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律己寬人,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中的一種優良美德。自古代曆史以來,律己寬人,一直被世人所推崇和讚頌,被視為是一個人具有高尚道德修養的重要標誌。在世界文明史的發展中,它猶如一顆燦爛的明珠,閃耀在中華民族的道德文化寶庫之中。

律己寬人,是嚴於律己和寬於待人相融合、相統一、相輔相成的道德思想、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準則。

律己,是指對自己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在言行上要善於約束自己,規範自己,從“吾日參省吾身”到事事謙虛謹慎,勇於改正過失,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和修養;寬人,則是指一個人要有博大的胸懷,寬宏的氣度,與人為善的言行舉止,做到“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不計較個人恩怨,不有意傷害他人,做人辦事能理解人、體貼人和諒解人。

古往今來,在我國曆史上,許多具有進步思想和具有高尚道德修養的仁人誌士,許多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傑出人物,以至包括那些在推動曆史進步中起過積極作用的帝王將相,他們在自己的言行中,都曾做出了律己寬人的表率,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生動感人的典型範例。如曹操割發自刑、唐太宗下“罰己詔”、白居易作詩悔過、諸葛亮自請降職,以及寬厚待人的藺相如、廉潔自律的孫叔敖、度量如海的範仲淹等等。他們雖有的在思想上、政治上有著曆史的局限性,甚至有的是功過各半的人物。然而,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那些律己寬人的思想和行為,同樣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曆史傳統,在美與醜,善與惡的鬥爭中,代表了先進的一麵、進步的一麵、美和善的一麵。通過他們,特別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努力倡導,不斷繼承與發揚起來的律己寬人的傳統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維係和推動著中華民族團結和睦、奮鬥進取的偉大民族精神。

近代社會以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人和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各界進步人士、各條戰線的英雄、模範、傑出人物,不斷高舉著批判繼承的偉大旗幟,大力倡導和親身弘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賦予了律己寬人等傳統道德以新的曆史涵義,把這一道德思想升華為指導一切進步團體、革命政黨,以及各種社會活動中的行為準則,成為促進事業發展、人民團結的偉大精神力量。這裏收集的“毛澤東困難時期不吃葷菜”、“鄧小平嚴於律己”、“人民公仆周恩來”、“劉少奇不搞特殊化”,以及“史來賀帶頭吃虧”、“李誌軍的約法三章”等,都是在近現代曆史上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光輝典範。他們當中,不論是統帥全黨、全軍、全國的革命領袖,還是叱吒風雲,為革命、為人民建功卓著的革命英雄,或者是一心撲在平凡崗位上,腳踏實地,努力奉獻的勞動模範,都無不在他們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中,表現了那種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安逸、不要特權,不搞特殊,克己奉公、謙恭禮讓,甘為人民公仆的崇高精神和把事業看得高於一切、重於一切,善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們的偉大胸懷,成為了千秋萬代人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