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縣食品廠(1 / 2)

關鍵是,向前進現在隻有一個女兒並沒有兒子,陳浩一打聽向前進兒子的事情,連碎嘴大媽都有些諱莫如深了,顯然不準備說;倒是那愛下棋的向老太爺嘀咕說什麼被龍王爺給要去了,聽著挺玄乎的。

自是從那之後,向前進一家三口徹底的和父母分了家,反正和淨身出戶也差不多了,在向家村魚塘外沿找了塊露出水麵的一小塊葦子地,把蘆葦子一把火燒了,搭了兩間棚子就住下了。

向前進家的魚塘也和他沒一丁點關係了,平常靠在湖裏打的魚掙幾個零錢,胡娟在大病一場後重新回食品廠上班,她畢竟是廠裏土生土長的,別人也欺負不到她頭上,至於亂七八糟的傳言,她就更不在乎了。

胡娟因為和向前進結婚的事,與家裏父母鬧的也是不可開交,幾成路人,胡老爺子和胡老太太雖說看不慣胡娟夫妻兩人,可對小外孫女那是極為喜歡,胡家一大家子人第三代卻全是男孩,隻有胡娟生了個閨女,這小靜文長相仿她媽,從小就出落的粉嘟嘟的跟瓷娃娃似的,見了沒有不喜歡的;胡老太太見自己女兒女婿日子越過越不是那回事,怕對小靜文不好,就讓她舅舅接了家去,向靜文基本上就是在外婆家長大的,上了中學才回自己家常住。

“向叔叔,我姐姐真有你說的那麼漂亮?”陳浩和向前進熟了後非得死皮賴臉的認了個叔叔。看著皮膚黝黑的向前進,陳浩嚴重懷疑他親生閨女能有多漂亮?

向前進對於自己在湖裏救的這個小少年,天然有些親近,感覺跟自己孩子似得。有時候想起自己那孩子如果還在也得有這麼大了吧。向靜文比陳浩大一歲。

“那還用說,這孩子從小就懂事兒……”向前進一說到自己女兒,就滿臉的驕傲自豪。

“哦!向叔叔,怎麼不見胡阿姨回來啊?”陳浩來了好幾次了,都沒遇見傳說中的胡娟,覺得有些奇怪。

“哎!別提了,還不是食品廠的事,承包廠子的老板卷錢跑了,胡娟在廠裏辦公室工作,整天去協助調查,查了半年多也沒見有啥進展,廠裏的幾個領導跑的跑,抓的抓,如今廠子裏的幾百口子工人都下崗回家了,工人怕廠子再給賣了,就輪流到廠子裏值班,這幾天正好輪到你胡姨值班。”向前進以提起食品廠也是唏噓感歎,他初中畢業後在食品廠也待了好幾年,更是在廠裏和胡娟相識相愛的,如今廠子幾經挫折眼看就要倒了,心裏也不好受。

東陽縣食品廠建廠時剛剛建國不久,東陽縣還是東原專區的駐地所在,食品廠經過數十年發展,到上世紀80年代達到輝煌的頂峰,當時工廠員工近千人,廠裏生產的醬菜,東陽牌青果糖、冰糕、汽水等食品十分暢銷,遠近聞名,是許多人記憶裏揮之不去的一段曆史。當時成為廠裏的員工可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夢想,誰要是能進東陽食品廠那感覺可不是現在考上公務員能比的。然而進入90年代後食品廠開始漸漸跟不上了時代的腳步,開始常年虧損,東陽縣財政還要靠上邊的撥款才能維持哪有餘錢往裏投,到世紀之交時隻得免費承包給個人經營,唯一的條件就是留下三分之一的工人,當然更重要的是廠子要自負盈虧。承包食品廠的老板倒也非常用心,貸款上了條方便麵生產線,生產的油炸係列香脆麵在學生中間很流行,聽說效益還不錯,也不知老板怎麼就忽然間跑路了。

陳浩對食品廠非常感興趣,東陽是有名的農業大縣,即使到了十多年後城鎮人口也沒有超過30%,全縣130多萬人,農民就占了100多萬,人均耕地麵積還不足一畝,如此的自然條件,東陽次次入選國家貧困縣也就很正常了。一沒有資源,二沒有工業基礎,僅有的旅遊資源也開發不出來,東陽想擺脫貧困的帽子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在加上窮山惡水的各種其他地方聞所未聞的惡性事件更是層出不窮,國家是年年撥款年年扶貧,卻是越扶越貧,在數千年前華夏的先祖創造文明曙光的地方,進入新世紀後竟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險惡之地,據史書記載公元二十一世紀一零年代的反腐風暴中東陽縣政府四大班子領導基本全部鋃鐺入獄,據說該案直接驚動中央領導,由中紀委直接駐紮東陽半年之久查辦,這倒與宋朝時包拯親下東陽查辦國舅案相呼應了,雖說出了這種足以閃瞎許多精英們狗眼的大事,東陽的老百姓倒非常淡定,畢竟孔聖人來了,我老百姓不待見你你也隻有啃草的命,他韓信夠牛吧不也在咱這東陽湖邊被擒拿了,皇帝的小舅子夠貪不也被龍頭鍘給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