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魔鬼與人

很久以前,有一個勇敢、聰明的侗家後生,叫阿寧。有一回他出遠門辦事,走呀走呀,覺得一個人很孤獨,心想有個伴就好了。不料這個想法被一個魔鬼知道了,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人。於是他倆結伴而行。

他倆走著走著,魔鬼腳走痛了,就想出個主意,讓阿寧背著他走。魔鬼說:“我們這樣走,再走兩天就走不動了,我倆來互相背著走吧。”

阿寧答應了,問魔鬼:“那誰先背誰呢?”

魔鬼說:“這樣吧,哪個年紀小就先背年紀大的。”

阿寧知道魔鬼想耍花招捉弄自己,想了想就對魔鬼說:“你先提了來,那你先報自己的年紀吧。”

魔鬼說:“天下還沒有人的時候我就已經出世了,我是天底下出世最早的一個人。”

阿寧聽魔鬼這麼說,心裏暗自罵道:這個惡魔,這也想難住我麼?魔鬼一說完,阿寧就放聲大哭起來。魔鬼感到莫名其妙。問:“你哭哪樣。”阿寧不回答,而且越哭越傷心,魔鬼急了,說:“你哭什麼,說呀!”

阿寧這才慢慢地說,“哎,難得講呀,恰恰你出生的那一天,我的崽死了,現在聽你這麼一說,又勾起了我的傷心事。”

魔鬼張口結舌,隻得認輸,先背阿寧走。

走著走著,魔鬼越想越後悔,越想越惱恨。心想:我決不能叫人占便宜。於是又對阿寧說:“我倆原先沒講清楚。到底要背多遠呢?得有個約規才行。”

阿寧想了想,說:“原先沒講清,現在不好定。這樣,我在你背上唱支歌,幾時唱完幾時換我背。”

魔鬼想,一支歌能有多久呢?於是滿口答應了。阿寧開始“喲喲依,喲喲依”地唱起來。其實阿寧並沒有唱什麼歌詞,翻來覆去老是那句“喲喲依”。

又走了一天,歌還沒有唱完。魔鬼急了,問:“你這支歌幾時才唱完呀?老是那個喲喲依!”

阿寧不作回答,仍舊唱他的“喲喲依”。

到了傍晚,魔鬼實在走不動了,對人哀求說:“你的歌幾時才能唱完呀,我們先歇一會吧。”

阿寧看看天色,同意了。說:“這是你要歇的,我的歌並沒有唱完,我們說話要算數,什麼時候唱完什麼時候換我背你。”

人能編那麼長的歌嗎?魔鬼有點懷疑,問:“你唱的是什麼歌呀?”阿寧說:“這支歌是開天辟地歌,有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句!我唱了一天,才唱得一千一百一十一句哩!”

魔鬼已經累得筋疲力盡,聽阿寧這麼一說,隻得暗暗叫苦,心想,我得另外想辦法整他才行。

歇了一會,魔鬼計上心來,說:“世界上你最怕什麼東西!”

阿寧知道魔鬼又在打自己的主意了。於是他將計就計,說:“我最怕的有兩樣,一是糯米粑粑捏成的人,再一個是燉熟了的雞。”

魔鬼聽說暗自得意,心想:“這兩樣東西還不好辦!等我拿來了把他嚇跑,也就免得明天再背他了。”

到了晚上,魔鬼趁人睡覺,去偷來了糯米粑粑和熟雞放在阿寧的身邊。然後把阿寧叫醒,說:“你快看,你身邊是什麼東西!”

阿寧醒過來,見了糍粑和燉雞,心裏高興極了,但故作驚訝地喊叫:“呀!不得了,可嚇死我了!”說著抓起粑粑和燉雞就吃,三下五去二幾大口就吃了個幹幹淨淨,填他了肚子。

魔鬼愣住了,不解地問:“你不是最怕這兩樣東西嗎?怎麼把它都吞掉了?”

阿寧說:“我害怕它們,把它們吞掉也就不怕了。”

魔鬼有苦難言。

第二天,阿寧又要魔鬼背,魔鬼沒辦法,隻得背著人繼續走,人還是在唱他的喲喲依……

滄海變桑田

在廣泛流傳的藏族民間故事中,有這麼一個關於喜馬拉雅山區的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這裏是一片無邊無際的大海,海濤卷起波浪,搏擊著長滿鬆柏、鐵杉和棕櫚的海岸,發出嘩嘩的響聲。森林之上,重山疊翠,雲霧繚繞;森林裏麵長滿各種奇花異草,成群的斑鹿和羚羊在奔跑,三五成群的犀牛,邁著蹣跚的步伐,悠閑地在湖邊飲水;杜鵑、畫眉和百靈鳥,在樹梢頭跳來跳去歡樂地唱著動聽的歌曲;兔子無憂無慮地在嫩綠茂盛的草地上奔跑……這是一幅多麼誘人的和平、安定的圖景呀!有一天,海裏突然來了頭巨大的五頭毒龍,把森林搗得亂七八糟,又攪起萬丈浪花,摧毀了花草樹木。生活在這裏的飛禽走獸,都預感到災難臨頭了。它們往東邊跳,東邊森林傾倒、草地淹沒;它們又湧到西邊,西邊也是狂濤惡浪,打得誰也喘不過氣來,正當飛禽走獸們走投無路的時候,突然,大海的上空飄來了五朵彩雲,變成五部慧空行母,她們來到了海邊,施展無邊法力,降服了五頭毒龍。妖魔被征服了,大海也風平浪靜,生活在這裏的鹿、羚、猴、兔、鳥,對仙女頂禮膜拜,感謝她們救命之恩。眾空行想告辭回天庭,怎奈眾生苦苦哀求,要求她們留在此間為眾生謀利。於是五仙女發慈悲之心,同意留下來與眾生共享太平之日。五位仙女喝令大海退去,於是,東邊變成茂密的森林,西邊是萬頃良田,南邊是花草茂盛的花園,北邊是無邊無際的牧場。那五位仙女,變成了喜馬拉雅山脈的五個主峰,即:祥壽仙女峰、翠顏仙女峰、貞慧仙女峰、冠詠仙女峰、施仁仙女峰,屹立在西南部邊緣之上,守衛著這幸福的樂園;那為首的翠顏仙女峰便是珠穆朗瑪,她就是今天的世界最高峰,當地人民都親熱地稱之為“神女峰”。

哈尼族新米先喂狗的由來

傳說哈尼族祖先原來不會開田種地。後來天上有一位掌管五穀的神仙,他在天上有一丘栽種七十七種穀物的大田,耕耘這丘田,必須有一千二百個仙童,駕馭著一千兩百頭神牛梨耙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犁耙完。栽種的時候,必須有一萬二千個仙姑,用七十七種穀物栽插一天,才能把整丘田栽種滿。除草的時候,必須有一萬二千個仙姑工作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的雜草除幹淨。收獲的時候,必須有一千二百個仙童和一萬二千個仙姑收割一天,才能把七十七種穀物收完。收回來的七十七種穀物,必須有一千二百個仙童和一萬二千個仙姑翻曬,搬運一天,才能把七十七種穀物曬幹揚淨,裝進倉庫。因為那時凡間的人們還不會種出五穀雜糧,沒有吃的,隻好到深山老林裏去采摘山果充饑,或者追捕野獸野禽。沒有棉花和麻,人們就用獸皮蔽體,抵禦寒冷。人們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忍受著。

凡間人們的貧苦生活被天上的幺姑娘看見了。幺姑娘是一位聰明、賢惠、心地善良的美貌姑娘。她看見凡間的人們整天忙忙碌碌,東奔西跑,到頭來還是吃不上飯,穿不上衣服,她實在看不下去了。回到家裏,幺姑娘就憂心忡忡地對神仙說:“阿大,我們在天上有七十七種穀物,吃飯穿衣都不愁,但是凡間的人們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就是鐵石心腸也看不下去啊。”說到這裏,幺姑娘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她看見神仙不吭聲,就試探地問:“阿大,如果我們把天上的穀物種子送一些給凡間,那凡間就不會這麼苦了。”誰知神仙聽完了幺姑娘的話立即板起臉來,冷冰冰地說道:“幺姑娘,凡間的人們必須再等三年,才能得到這七十七種穀物的種子。”“還要等三年?”幺姑娘一聽,脫口反問一句。天神很不高興她的衝撞,狠狠地瞪了她一眼,然後說:“幺姑娘,這種事情不是你姑娘家管的。我可管不著凡間人們是否溫飽,我隻曉得服從天規天條。”說罷,轉身走進屋裏去了。幺姑娘看著神仙的背影,不由得皺緊眉頭。

幾天後,幺姑娘為了解救人間的痛苦,趁神仙叫她晾曬穀子的機會,悄悄地把一袋穀種帶到人間。幺姑娘來到人間,變成人間一位的老爺爺,然後把稻穀種子分給了人們,還教給人們栽種人們栽種稻穀的辦法。遵照她的指點,春節以前人們就忙著挖田開溝。陽雀叫了,人們又趕著翻犁田地、撒稻播種。燕子飛來的時候,人們起早貪黑地忙碌著,把稻秧移栽到精心梨耙過的田裏。功夫不負有心人,雨季快要過去的時候,天氣漸漸涼了,魚雀快要叫了,人們就開鐮收割了。燕子朝南方飛走的時候,人們又動手翻犁板田,開挖新的田地,為下一年收獲做好準備。後來,神仙見到幺姑娘違反他的旨意,把稻種偷種凡人栽種,不由火冒三丈。當幺姑娘返回天上時,神仙就把她抓起來,吊打了一頓後,又把她送進天牢裏。但是,幺姑娘為了讓凡人都能吃到五穀雜糧,都能穿上棉、麻紗織的衣服,她想方設法逃出天牢。一不做二不休,她幹脆把另外七十六種穀物種子也偷了,帶到凡間教人們栽種,還教人們紡紗、織布、做衣服。從此,凡人才過上了人人有衣穿,個個有飯吃的好日子。神仙發現幺姑娘偷下凡間,一再觸犯天條,就把幺姑娘捉回天上,吊起來狠狠打了一頓,並罰她永遠不準再回到天上。說著,神仙就把幺姑娘變成一隻母狗,貶下凡間。幺姑娘變成母狗以後,再也不能和人們一起勞動了,就幫人們看門守戶。從那時起,我們哈尼族人每逢到了初秋時節,把第一批稻穀收割回來後,都要殺豬宰羊,煮上新米飯,舉辦一次嚐新米節。過節時,在吃飯前,每家都要先盛一碗飯給家裏飼養的狗吃,表示我們哈尼族人永遠不忘記幺姑娘。

石獅眼裏流血的故事

從前有個國王,家裏供養著一個僧人。這個僧人很有點神通,能夠預知許多事情。有一天,他跟國王說:“國王,請允許我報告你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這座城市很快就要被洪水淹沒,你和你的臣民都要象魚一樣留在水底。唯一可以預知洪水來臨的辦法,是你要天天派人去察看市場上的石獅。如果石獅眼裏流血,那麼不出七天,洪水就會到來。”說完,不管國王如何挽留,他還是背起行裝走了。

國王聽信了僧人的話,天天打發自己的三個女兒,輪流到市場買肉,其實呢,是去察看石獅的眼睛。就在石獅旁邊,有五個賣肉的高人。他們對公主親自買肉這件事,感到十分驚奇。他們在一起,就相互議論道:“天呀!國王手下有幾百個男女仆人,怎麼叫公主來買肉呢?這裏麵一定有緣故。”有一天,他們向年紀最小的公主,提出了他們的疑問。小公主看看旁邊沒有人,便把石獅流血的事情,老老實實地講了出來。

小公主走後,五個商人便湊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商量起來,他們要抓住這個秘密,大大發一筆橫財。晚上,他們把牛血羊血,偷偷地塗在石獅眼裏。第二天,大公主來買肉,看見石獅兩眼鮮血淋淋,嚇得肉也顧不上拿,慌慌張張地跑去報告了國王。國王呢,連忙召集所有的大臣,宣布了這個可怕的消息,用最低的價錢,拍賣了王宮的財產,帶著臣民百姓,逃到山上去了。

隻有這五個賣肉的商人,肚子裏暗暗發笑。他們用很少一點錢,買到數不清的財產和房屋。他們殺了許多牛羊,煮了大壇的酒,每家輪流請客三天,慶賀他們憑著聰明智慧,一夜之間變成了全城最大的富翁。正當他們飲酒作樂的時候,石獅眼裏真正流出了鮮血,不過,因為上邊被商人塗滿了牛血羊血,很不容易看出來。等到七天之後,一場洪水淹沒了整個城市,這五個商人連同他們的財產,都被滾滾的波濤衝得不知去向。白犛牛的傳說

物以稀為貴,天下犛牛多為黑色和雜色,而生存於天祝這塊神奇高原的白犛牛,就自然成為世界犛牛珍稀畜種。“天下白犛牛,唯獨天祝有”。白犛牛這一廣告因而聞名於世。成為天祝高原奉獻給人類的一件稀世珍寶。

關於天祝(亦稱華銳)白犛牛,在民間曾有這樣一個傳說。

說是古時候,華銳人的祖先華秀居住在西方遙遠的巴顏喀拉大雪山下,牛羊眾多,草原就顯得不夠用了。華秀和哥哥阿秀商量,去尋找新的草場。於是華秀告別哥哥,祈禱山神給他和部落指出一條路。

這時,一個身穿戰袍,騎著白駿馬的神靈出現在天空中,他在半空中隨一朵五彩雲向東方飄動。華秀便告別故鄉,帶領部落的男女老少趕著大群牛羊向彩雲飄去的方向出發。當部落和牛羊快要走出一個石峽時,那些黑色的犛牛們,叫出了一陣陣非常痛苦悲切的聲音,人們都知道這些牲畜和人一樣,對故土難舍難分。當時,整個牛群叫成一片,誰也不願前行。牧民們見此情景,也禁不住淚流滿麵,放聲大哭。

正在這時,從身後那巍峨的雪山深處出現了一頭白犛牛,它像雪一樣潔白,十分漂亮、威武,就像一團潔白的雲。白犛牛大吼著,向石峽口奔去。說來也怪,看見了白犛牛,其它牛停止了哀叫,隨著白犛牛一齊向峽口奔去。整個部落便又開始前行。

當人們尾隨著牛群走出峽口時,眼前卻一片慘景。其他的犛牛全倒下了,那頭白犛牛正和一條黑色巨怪角鬥,鬥得大地沙石飛揚,天昏地暗。人們非常驚恐和緊張,都在為白犛牛擔心。突然,黑色巨怪慘叫一聲,不知去向。白犛牛用它的勇猛和尖利的犄角戰勝了巨怪。

一頭受傷的小牛不停地哀叫,白犛牛看見了,走過去用舌頭,一下又一下舔著那可憐的小牛,舔著舔著,黑色的小牛突然變得通身雪白。

這時,天空中傳來駿馬的嘶鳴,大家仰頭看時,那穿白袍的神靈重新出現在頭頂。痛苦絕望的華秀和部落的牧民們,便又繼續前行了。走啊走,不知經過多少艱難險阻,也不知走了多遠、走了多長時間。有一天,天空中的山神和白馬突然降下地麵,人們麵前便橫亙起一座雄偉壯麗的雪山,這就是馬牙雪山。華秀對大家說,這雪山下就是我們的家鄉!大家便不再前進,永遠在這兒定居下來。這兒草場廣袤,草盛林茂,溪水潺潺,山泉叮咚,確實是一塊駐牧的好地方。從此,華秀和他的部落便很幸福地生活在這裏,那喝了馬牙雪山泉水的犛牛更白了,一群又一群,像天上飄蕩的白色雲朵。

天祝便成了白犛牛的故鄉,白犛牛更是天祝(華銳)人的驕傲。白犛牛的美名揚天下,它被正式命名為“天祝白犛牛”,作為世界犛牛稀畜種,由畜牧科研部進行保種選育。

山神講故事

在陽洞灘的半山腰上有一個岩洞,經常有山神在這裏講故事。

包亞和依亞合夥做鹽生意,發了財,從廣西挑銅板回來。包亞想獨吞錢財。他倆走到陽洞灘時,包亞指著十丈高的瀑布說:“哎呀,快來看啦,龍潭裏有兩條龍相鬥哩!”

依亞伸著脖子去看,包亞就從背後一推,把依亞推下懸崖去了。

依亞摔在岩洞邊,傷了腿。天又黑了,走又走不動,真是上下為難。這時,從洞裏出來一個老公公。依亞不由分說,就向老公公哀求借宿。老公公說:“這裏不安全呀,每天晚上都有豺狼、虎豹來這裏講故事,鬧個通宵才去,隻怕傷害你啊!”依亞又哀求說:“老公公,我腿摔傷了,走不動,求你開個恩吧!”土地公公見依亞落難,答應收留他。並交待說:“今晚不管狼來、豹來,你千萬別聲張,一聲張,我就難保你了。”依亞滿口答應。

吃過晚飯,依亞按老公公的吩咐躲在樓上,靜靜地聽著,不敢入睡。半夜裏,山風呼嘯,野獸嚎叫,依亞心裏直打寒噤。

狗熊一到門口就大叫起來:“阿公呀,今夜屋裏怎麼有股生人臊氣?快把生人拖出來,讓我們塞塞牙縫。”

狼來了,憑著靈敏的嗅覺,大聲說:“好大的生人氣味,快搜出來消夜。”土地公公哈哈地笑,說:“你們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白天來往行客路過這裏,都在樹蔭下歇腳,怎麼沒有生人氣?莫去找麻煩事,快進屋裏講故事吧!”

老虎、豹子也來了,同樣叫嚷:“老阿公,有生人氣,快搜出來,好當瓜籽嗑,邊嗑邊講故事,多好呀!”

土地公公說:“你這個山中王也不想想啊,白天人來人往怎麼沒有生人氣?快快坐下來,莫耽誤時間講故事。”

大家圍著火塘,七嘴八舌地講起故事來。

狗熊首先說:“世上的人真傻,有了病隻知道去求神問卜,不知道去舀洗病泉裏的水去治。”

“洗病泉的水真能洗病嗎?”狼問。

“當然能,這口泉就有點貴氣,不管什麼病,隻要喝它三口,內病就好。跌打損傷的,弄點泉水抹它個七七四十九下,就能接骨生肉恢複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