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在逆境中有一種戰士的心境
人生路上,有坎坷,也有坦途;有荊棘,也有鮮花;有淚水,也有微笑……它就像一條藤,總結著幾個苦澀的瓜;像一杯酒,包含著酸甜苦辣;又似一首歌,吟唱著悲喜交加的苦樂年華,然而沒有洪水奔流,沒有島嶼和暗礁,又怎能激起美麗的浪花?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將一隻小白鼠放進水池中,它會用自己的鼠須來判定自己所處的位置,一會兒,它就能遊到岸邊。後來,心理學家又將另一隻被剪掉鼠須的小白鼠放入水池。這隻小白鼠失去了鼠須這一“探測器”,無法判定自己的方位,於是停止了一切努力,自行結束了生命。心理學家稱這種死亡方式為“意念自殺”。這實在令人歎息。
生活中的我們,時刻都可能遇到小白鼠所遭遇的“水池”。往往,我們會像被剪掉鼠須的小白鼠一樣,無限誇大自己所遭遇的逆境,以為橫在麵前的是厄運的海洋,以為一次考試失利就意味著永遠的失敗。於是放棄了拚搏的信念和滿腔的壯誌,將自己沉溺於原本很淺很窄的水池中。
那麼,麵對所謂的厄運,我們應如何擺正我們的姿態?巴金老人告訴我們:做一個戰士。
既然要做一個戰士,那就應具有一個戰士的意誌。
逆境中的戰士是永遠年輕的,他永遠不會失去青春的活力。
二戰時,一個叫弗蘭克的精神病學博士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飽受淩辱。他曾經絕望過,因為這裏隻有屠殺和血腥,沒有人性,沒有尊嚴。集中營裏,每天都有因為精神壓力而發瘋的人。弗蘭克知道如果控製不好自己的精神,自己也難逃精神失常的厄運。於是,他強迫自己不再去想那些倒黴的事,而是刻意回憶以前的歡樂時光,他的臉上又泛起了久違的笑容。此刻,他深信自己不會死在這裏,一定會活著出去。當他被釋放時,他的朋友不敢相信一個人可以在魔窟裏保持年輕。這就是逆境中的戰士,永遠年輕,永不會失去青春的活力。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也應該具有一種年輕的心境,保持活力,以昂揚的姿態直麵挫折,將一切踩於腳下。
逆境中的戰士是永遠追求光明的,得不到光明,他永遠不會停止鬥爭。
宋慶齡就是這樣一位戰士。斯諾在《活的中國》一書的扉頁中寫到:獻給宋慶齡,她堅貞不屈,勇敢忠誠精神的美是中國最卓越和輝煌的象征。
大革命後,神州大地處於血雨腥風的漫漫長夜。然而,宋慶齡麵對蔣介石的反動政策,敢於創辦民權保障同盟,去營救那些被蔣介石迫害的共產黨員。她一生繼承和捍衛了孫中山先生的偉大理想和革命事業,她從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者成長為偉大的共產主義者。她的一生都在追求光明。丁玲說:“詩人寫過傲雪的秋菊,秋菊所受的風風雨雨,怎能與你一生相比,幾十年來你都在風雨中亭亭玉立。”當我們遇到成績下降,老師父母訓話等所謂黑暗時,要不惜一切奮勇前進,像宋慶齡一樣追求光明,在風雨中亭亭玉立。
逆境中的戰士是不知道畏懼的,除非他死,什麼也不能使他放棄。
1962年,52歲的林肯成為美國總統。可有誰知道在這以前他所受到的種種失敗?林肯小時在學校讀書6周後,學校停辦,後來他到處流浪,打工。一直到22歲,他在利伊諾斯州的一個邊境小村開店,由於賠本,他不得不出租店麵。然而,屋主卷款而逃,合夥人也不久死去,林肯隻能一人承擔起債務,更不幸的是他心愛的姑娘也不久死去。然而,林肯並不畏縮,他認為“知識是不滅的燈塔”,於是他開始學習法律,參加政治活動,競選參議,終於在52歲迎來了人生的輝煌。
斯邁爾斯曾說過:如果生活隻有晴空麗日而沒有陰雨籠罩,隻有幸福而沒有悲哀,隻有歡樂而沒有痛苦,那麼,這樣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我們應微笑著麵對挫折,將失敗看成一種磨煉,做一個勇敢的戰士。偶爾一次的考試失利算什麼,昂起頭矢誌穿過花季的雨幕,不停去追求花季的燦爛微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戰士頌》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激蕩在這綿綿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我就應該追逐這洪流,而且追住它,自己創造更廣,更深的洪流。
我如果是一盞燈,這燈的用處便是照徹那多量的黑暗。我如果是海潮,便要鼓起波濤去洗滌海邊一切陳腐的積物。
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大人抱怨,現在的孩子承受不起一點挫折。我們也時常聽到某學生因學習壓力而選擇跳樓自殺等逃避的方式。《新民晚報》曾刊登過這樣一則材料:一位成績優異的小學生,因一次考試沒考好而不能原諒自己,認為給父母丟了臉,竟離家出走。受挫力差是現在孩子中常見的病症,我想我們這一代人有的應是直麵挫折的朝氣,而不是麵對挫折畏畏縮縮,不知所措。倒下後站起來
有一篇小學生的作文,說的是一個小學生在期末考試複習階段,數學成績莫名其妙的極速下降,一連幾次都隻有80分,但也沒有氣餒,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於是在倒下後,他又站了起來,通過不斷努力,終於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這種例子或許看來再普通不過了,但它的教育意義卻是深刻的。它裏麵蘊含著永不言敗的精神。倒下後,不要怕,不灰心,勇敢站起來,你就是成功者。
英國著名作家查理·狄更斯,小時候,家境貧苦,他隻能靠寫作投稿來賺取微薄的收入。但一切都沒有想象中的順利,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稿子都被退了回來,但他不放棄,仍然堅持著,直到有一天,他的一篇文章刊登了,雖然沒有稿費,但給了他莫大的鼓勵,最後,他成為一名大作家。
查理·狄更斯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沒有良好的家庭條件,最後卻成為一名大作家,靠的不是別的,隻是他那永不放棄,永不言敗的精神。人生的路很長,摔倒並不算什麼,它隻是路上一個小小的插曲而已;它並不意味著失敗,隻要站起來,那就是一種勝利,一種永遠無法替代的勝利。
張更生,目前在德國魯廷根大學,或許在別人看來,他是一個天才,但事實並非如此。他並非天生聰明,而且曾在1981年和1982年連續兩次落榜。麵對落榜,他沒有氣餒,相反,失敗的經曆給了他很大的磨煉,使他奮鬥。在失敗中,他懂得了怎樣去更好地麵對經曆著的一切,或喜或悲,或大或小,一切都需要樂觀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失敗並不可怕,隻要能夠站起來繼續奮鬥。
明朝宰相張居正,自幼聰明,但在鄉試中卻沒被錄取,但是,麵對這種失敗,沒有跌倒,繼續奮勇前進。後來,在險惡的環境中堅持政治改革,匡正時弊,成為中興明朝的傑出政治家。
《史記》是司馬遷的曆史著作,可這篇被人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巨作是在牢獄中誕生的。當時,司馬遷因受宮刑而被關進了牢獄,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司馬遷用自己的曆史之筆,不朽之手,記錄下了一件件史事,一樁樁史案,編著成曆史巨作。
這一件件事的背後,一個個成功者的背後,隱藏著的並不是什麼,而隻是一種不氣餒,不退縮的精神,隻是比常人多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隻是有一種倒下後站起來的勇氣,然而,正是因為這些精神,促進了一個個成功者的產生。
魯迅說過:“不能真心懂得痛苦,也難有新生的希望。”奧斯特洛夫斯基也說過:“人的生命如流水一樣,不遇著島嶼與暗礁,就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人生的路很長,有些路每個人都非走不可,就像有些挫折我們必須麵對一樣,無論多麼坎坷,多麼磕磕碰碰,我們也不能害怕,倒下後要勇敢站起來,那便是成功。
2003年亞運會乒乓球的失利使王楠對自己的打法一度產生了懷疑,甚至在比賽中始終不溫不火的表情也遭到了批評,但在主管教練的幫助下,她重拾了自己的信心,從失敗中站了起來。她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摔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摔跤後一蹶不振。
要知道,天下沒有平坦的大道,在崎嶇的小道上摔跤是正常的。青年走向社會,遭遇失敗和挫折是正常現象,此時需要堅韌的毅力和不屈的意誌。自己撐一把,爬起來繼續前行,把失敗和挫折作為人生的寶貴財富,總結原因,吸取教訓,經過不懈的努力,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運動會中的賽跑相信是大家最喜歡看的項目,因為那兒熱情灑脫,有永不放棄的精神,在跑道上的運動員們無所畏懼,哪怕摔倒了,還是會依舊站出來,用激情去譜寫華美篇章。
我們每個人頭上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或許這片藍天暫時正好有一片烏雲飛過。相信烏雲總是會飛過的,失敗了再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藍天。獨具慧眼,尋找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