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單個生活在世界上。但當人集中在一起時,有時便會發生摩擦,或欺負人、或被人欺負,而不能圓滿地生活在一起的現象,所以很多人害怕與人交往。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窘境?
這個問題有一個回答,那就是哲學家叔本華的寓言。冬天裏兩隻豪豬為了防寒互相擦身挨著,但是,一挨近,豪豬身上的尖刺就互相刺著。於是,兩隻豪豬幾次挨近,又幾次離開,終於找到了既不會刺傷對方,又能互相挨著取暖的距離。
像這個寓言那樣,是近了好,還是遠了好呢?在心理上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把這種精神的煩惱叫做豪豬的困境。
就像故事裏所說的那樣,人與人之間最理想的是創造一個互相既不傷害、又能保持溫和的關係。
芬與宏由結識發展到相愛。他們酷愛詩文,常常在狄金森、拜倫、馬雅可夫斯基的詩行中一起行走,很快進入熱戀階段。
一次,芬和宏跑到武夷山,到大自然中捕捉靈感。乘上木排,穿過九曲十八道彎,蕩漾在青山綠水之中,當聽完艄公講述玉女峰和大王峰戀愛的傳說後,他們熱烈地擁抱在一起,長時間地相吻了。
上岸後,從他們的詩中,芬覺得宏的詩缺乏開闊的意境,缺乏人情味,一道陰影射到她的心中。以後接觸的日子裏,她越發覺得他“心胸狹隘,不會關心人,體諒人”,心漸漸“冷”了下來,想到同他分手。當愛情風波漸起時,想不到他和她暫時離別了,進藏支援文教建設。
一年後他們見麵,都發現對方更具有魅力,變得更完善、更完美了。他們重歸於好,而且彼此愛得更熾熱、更深沉。
正像莫洛亞說的:“朋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能給雙方美化升華的機會。”合適的社交關係需要的是含蓄、沉著,切不可過於袒露。
有些人與自己的上級交談,往往湊得很近,這些人的所做所為,侵犯了上級個人空間區域,使得他不得不步步後退,或靠在座椅背上,以暗示彼此之間的等級差別和疏密關係;“微調”這種不和諧的交際場,以便在一個較為舒適的心理及空間環境中進行交談。
在人際交往中,應避免與比自己級別高的人、握有某種權力或擁有某種優勢的人拍拍打打,靠得很近。這樣容易引起對方心理戒備,認為你是與他“套近乎”,或者讓對方瞧不起,引起別人的嫉妒等,影響交際效果。
然而與老朋友、熟人交談,彼此保持“過遠”的距離,都會感到別扭、不舒服,容易導致相互猜疑,產生誤會,影響正常的交往關係。
所以,調整好與朋友相交,與陌生人初交,與上級或自己不喜歡人的相交距離,才能使其適應社交環境,便於傾心交談,從而取得理想的交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