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都被秦軍占領後,屈原悲憤欲絕,決心以死來表達他的愛國愛民之情。終於在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這天,他懷沙抱石,投進了波濤滾滾的汩羅江。這年他六十二歲。
屈原是為國為民而死的,人民用種種方式追懷自己的詩人。汩羅江邊的人民,聽說屈原投江自殺了,劃著大大小小的船隻,爭先恐後地趕來搭救。他們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大家隻好劃著船隻,又歸回家鄉。從此,形成了每年一度的競渡風俗。後來,一般的船隻又裝飾成龍舟,便又叫做“龍舟競渡”。這種水上遊戲在後來的江南地區十分盛行,場麵非常熱鬧。這種風俗一直流傳至今,現在每當端午佳節,南方大部分地區人民還興致勃勃地參加“龍舟競渡”。
端午節吃粽子,也是人民對屈原的追懷。據說在東漢時候就已開始了。南北朝時寫的《續齊諧記》裏說,這本是楚人對屈原的一種紀念方式,原來用竹筒盛米投水祭祀屈原。後來,據說東漢有個人叫歐間的,做了一個夢,夢見屈原對他說,每年投放給他的筒米都被蛟龍偷吃,假如能用粽葉包上米,再以五色絲線捆上,投入水中:蚊龍就吃不著了,因為它們最怕五色絲線。此後便開始用這種方法祭祀屈原,而端午包粽子吃粽子的風俗也就由此相傳下來。
人民對屈原的追懷,還表現在為他修築墳墓和祠堂上。據說屈原死後,汩羅江一帶的人民,為了永久紀念他,在屈原經常吟詠的土筒山上,修建了他的衣冠塚。為了防止秦兵和奸臣們的破壞,屈原的衣冠塚共造了十二座。每一座墳前都有“三閭大夫墓”的石碑,使那些打算破壞的人混淆莫測。後人在屈原故裏還修了屈子祠。有一幢金碧輝煌的廟,還有十三幅追溯屈原生平事跡的素色泥雕圖像。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這些古跡進行了多次大修,如今成為對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最好場所。
屈原是一位偉人的詩人,他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同時,他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位教育家。屈原的教育思想在先秦諸家教育思想中很有特色,熱愛祖國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礎;培養優秀的品德是其長久的目標和內容,這種品德包含判別善惡美醜的能力、崇尚內美的情操、對自然社會的探索以及追求真理的獻身精神;而詩樂融合是其教學形式的方法。楚地獨特的文化也造成了屈原教學思想的特點,即突出的忠君思想、教育的貴族色彩和傳授知識的地方特征。項羽
——胸懷大誌萬人敵
項羽(前232─前202),楚國貴族之後,名籍,字羽,又作子羽,下相(今江蘇省宿遷西南)人。 少時學書學劍皆不成,喜讀兵法,也不求甚解。他力能扛鼎,勇武過人,且年少就有雄心大誌。後為秦末農民起義軍的首領,人稱楚霸王。
項羽出身於楚國舊貴族,祖父就是楚國著名的大將項燕。他的叔父項梁習知兵法,文武全才,因為殺了人,帶著侄子項羽逃到吳縣(今江蘇蘇州)躲避官府的追捕。
當時項羽還很小,不肯認真讀書。叔父項梁替他著急,對他說:
“你不好好讀書,將來怎麼能成就大事業呢?”
項羽不屑地笑道:“讀書有什麼用?隻不過記些古人的姓名罷了。我還不如學習劍殺敵呢!”
項梁沒有辦法,隻好讓他學劍。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項羽學劍又學不好。項梁大怒,氣得渾身發抖,拍案而起,將項羽叫到麵前,嚴厲地批評他。
然而項羽不慌不忙,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說:“叔父請不要生氣,聽聽我的是否有道理。我認為讀書隻不過記些古人的姓名,而學劍又隻能對付一個人,這些都不值得我去學習。我要學就學習那些能夠與萬人對敵的本領。”
聽了項羽的話,項梁手捋胡須思索了片刻,點點頭,說道:
“看來你胸有大誌,那我就教你學習兵法吧!學會了兵法就可以與萬人對敵了。”
項梁精通兵法,教授侄子盡心盡力,一心想讓項羽學好這項本領,將來好建功立來。項羽剛開始學習兵法,很感興趣,學習起來也比較認真。當他明白些大意後,就懈怠了,像讀書一樣不願意鑽研下去。
有一次,秦始皇巡遊會稽,路過浙江,項梁和項羽一同去觀看。
項羽指著趾高氣揚的秦始皇說:
‘哪個皇帝沒什麼了不起的,我可以取而代之。”
項梁嚇了一跳,趕忙捂住他的嘴,並向四下張望,見周圍的人都在專心觀看秦始皇的車隊,才低聲對項羽說:
“不許胡說八道,當心全族要殺頭啊!”
嘴上雖然這樣說,但項梁從內心對這個不學詩書的侄子又有了新的看法,覺得他不是一般的人。
項羽少年時,即身體魁梧,他身高八尺有餘,力能舉鼎,膽氣過人,吳中子弟都非常敬畏他。
不久,陳勝、吳廣在大澤起義,項梁和項羽在吳中起兵響應,力,入了楚懷王領導的楚軍隊伍。
有一次,項羽被作為副將,跟隨起義軍上將軍家義去救被秦軍圍困的巨鹿趙軍,但宋義卻駐兵巨鹿對岸四十六天,整日飲酒作樂,以致軍中糧草用盡,士兵凍死無數,很多人做了逃兵。
項羽看在眼裏,心如火燎,他勸說宋義立即發兵,宋義卻斷然拒絕,他說:
“秦國同巨鹿趙軍交手,我們正好坐山觀虎鬥,如果秦勝,必會很疲憊,我們再去攻打,不費吹灰之力;如果秦軍打不贏,也將損失慘重,我們就可以趁機直取秦都鹹陽,豈不是以逸待勞?”
項羽嚴厲駁斥說:“楚人和趙人合力攻秦,情同手足,現秦國攻巨鹿已很久,趙人正以死相持,等我們去營救。”
宋義不聽,還大罵項羽以下犯上。項羽一怒之下,拔劍斬下宋義的人頭。
項羽把將領們召集起來,說出自己殺死宋義的原因,將士們也早對宋義不滿,於是擁項羽為將軍。
項羽立即鼓舞士氣,趁士氣高昂之時,率軍渡過漳水,並吩咐全軍將士燒毀營房,砸碎軍鍋,鑿沉渡船。他登高大呼:
“諸位將士,如今釜已破、舟已沉,我們無退路,要想活命,唯有死拚。秦營有的是山珍美味等著我們去享用。打不敗秦軍,誓不回楚!”
他一聲令下,並一馬當先,率軍衝向敵陣,楚將士奮力殺敵,勇猛無比,喊聲震天,秦軍節節敗退。
這時,巨鹿的趙軍也趁勢殺出,秦軍大敗而逃。
從此項羽威名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