有返回學校。人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為這個14歲的孩子的安全擔心……

直到第二天上午9點,人們才發現,在昨夜火勢最凶猛的過火林帶裏,賴寧右臂挽住一棵小樹,額頭頂在山坡上,眼鏡丟失了,左手撐著地,右腿還保持著奮力攀登的姿勢……他已離開了他還沒有真正跨入門檻的人世。他是一個傑出的少年英雄。

正如他的同學們寫的悼念他的詩句那樣:

安息吧,賴寧,

雖然你已離開了我們,

但你的精神和品質,

卻如那不滅的火炬,

將永燃不熄!陳勝起義

秦始皇當初為了建造長城,征集了大量民工。後來為了建造阿房宮,又用了很多囚犯。秦始皇去世後,秦二世又從各地征調了許多囚犯和民工,修築秦始皇的墳墓,同時又繼續建造阿房宮。這樣連續不斷地征用民工,耗費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差不多每戶人家都有一個壯勞力被征用。田裏幹農活的人也沒有了,老百姓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不由得對秦王朝怨聲載道。

不久,朝廷又征用一批老百姓去戍守漁陽。負責押送的兩個軍官在九百人中,挑選了兩個能幹的人做屯長,讓他們幫助管理其他的人。這倆人一個叫陳勝,一個叫吳廣。陳勝和吳廣都知道秦朝的法令非常嚴厲,被征用的民工如果耽誤了時間,不能準時趕到規定地點的話,都會被處死的。所以,他們天天急著趕路,唯恐遲到一天。當他們走到大澤鄉時,遇到了暴雨,不能趕路了。一連幾天,大雨下個不停。大家害怕被殺頭,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陳勝和吳廣商量說:“這兒離漁陽還有相當遠的路程,無論我們怎麼趕路,都不能準時到達了。難道我們真要去送死嗎?”吳廣說:“對呀!我們不如逃跑吧!”陳勝想了一下說:“逃跑的人被抓回來也要被處死;如果我們起來造反,無非也是一個死。反正都是死,為什麼不為國事而死呢!我聽說應該做皇帝的是始皇帝的大兒子扶蘇,原來的楚國大將項燕也是一個英雄。我們借他們的名義號召天下,原來楚國的人一定會擁護我們的。”

吳廣完全讚同陳勝的主張。他們為了讓大家相信,想了幾個點子。他們先用朱砂在白綢子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再塞進漁夫捕獲的魚肚子裏。當士兵買回魚,發現綢子上的字時,都大吃一驚。深更半夜,吳廣又到營地附近的祠堂後麵,點燃篝火,學狐狸的叫聲,高喊:“大楚興,陳勝王!”第二天,大家都又驚又怕地談論著這些奇怪的事。

一天,兩個帶隊的軍官喝醉了酒。吳廣故意在他們麵前說逃跑散夥的話,一個軍官抓起鞭子就抽打吳廣。吳廣和陳勝趁機造反,殺死了那兩個軍官。他們把九百人召集起來,陳勝鼓動大家說:“王侯將相,不是命裏注定的!我們就是死,也要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大家一起響應說:“我們聽你的!”於是,陳勝、吳廣被大家推舉為首領。他們樹起一麵大旗,上寫一個“楚”字,公開起義。附近的農民聽說後,紛紛來投奔他們。起義軍的隊伍越來越壯大,不久就攻下了大澤鄉、蘄縣和陳縣。陳勝被擁戴為王,國號“張楚”。

荊軻刺秦王

戰國時期,秦國的勢力逐漸強大,秦王滅了趙國後,兵臨易水。燕太子丹為緩解秦軍攻勢,派義士荊軻去刺殺秦王。太子丹為了使荊軻騙取秦王信任,就和從秦國逃出的樊於期商議。樊於期為報太子丹的恩,自刎而死。這樣,公元前227年,荊軻帶著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的地圖來到秦國。秦王聽說荊軻帶著叛將的人頭和燕國地圖來投奔非常高興。荊軻借獻圖之際,拿出匕首抓住秦王的衣袖就要刺,秦王拚命掙紮,並乘機抽出長劍斬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又把匕首擲向秦王,被他躲過,這時旁邊的武士上來把荊軻砍死。黃巾起義

東漢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許多大地主瘋狂地兼並土地,使許多農民破產,隻得四處逃亡,成為流民。這期間,巨鹿人張角創立了太平道,經過了10年的秘密組織活動,徒眾達到數10萬人。

公元184年,張角命各地的徒眾同時起義,因為起義軍頭裹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軍”。他們攻打官府,捕殺官吏,焚燒地主的房屋,很快席卷了北方。東漢政府於是派大兵鎮壓,後來,由於起義軍缺乏作戰經驗,在官府的鎮壓下,先後在各地失敗。剛好此時,張角突然病逝,起義軍失去了領導者,被官府鎮壓了下去。虎門銷煙

19世紀初期的時候,英國人為了賺取中國的白銀,就采取卑鄙的手段把鴉片偷運到中國。隨著鴉片數量越來越多,中國吸食鴉片的人數也越來越多。林則徐就對皇帝說:“鴉片不但使中國的白銀外流,而且毒害百姓,甚至讓士兵失去了戰鬥力。長此以往,我們就會不戰而敗。”於是,皇帝於1838年底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煙毒最嚴重的廣東去查禁鴉片。

林則徐一到廣州,就命令外國煙販三日之內把鴉片全部繳出來,不得隱藏。三天的時間過去了,他們隻交出了很少的鴉片。原來英國人以為林則徐不過是在虛張聲勢,敷衍一下也就沒事了。林則徐看到鴉片販子如此囂張,馬上下令傳訊最大的鴉片販子英商顛地,封鎖港口,切斷對外國商館的一切供應,所有在外國商館工作的中國人一律撤出來。幾天之後,看到林則徐禁煙的態度這麼堅決,缺水斷糧的煙販子們不得不屈服,交出了全部鴉片。隨後,林則徐令人在虎門灘頭挖了幾個大坑,準備焚燒鴉片。

1839年6月3日,虎門海灘人山人海。在眾人的注視下,林則徐下令把所有鴉片和石灰一起倒入大坑,放火焚燒。大火整整燒了23天,共銷毀鴉片230多萬斤,人民無不拍手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