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6
高加索會戰
1“鼠曲草”計劃
高加索會戰是蘇聯衛國戰爭中蘇軍為保衛高加索和粉碎入侵高加索的法西斯德軍而進行的一係列防禦戰役和進攻戰役。參加高加索會戰的有:南方麵軍、北高加索方麵軍、外高加索方麵軍、黑海艦隊、亞速海區艦隊和裏海區艦隊。
根據1942年夏季戰局的總計劃,希特勒德軍指揮部於1942年年中製訂了代號為“鼠曲草”的攻占高加索的計劃。敵人的企圖是圍殲羅斯托夫以南及其東南的蘇軍,占領北高加索。爾後擬以一個軍隊集群從西麵繞過大高加索山脈,奪取新俄羅斯斯克、圖阿普謝;而以另一個軍隊集群從東麵進行迂回,攻占格羅茲尼和巴庫。在實施迂回機動的同時,還計劃翻過大高加索山脈中部各山口,進至第比利斯、庫塔伊西、蘇呼米等地區。敵人指望進抵外高加索後使黑海艦隊的各個基地陷於癱瘓,從而確保製海權,同已經在蘇土邊境展開了二十六個師的土耳其軍隊直接取得聯係,並為入侵近東和中東創造前提。
負責執行這些任務的是“A”集團軍群,下轄坦克第1、4集團軍,第17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第4航空隊一部,總計官兵167,000人、坦克1,130輛、火炮和迫擊炮4,540門、飛機近1,000架。在這個敵軍集團當麵是我南方麵軍及北高加索方麵軍之一部,下轄諸兵種合成第51、37、12、18、56集團軍,空軍第4集團軍,共有官兵112,000人、坦克121輛、火炮和迫擊炮2,160門、飛機130架。南方麵軍的人員為敵人的三分之二;火炮和迫擊炮為二分之一;坦克為九分之一弱,航空兵為八分之一。蘇軍的任務是阻止敵人前進,以頑強的防禦戰鬥疲憊敵軍,並為轉入堅決的進攻準備條件。
7月25日,法西斯德軍開始從頓河下遊各登陸場向薩利斯克、斯塔夫羅波爾、克拉斯諾達爾等方向進攻。南方麵軍在敵人優勢兵力猛攻下被迫向南和東南撤退。敵人在兩晝夜內向前推進了約80公裏。北高加索的情況陡然緊張起來。由於敵軍坦克和摩托化部隊進到頓河南岸草原、薩利斯克草原和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的草原地帶,出現了敵軍向高加索內地挺進的嚴重危險。為了集中力量和改進對軍隊的指揮,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於7月28日將南方麵軍和北高加索方麵軍合編為北高加索方麵軍,並在作戰上將黑海艦隊和亞速海區艦隊撥歸該方麵軍指揮。北高加索方麵軍受領的任務是恢複頓河南岸的態勢。外高加索方麵軍受命完成防禦準備工作,占領沿捷列克河、烏魯赫河及大高加索山脈各山口構築的各道防禦地區,並在格羅茲尼、馬哈奇卡拉方向建立起多地帶的防禦陣地。
在這一方向上行動的第9、44集團軍合編為外高加索方麵軍北集群。為了便於指揮和改善對部隊的供應,北高加索方麵軍自1942年9月1日起改稱黑海集群,編入外高加索方麵軍。蘇軍最高統帥部為給部隊補充兵員和物質技術器材采取了堅決措施。同時,高加索各邊疆區、州、共和國的黨和蘇維埃機關加強了組建民兵和遊擊隊,製造武器和技術兵器以及構築防禦地區的工作。
1942年7月底,敵人被迫將坦克第4集團軍調往斯大林格勒方向,因而大大削弱了北高加索軍隊集團的力量。但是敵人在兵力方麵仍占很大優勢。1942年8月至12月間,蘇軍在航空兵支援下進行了頑強的防禦交戰。在這期間,實施了阿爾馬維爾-邁科普戰役、新俄羅斯斯克戰役、莫茲多克一馬爾戈別克戰役、圖阿普謝戰役和納爾奇克-奧爾忠尼啟則戰役。在奧爾忠尼啟則方向,蘇軍疲憊並消耗了敵人,將其阻於奧爾忠尼啟則附近,爾後於1942年11月6~12日以強大的反突擊重創敵軍主要突擊集團坦克第1集團軍,並迫使其轉入防禦。敵人也曾企圖由大高加索山脈中部各山口突入外高加索,並且奪占了幾個山口,但由於蘇軍指揮部及時采取措施和防禦部隊頑強奮戰,終於消除了敵軍進到各山口南坡的威脅。至11月底,這裏的希特勒德軍也轉入了防禦。敵人打算在大高加索山脈西部圖阿普謝方向翻越山脈的企圖亦未能得逞。這裏的激烈戰鬥一直持續到1942年12月月中,其間,敵軍曾三次力圖突破蘇軍防禦。法西斯德軍遭受重大損失後停止進攻,轉入防禦。綜上所述,在高加索會戰的防禦階段,蘇軍曾因情況困難而被迫暫時放棄北高加索許多地區,但終於消耗了敵人(敵軍損失10萬人以上),為準備轉入進攻徹底粉碎敵軍贏得了時間。
2高山湖海區域的大會戰
高加索會戰的進攻階段開始於1943年1月1日。根據蘇軍指揮部的決心,南方麵軍在發展斯大林格勒反攻的勝利時,以主力向羅斯托夫實施突擊,另以部分兵力向季霍烈茨克實施突擊。外高加索方麵軍黑海集群受領的任務是向克拉斯諾達爾、季霍烈茨克進攻,而北方集群則應向莫茲多克、普羅赫拉德內、阿爾馬維爾進攻。總之,兩個方麵軍的任務是在空軍第8、4、5集團軍的支援下和在黑海艦隊的積極配合下同心協力孤立北高加索敵軍的主力,而後將其殲滅。
希特勒德軍指揮部力圖使其軍隊免遭合圍,自1月1日起即將軍隊由莫茲多克倉促向西北方向撤退。在這種情況下,外高加索方麵軍北集群於1月3日開始向納爾奇克-斯塔夫羅波爾方向追擊退卻的敵軍,至1月24日解放了莫茲多克、礦水城、皮亞季哥爾斯克、斯塔夫羅波爾、阿爾馬維爾等北高加索城市。同時,外方麵軍在羅斯托夫、季霍烈茨克兩方向上進展順利,在薩利斯克地域與外高加索方麵軍右翼部隊會合。黑海集群於1月11日先在輔助方向,後於1月16日在主要方向轉入進攻,至1月29日解放了邁科普。2月9日,黑海集群在北高加索方麵軍編成內開始實施克拉斯諾達爾戰役,在這次戰役中克拉斯諾達爾於2月12日獲得解放。蘇軍的進攻是在春季泥濘、道路難以通行、補給線過長的艱苦條件下實施的。雖然困難重重,進攻仍然極其迅猛順利,得到了敵占區遊擊隊和當地居民的積極支援。敵人不顧生動力量和技術兵器的重大損失,進行了猛烈抵抗,同時又將被擊潰的軍隊殘部逐步撤向庫班河下遊和塔曼半島。2月3日夜間及後來在2月5~9日期間,黑海艦隊運送登陸兵在新俄羅斯斯克西南梅斯哈科地域登陸,奪取了一個麵積不大的登陸場。這個登陸場後來在解放新俄羅斯斯克時起了巨大作用。
在爾後的進攻過程中,北高加索方麵軍所屬集團軍至5月初進抵塔曼半島,在此遭到敵軍在預有準備的防禦地區即所謂“蔚藍色防線”的頑強抵抗。敵人在這裏建立了堅固的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北起亞速海,南至新俄羅斯斯克,從東麵掩護著塔曼半島。在這一地區進行防禦的是第17集團軍,由第4航空隊擔任支援。在前幾次戰鬥中被削弱了的北高加索方麵軍企圖在1943年春季突破“蔚藍色防線”,但未成功。在這期間,庫班上空進行了一場最大的空戰,蘇聯空軍出動飛機35,000架次,擊毀敵機1,100餘架贏得了勝利。
1943年夏,蘇軍在蘇德戰場的中央方向和西南方向展開了新的強大的進攻,這為在北高加索重新發動進攻提供了有利條件。北高加索方麵軍奉命肅清敵軍塔曼集團。為此目的,計劃從海、陸兩方麵對新俄羅斯斯克實施出敵不意的突擊,攻占該市後即向上巴坎斯基發展進攻,以便從南麵進行包圍,威脅防守“蔚藍色防線”的敵軍集團。9月10日,開始了新俄羅斯斯克-塔曼戰役,敵軍“蔚藍色防線”終於被突破,新俄羅斯斯克於9月16日獲得解放。希特勒德軍指揮部為保障其軍隊撤往克裏木半島,力圖在各中間地區組織抵抗,但均未成功。北高加索方麵軍(司令員自5月13日起為彼得羅夫上將)與航空兵、黑海艦隊和亞速海區艦隊密切協同粉碎了敵軍塔曼集團,並於10月9日全部肅清了敵軍在高加索最後一個據點塔曼半島的法西斯侵略者。高加索會戰以具有重大政治和軍事戰略意義的曆史性勝利而告結束。進攻期間,蘇軍轉戰近800公裏,解放了約2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敵人打算消滅蘇軍、奪取最富饒的糧食產區和石油產地以及進襲近東和中東地區的計劃宣告徹底破產。蘇軍在高加索各共和國、邊疆區、州的黨組織和全體居民以及全蘇聯人民的積極支援下,捍衛了高加索各族人民的領土完整及民族獨立,使希特勒德國的精銳部隊和航空兵遭到了重創。高加索會戰中,僅在蘇軍實施進攻戰役期間,敵人就損失官兵281,000人,坦克1,358輛,飛機2,000架,火炮和迫擊炮7,000餘門,汽車22,000輛,以及許多其他武器和物資。
高加索會戰是在直接影響高加索局勢的斯大林格勒會戰密切配合下進行的,而高加索的戰事反過來又對斯大林格勒會戰的進程和結局產生了極為有利的影響。這幾個互相配合的重大戰略行動是由大本營精心籌劃安排的,對粉碎敵人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在高加索會戰中,陸軍不得不在平原、山前地帶和山地等迥然不同的地形條件下行動,與航空兵、艦隊和遊擊隊密切協同,在大小江河地區、海濱、隘路、山林地區、高山山口作戰。這種種情況使蘇軍取得了多方麵的戰鬥經驗,如組織與實施防禦和進攻戰役,特別是高山地區和海濱地區的防禦和進攻戰役;組織與實施登陸戰役;結合戰區特點組織工程保障、物質技術保障和軍隊指揮。蘇聯陸海軍後來在克裏木半島、黑海北岸和西岸以及喀爾巴阡山地區等地粉碎法西斯德軍的戰役中都運用了在高加索會戰中取得的經驗。
軍隊(艦隊)政治機關和地方黨組織在各種條件下對部隊和居民不斷進行的目的明確的政治工作,保證了北高加索的勝利。當時,必須使軍隊在撤退條件下保持旺盛的士氣,將祖國關於“阻止敵人前進,而後將其殲滅”的號召傳達給每一個戰士。軍隊人員成分的變化要求政治機關和黨組織善於采用各種工作方式使官兵保持旺盛的士氣和發揚集體英雄主義精神。黨和政府對保衛高加索的指戰員的戰功給予很高的評價。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1944年5月1日的命令,頒發了“保衛高加索”獎章,約有60萬人被授予這種獎章。許多部隊和兵團獲得“阿納帕”、“庫班”、“新俄羅斯斯克”、“塔曼”、“捷姆留克”的榮譽稱號。為了表彰新俄羅斯斯克市對祖國的卓越功勳以及全市勞動人民和蘇聯陸海軍軍人在偉大衛國戰爭中所表現的集體英雄主義和英勇頑強精神,為了紀念在北高加索擊潰法西斯軍隊三十年,新俄羅斯斯克市於1973年5月被授予“英雄城”的榮譽稱號。第聶伯河會戰
1解放烏克蘭
第聶伯河會戰是蘇聯衛國戰爭中蘇軍為解放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頓巴斯、基輔和奪取第聶伯河右岸各戰略登陸場,而於1943年8~12月進行的一係列進攻戰役。參加第聶伯河會戰的有:中央方麵軍、沃羅涅日方麵軍、草原方麵軍、西南方麵軍和南方麵軍。
根據1943年夏秋戰局的企圖,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心在西南戰略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中央方麵軍、沃羅涅日方麵軍和草原方麵軍的預定目標是推進至第聶伯河中遊;西南方麵軍和南方麵軍則應推進至第聶伯河下遊和克裏木半島。蘇軍這個軍隊集團計有263萬人,擁有火炮和迫擊炮51萬餘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400餘輛,作戰飛機2850架。同時,西方麵軍及加裏寧方麵軍左翼應在斯摩棱斯克方向發起進攻,使敵人無法從該地段調兵南下。亞速海區艦隊應在亞速海北岸實施登陸,以此配合陸軍在南方的進攻。遊擊隊的任務是在敵人後方更廣泛地開展活動,襲擊敵人交通線,並在部隊強渡第聶伯河時予以配合。
法西斯德軍指揮部在庫爾斯克進攻戰役失敗後,企圖通過頑強的防禦將蘇軍的進攻阻止於韋利日、多羅戈布日、布良斯克、蘇梅、北頓涅茨河、米烏斯河一線,保住第聶伯河以東一些最重要的經濟區。同時,敵軍在納爾瓦河、維捷布斯克、奧爾沙、索日河、第聶伯河、莫洛奇納亞河一線加緊修築被稱為“東方壁壘”的戰略防禦地區,而第聶伯河一段正是該防禦地區的主要部分。
第聶伯河會戰開始前,在納夫利亞到塔甘羅格一段正麵上與蘇軍對峙的敵軍集團包括:“中央”集團軍群所屬法西斯德軍第2集團軍,“南方”集團軍群所屬坦克第4集團軍、第8集團軍、坦克第1集團軍、第6集團軍,總兵力為62個師,其中有14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該集團共有124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2萬門,坦克和強擊火炮2100輛,作戰飛機2100架。蘇軍有生力量比敵軍多1倍,炮兵多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0%,飛機多40%。
蘇軍這幾次戰役的準備工作是,在庫爾斯克會戰結束階段進行的。軍隊麵臨的任務是摧毀敵人的堅固防禦並強渡許多大的江河。這一切,都給軍隊和指揮機關造成很大的困難。
按照戰事的進程,第聶伯河會戰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蘇軍粉碎了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和頓巴斯的法西斯德軍,進抵索日河口至紮波羅熱之間的第聶伯河中遊和莫洛奇納亞河。蘇軍在第聶伯河右岸奪取了許多登陸場,打破了敵人在這一地區組織防禦的計劃。第二階段,蘇軍粉碎了第聶伯河中、下遊的法西斯德軍,解放了基輔,建立了若幹戰略登陸場,挫敗了敵人恢複第聶伯河防禦的任何企圖。
第一階段中央方麵軍於8月26日晨發起進攻,向謝夫斯克、北諾夫哥羅德實施主要突擊。第60集團軍進展最快,它在謝夫斯克以南突破敵人防禦後,解放了格盧霍夫,並繼續向科諾托普推進,進入了烏克蘭北部地區。為了擴大戰果,方麵軍司令員變更部署,將第13集團軍及一些坦克、炮兵、工程兵的兵團和部隊調到這一方向。向科諾托普方向發展進攻,是方麵軍取得巨大戰役性勝利的決定性的一著。至8月31日,突破口正麵已擴大到100公裏,縱深達70公裏。沃羅涅日方麵軍在追擊因受到合圍威脅而於8月25日開始從阿赫特爾卡突出部退卻的敵軍過程中,左翼部隊在兩天內向縱深推進了25~30公裏,右翼部隊解放了蘇梅,並順利向羅姆內進攻。
草原方麵軍在8月底以前在哈爾科夫以西和西南進行了多次戰鬥,在粉碎敵人抵抗後,於9月初向克拉斯諾格勒、上第聶伯羅夫斯克展開進攻。
8月13日西南方麵軍右翼部隊開始向克拉斯諾格勒方向進攻。8月16日,該方麵軍中央各部也從北頓涅茨河登陸場轉入進攻。盡管西南方麵軍將第二梯隊近衛第8集團軍投入交戰,但進攻發展仍很緩慢。不過這一進攻鉗製了法西斯德軍的大量兵力,為南方麵軍順利行動提供了條件。南方麵軍於8月18日轉入進攻,突破工事堅固的米烏斯河防禦地區後,於8月30日解放了塔甘羅格。9月上半月,蘇軍繼續在整個左岸烏克蘭和頓巴斯進攻。9月15日,法西斯德軍指揮部下令“南方”集團軍群全線撤至梅利托波爾、第聶伯河一線後麵的“東方壁壘”,妄圖固守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物產豐富的地區,以及克裏木半島和黑海諸港口。敵人在退卻時采取了焦土戰術,他們破壞城市鄉村,炸毀企業、橋梁和道路,焚毀莊稼。蘇軍毫不停頓地追擊敵人。航空兵對敵軍縱隊進行了轟炸和掃射,遊擊隊則在敵後展開了積極的鬥爭。
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早在9月初就給各方麵軍下達了從行進間強渡第聶伯河及在右岸奪取登陸場的指示。各方麵軍主要力量集中的方向如下:中央方麵軍和沃羅涅日方麵軍集中於基輔方向;草原方麵軍集中於波爾塔瓦-克列緬丘格方向;西南方麵軍集中於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方向和紮波羅熱方向。其中以基輔方向為主要方向。南方麵軍應突破莫洛奇納亞河的防禦,進至第聶伯河下遊和克裏木半島。
中央方麵軍得到第61集團軍的加強,在發展進攻過程中於9月21日解放契爾尼哥夫。次日,第13集團軍各兵團抵達第聶伯河,強渡該河成功後先於其他部隊在第聶伯河和普裏皮亞季河之間奪取了登陸場。沃羅涅日方麵軍得到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的加強,於9月21日日終前進抵第聶伯河,隨即以這個集團軍的兵力在大布克林地域第聶伯河彎曲部奪取了一個登陸場。右鄰第40集團軍和左鄰第47集團軍也分別開始強渡第聶伯河。第38集團軍在基輔以北的柳捷日地域攻占了一個登陸場。為了配合軍隊在第聶伯河右岸奪占登陸場,空降兵第3旅以及空降兵第5旅一部於9月23日夜間在卡涅夫地域實施了傘降。草原方麵軍得到第37集團軍的加強,於9月23日解放波爾塔瓦,9月24日在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西北第聶伯河上攻占了登陸場,9月28日又在克列緬丘格東南和上第聶伯羅夫斯克地域奪占了登陸場。西南方麵軍和南方麵軍於9月22日解放了頓巴斯。西南方麵軍繼續進攻,以第6集團軍的兵力於9月25日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以南強渡第聶伯河。南方麵軍已進逼敵人莫洛奇納亞河的堅固防禦地區。
在9月22~30日期間,從洛耶夫到紮波羅熱將近750公裏的正麵上,中央方麵軍、沃羅涅什方麵軍、草原方麵軍、西南方麵軍所屬各集團軍均已先後進抵第聶伯河,並且強渡該河成功,奪取了23個登陸場。至9月底,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幾乎全部從敵人占領下獲得解放。法西斯德軍指揮部想使戰線在第聶伯河穩定下來的計劃遂告破產。
2庫爾斯克防禦
第二階段在第聶伯河會戰第二階段,為扼守登陸場展開了激戰。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給各方麵軍規定的任務是,消滅殘存於第聶伯河左岸的敵軍橋頭堡,擴大已奪占的登陸場,隨後實施解放右岸烏克蘭和克裏木半島的各次戰役。
法西斯德軍指揮部的計劃是,拔除蘇軍的登陸場,在第聶伯河地區組織堅固的防禦。敵軍特別注意扼守基輔地域。法西斯德軍指揮部倉促整頓潰敗的各師,並從西歐抽調新的兵團,特別是坦克兵團到第聶伯河一帶。
沃羅涅日方麵軍在基輔方向的進攻於10月12日開始。經過許多天的激戰之後,基輔於11月6日獲得解放。該方麵軍在向科羅斯、日托米爾和法斯托夫發展進攻過程中,向前推進約150公裏,在右岸烏克蘭建立了基輔戰略登陸場。1943年11月下半月和12月,敵人多次企圖轉入反攻及重占基輔,均未成功。在此期間,烏克蘭第2、3、4方麵軍在烏克蘭南部基洛夫格勒方向、克裏沃羅格方向和第聶伯河下遊進行了頑強的交戰。烏克蘭第2、3方麵軍所屬各集團軍作戰3個月,拔除了敵軍紮波羅熱登陸場,解放了紮波羅熱、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並在第聶伯河建立了第二個大的戰略登陸場。白俄羅斯方麵軍奪占了日洛賓以南縱深達100公裏的大登陸場。烏克蘭第4方麵軍於9月底發起進攻,突破了莫洛奇納亞河的防禦,解放了梅利托波爾,幾乎肅清了整個第聶伯河下遊的敵人,並且封鎖了克裏木半島的敵軍。在第聶伯河會戰中,各方麵軍航空兵和遠程航空兵都曾配合陸軍作戰。僅在9月份,航空兵為保障部隊強渡第聶伯河就出動飛機9萬餘架次,向敵軍目標投擲了9570噸炸彈,發射了55000餘枚火箭炮彈。國土防空軍掩護了前線附近的交通線和第聶伯河的各個渡口。亞速海區艦隊在亞速海北岸實施了戰術登陸。遊擊隊和烏克蘭居民在修築橋梁和保障渡口方麵給予部隊巨大支援。
蘇軍在第聶伯河會戰中重創敵人“南方”集團軍群的基本兵力及“中央”集團軍群一部,解放了38萬多個居民點,其中包括160座城市。在攻占第聶伯河上的幾個戰略登陸場之後,就具備了在白俄羅斯境內實施進攻,完全解放右岸烏克蘭,並在西方方向和西南方向順利發展進攻的條件。
在各次戰役的準備階段和實施過程中,各方麵軍的軍事委員會、政治機關、黨團組織都進行了大量工作。他們十分重視向全體人員宣講最高統帥部大本營1943年9月9日訓令中關於對強渡第聶伯河有功官兵將授予政府最高獎賞的規定。戰役準備階段的全部政治工作都以訓練軍隊堅決強渡第聶伯河為目的。各集團軍和師的政治部的大多數工作人員,都被派到第一批強渡第聶伯河的部隊和分隊中去。政治機關調配了黨團員力量,加強了黨團組織。
軍事學術在第聶伯河會戰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蘇軍在以下幾個方麵積累了經驗:準備和實施高速度、大規模的戰略進攻;在同時向幾個方向進攻的各方麵軍之間組織協同:追擊敵人和從行進間突破中間防禦地區;使用戰略預備隊增強縱深內的突擊力量。蘇軍無論是在預有準備的情況下,還是派出兵力強大的先遣支隊從行進間強渡大江河都做得很成功。為了在抗擊敵人坦克猛烈反突擊的情況下擴大麵積較小的登陸場,一些方麵軍和集團軍不僅出色地準備,而且成功地實施了從這些登陸場發起的進攻戰役。抗擊敵人反突擊之所以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量集中地使用了炮兵和航空兵,巧妙地設置了地雷障礙物。通過各次進攻戰役,在組織和實施戰役軍團夜戰方麵以及軍隊從一個戰役方向往另一個戰役方向變更部署方麵都取得了經驗。各方麵軍航空兵和遠程航空兵巧妙地向縱深和沿正麵實施機動,及時而迅速地將主要力量從一個方向調到另一個方向。航空兵軍、師直接向各坦克軍、機械化軍和騎兵軍派出代表,從而大大改進了航空兵與快速部隊之間的協同動作。工程兵在排除地雷、設置渡場和架設橋梁等方麵取得了豐富的經驗。為了更好地保障軍隊所需的物資器材,各集團軍設立了卸載站,並將集團軍倉庫所屬各分庫的位置向前移動。這就使鐵路前送站靠近軍隊,縮短了軍隊後方和集團軍後方的前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