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沒想到弟子會又提出這麼尖銳的問題,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嬴政卻越說越有勁:“要是我,我就要進兵大梁,一舉滅掉魏國。”

呂不韋聽了馬上反駁:“不,不!用兵是很凶險的事,一定要謹慎。你一定要記住:王者之師要伐無道而救生民,這是用兵之道的要旨。”

“你已經進攻魏國,並且奪取了二十座城池,這是有道還是無道呢?如果是無道,你根本就不應該進攻魏國,一座城池也不應該占;如果是有道,攻占二十座和攻占全國有什麼區別呢?那就應該一鼓作氣打到底。”嬴政似乎胸有成竹,他有條有理地反駁著老師。

這個孩子不簡單,提出的問題還真讓自己不好回答。呂不韋喝著茶水,思考了一會兒又說:

“可是打仗也像跑步一樣,需要間歇,需要休息。”

嬴政又馬上接道:“已經打下了二十座城池,接著打下去可能省時省力,而且軍隊士氣正旺,再打下去也容易取得勝利。可停了下來,以後再進攻,又要重新組織軍隊,重新準備糧草,重新長途行軍,而且認敵人也有了喘息時間。”

呂不韋聽著弟子講得頭頭是道,而且合情合理,不由得心裏也有些讚同他的看法了。他想嬴政雖然還沒繼位就能思考國家大事,將來肯定不是平庸的帝王,想到這他說:

“好,你有這些獨立的見解很好,學生學習不能師傅教什麼就學什麼,也不能師傅說怎麼做就照樣畫葫蘆,那樣是不會成為好學生的。”

嬴政心裏很高興,他微微鞠了一躬說:“謝謝太師的鼓勵,我一定記住太師的話,多開動腦筋,多思考問題。”

“你以後學習也要像今天這樣,不隻是從書本上學,而且要聯係實際,特別是要關心國家的大事,因為你以後是要掌管國家的。”呂不韋又說。

“是,學生記住了。”嬴政恭首回答。

嬴政通過刻苦學習,在少年時代獲得了很多知識,為以後執掌政權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他在以後的學習中發揚了獨立思考,獨主分析的習慣,經常同老師一起探討問題,有時還進行辨論,這對他的學習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張良

——三到橋頭學本領

張良(?~公元前186)字子良,或字子房,秦末漢初軍事謀略家,西漢政治家、軍事家。其先本韓人,祖父、父為韓五世相。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挾亡國之恨,偕刺客以鐵椎擊始皇於博浪沙(今河南中牟境),誤中副車。改名換姓,逃匿於下邳(今江蘇邳州南)。傳說遇黃石公,得薑太公兵法,後官至丞相。

張良的祖父、父親都做過韓國的相國。韓國被滅的時候,張良還小,但他誓誌替韓國報仇,於是變賣了家產,離開了老家,到處結交英雄好漢。

這一天,張良沒事,便到一座橋上遊玩,在橋上,他看到了一位白胡子老頭。這位老漢,身著杏黃色道袍,頭頂高挽著頭髻,麵白目炯,長著飄飄然三縷白須,胸前鼓鼓囊囊,不知裝的什麼東西。

這位老者來到下邳已經好多天了,誰也不知道是幹什麼的,張良見過好多次了,也沒在意,今天也是這樣。

老漢坐在橋頭,腳上掛著破雲鞋,跪著二郎腿,腳尖一晃一晃的,很是悠閑,張良還是像往常一樣向前走著,可是當張良經過老者身邊時,不早不晚,老頭的鞋子便掉到了橋下,接著,張良便聽到了吆喝聲:

“小夥子,把鞋給我撿上來!”

張良是學禮之人,深懂尊老愛幼之理。於是,不加思索地便走下橋頭,拾起鞋子,上來雙手捧給老頭,這時,老頭連看也沒看,說:

“給我穿上!”完全是命令的口吻。

張良也不爭辯,恭恭敬敬地替老漢穿上了。

老頭微笑著點一點頭說:‘你這小子很有出息,我願意指點迷津。”

張良聽老頭肯收自己做學生了,也不管地上髒不髒,慌忙跪下,邊拜邊說:“我在這裏拜見師傅了!”

老者說:“既然你願意拜我為師,那麼就在五天後,到橋上來見我吧!”

第五天早上,雞還沒叫張良就趕緊起來,滿心希望老頭能傳授自己本領,可到了橋頭一看,老頭早已坐在那裏,看臉色是等不耐煩了。老者看張良呆立在那裏,便生氣地對張良說:

“小夥子!你跟我約好,就該早點來,怎麼可以讓師傅等學生呢引”張良一聽,連忙跪倒。

老者說:“既然知道錯了,就應該糾正。去吧,再過五天,早點兒來等我。”說見老頭便走了。

張良懊喪地回到家裏,什麼也幹不下去,心裏老是在想這事。一晃又過了五天,這天才過半夜,雞才叫第一遍就趕緊下炕,跑向大橋,當他氣喘噓噓、滿頭大汗地站在橋頭時,他的希望又破滅了。他看到老者緊蹙眉頭,似又不悅。

“你怎麼又來晚了!?”

張良看老師一瞪眼,更覺內疚:老人這麼大把年紀了,尚能如此勤快,何況我一後生小子。我太不應該了。於是,垂下雙手,兩踵並立,恭敬地等待老人的教誨。

老者見張良麵帶恭和之色,心想:此子可教也。於是說:“如果你願意,過五天你再來吧!”

這五天,張良如坐針氈,生怕自己記錯了時間,又老是覺得時間過得。躺在床上也睡不著,睡著了便夢見自己又晚了,老頭不見了。好不容易到了第五天的晚上;這天晚上,張良和衣而臥,還不到半夜;就急忙起身下炕跑橋頭,來到橋頭,張良四下張望,生怕自己又來晚了,等到他確認是自己先來時,才鬆了一口氣,整理一下衣裳,拍拍身上的灰塵,垂手而立,麵向老者來的方向望著。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才看見老者從遠處慢慢騰騰地走來。張良遠望師傅來了,迎上前去拜倒說:“師傅您早!”

這次老者才露出了笑臉。從懷裏摸出一部書,交給張良,對他說:“這部書好好讀一下,將來必定有用。”

張良接過書,施禮說:“師傅傳我古書,請問師傅尊姓大名?”

“穀城山下黃石公便是我。”說完,一轉身便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了。張良手捧古書,向老師走的方向拜了又拜,心裏說:“師傅,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

回到家裏,張良小心地打開古書,原來是一部失傳很久的《太公兵法》,不由大喜。自此潛心鑽研,曆時五年,才盡得其妙。之後,張良做了劉邦的謀士,幫助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被劉邦封為留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