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以誠待人,聚集人脈(3)(1 / 2)

精通交際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要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不斷提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借助別人的力量———尋找靠山,結成同盟,壯大自己的勢力,削弱對方的實力。當然,我們要用正當的手法來找自己的靠山,在公正、合理和合法的前提上提倡“有了靠山好辦事”的人脈觀;而不是通過靠山的“蔭庇”做違法的事,或者有昧於良心的事情。我們今天提倡的,是在誠信與互助互利的基礎上尋找靠山,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

兩百年前,胡雪岩因為善於經營人脈,以曾國藩為靠山,從一個倒夜壺的小差,翻身成為清朝的紅頂商人。三百年後的今天,檢視政商界成功人物的成長軌跡,也都因為先擁有一本雄厚的“人脈存折”,才有後來的“成就存折”的。

不管任何一個地方,你若要創業,總會碰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某個不是很有名氣的人把一個棘手的問題解決了,人們不禁要問:這個人什麼來頭?所謂來頭,隱含著靠山是誰的意思。“靠山”簡言之就是自己可以依托的力量。人要生存,必須要做事,人有意願,這本不是個體行為,需要得到組織和領導的支持、鼓勵乃至提攜。

位於台北市內湖科學園區的益登科技,因為代理全球繪圖芯片龍頭廠商的產品,從默默無聞的無名企業,迅速躋身為台灣第二大IC經銷商,每年獲利驚人。如果該公司的股票順利上市,總經理曾禹旖在六年時間裏將創造赤手空拳打拚的奇跡,企業市值將達到新台幣80億元。與曾禹旖相交20多年的朋友吳憲長這樣評價說:“在同業中或同輩中,論聰明,論能力,曾禹旖不算頂尖,他能遇到這個好運,八成以上的因素在於他的人脈。因為他很願意與別人分享他的小小的成功,大家才會與他合作,互助互利,機會之神才會眷顧他,而不是別人。”曾禹旖十分信奉這樣一個哲理:“在二十歲到三十歲時,靠專業和體力賺錢;在三十歲到四十歲時,則靠朋友和關係賺錢;在四十歲到五十歲時,靠錢賺錢。”曾禹旖這句話,點出了借助人脈成就大事的重要性。不管是民營企業老板進京“充電”,或是古代一些鑽營家借靠山投機取巧向上爬,都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有了靠山好辦事。

做人絕招:

兩百年前,胡雪岩因為善於經營人脈,以曾國藩為靠山,從一個倒夜壺的小差,翻身成為清朝的紅頂商人。三百年後的今天,檢視政商界成功人物的成長軌跡,也都因為先擁有一本雄厚的“人脈存折”,才有後來的“成就存折”的。

六、開發屬於自己的人脈金礦

良師益友、姻親鄰居、同學老鄉、上司下屬、陌生人等,無一不是可以為己所用的人際關係。經營好自己的人脈,編織一個牢固龐大的人脈網絡,當你需要幫助時,就會有人向你伸出熱誠的雙手,給你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那些成功人士正是運用良好的人際網絡,為自己鋪就了一條通往夢想的寬闊大道。

哈維·麥凱從大學畢業那天就開始找工作。當時的大學畢業生很少,他自以為可以找到最好的工作,結果卻徒勞無功。好在哈維·麥凱的父親是位記者,認識一些政商界的重要人物,其中有一位叫查理·沃德。查理·沃德是布朗比格羅(Brown&Below)公司的董事長,他的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月曆卡片製造公司。四年前,沃德因稅務問題而服刑。哈維·麥凱的父親覺得沃德的逃稅一案有些失實,於是赴監采訪沃德,寫了一些公正的報道。沃德非常喜歡那些文章,他幾乎落淚地說,在許多不實的報道之後,哈維·麥凱終於寫出公正的報道。出獄後,他問哈維·麥凱的父親是否有兒子。“有一個在上大學。”哈維·麥凱的父親說。“何時畢業?”沃德問。“正好需要一份工作的時候,他剛畢業。”“噢,那正好,如果他願意,叫他來找我。”沃德說。

第二天,哈維·麥凱打電話到沃德辦公室,開始,秘書不讓見。後來提到他父親的名字三次,才得到跟沃德通話的機會。沃德說:“你明天上午10點鍾直接到我辦公室麵談吧!”第二天,哈維·麥凱如約而至。不想招聘會變成了聊天,沃德興致勃勃地聊哈維·麥凱的父親的那一段獄中采訪。整個過程非常輕鬆愉快。聊了一會兒之後,他說:“我想派你到我們的‘金礦’工作,就在對街——‘品園信封公司。’”在街上閑晃了一個月的哈維·麥凱,現在站在鋪著地毯、裝飾得高檔豪華的辦公室內,不但頃刻間有了一份工作,而且還是到“金礦”工作。所謂“金礦”,是指薪水和福利最好的單位。那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業。42年後,哈維·麥凱還在這一行繼續尋找那個捉摸不透的金礦,而且成為全美著名的信封公司——麥凱信封公司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