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軍征伐魏國,魏國派司馬懿(字仲達)領兵迎戰。雙方對陣於渭南五丈原(今陝西武功)。諸葛亮因操勞過度,病死在軍中。臨終前,諸葛亮料到他死後蜀軍要撤軍,司馬懿可能會追擊,因此,他對薑維和楊儀說了一條“返魂計”。

諸葛亮死後,薑維和楊儀下令撤軍。司馬懿聞訊率軍從後麵追來。薑維得到報告,就按照諸葛亮臨終前的吩咐,命令大軍調轉軍旗,擂起戰鼓,叫士兵把諸葛亮生前乘坐的四輪車,安置在中軍最顯眼的部位,和大軍一起前進。

司馬懿發現蜀軍突然調轉行軍方向,又看到了諸葛亮的四輪車,不由大吃一驚,繼而懷疑蜀軍傳出諸葛亮病死的消息不是真的,認為蜀軍撤退是諸葛亮的一項計謀,便不敢交戰,急令撤軍。

薑維看到司馬懿撤軍,又命令大軍調轉方向,進入斜穀停駐下來。這時,薑維才向全軍通報軍師病死的消息。當地的老百姓知道了這件事,就編了一句順口溜:“死諸葛嚇走生仲達”。司馬懿緩兵平遼東

三國時,司馬懿在征討割據遼東的公孫淵時,使用了“緩兵之計”,攻克襄平城(今遼寧遼陽地區),平定了遼東。公元238年,司馬懿率兵四萬,討伐公孫淵。公孫淵憑借兵力優勢死守襄平。魏軍兵力少於公孫淵,但糧草較充足。當時又天降大雨,平地積水數尺深,不利於攻城。司馬懿分析了這些情況,認為魏軍不宜急於進攻,如企圖速戰速決,敵人可能憑借兵力優勢突圍。如果采取緩兵之計,拖延時間,公孫淵因缺糧問題日益嚴重,必然引起軍心大亂。於是,司馬懿決定在城外安營紮寨,相持待機。

在相持數天後,公孫淵的一部分兵士趁發大水之機出城打柴、放牧,司馬懿下令不準襲擊這些敵人,以此示弱,麻痹敵人。公孫淵聽到報告後,認為司馬懿兵少力單,又值天降大雨,魏軍無法攻城,便下令將士堅守城中觀望,期待魏軍有一天會撤退。就這樣,雙方在雨中相持月餘沒有交戰。

雨過天晴,魏軍大舉攻城。這時,城中糧盡,餓死者眾多。公孫淵率殘部突圍,在城外被魏軍殲滅。焚豬斷案

三國時吳國人張舉在句章(今浙江餘姚東南)當縣令時,遇到一件人命案。死者之弟告嫂子殺了哥哥又放火燒房,詐稱丈夫死於火災。張舉命人找來兩頭豬,一隻殺死,一隻還活著,分別做好記號,然後把它們一起放進柴堆裏燒。火滅後,取出兩頭焦豬檢驗,活活燒死的,嘴中有灰;而死豬口中無灰。接著,他又命人查驗被殺死者的屍體,那死人口裏果然沒有灰。張舉提審那婦人,大聲道:“你丈夫不是被火燒死的,凡被活活燒死的人,煙熏火烤,嗆得喘不過氣,大口呼吸,必然口中有灰。而你丈夫口中卻一點灰塵都沒有,快快從實招來。”那死者的妻子,不得不認罪。墨點變蒼蠅

三國時,吳國傑出畫家曹不興,工畫人物,尤擅畫龍。孫權很喜愛曹不興的畫,一次,請他畫一屏風。曹不興不小心在畫麵上濺了一個小墨點,他隨手在墨點上添上幾筆,畫成一隻小蒼蠅。

幾天後,孫權見屏風上麵的是一籃楊梅,竹籃邊有隻小蒼蠅,似乎在爬動。孫權就用手去趕,這才發現蠅是畫上去的。眾人歎為觀止,孫權讚揚:曹不興真是畫中聖手。曹不興是大畫家,在作畫出現差錯時,能隨機應變,使此畫生動逼真,足見其聰明機警。司馬昭以敵借敵

三國末期,魏國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因反對司馬昭專權,被司馬昭派兵圍困在壽春(今安徽壽縣)。東吳孫權支持諸葛誕,先後派文欽、全懌、朱異等帶兵前去救援,朱異被司馬昭打敗,文欽和全懌得以進入壽春。

司馬昭看到東吳派兵聲援諸葛誕,如果硬攻不一定能很快打下壽春,想到如果利用敵人來削弱敵人,戰勝敵人,不就能事半功倍嗎?於是,他采用了“以敵借敵”的策略。司馬昭為此走了三步棋。

第一步棋:製造謠言,說東吳救兵快要到了,自己糧草將盡,不能持久,還故意安排一部分老弱官兵去淮北一帶籌糧。諸葛誕對此信以為真,放寬了心,終日在城裏大吃大喝。幾天過去了,東吳的救兵並沒有來,城中的糧食倒緊張起來。此時,諸葛誕的親信蔣班和焦彝因力主速戰而同東吳文欽激烈爭執,諸葛誕想殺掉蔣、焦二人,嚇得二人逃出城外向司馬昭投降。

第二步棋:司馬昭利用城內東吳將官全懌的家庭問題,大施“反間計”。住在建業(今江蘇南京)的全懌的侄兒全輝、全儀,因家庭糾紛帶著其母跑到司馬昭的軍中,司便用鍾會的計謀,假造全輝、全儀寫給全懌的信,派人送到城內全懌住所。信中說孫權因未奪取壽春大怒,要殺盡全懌在建業的家屬。全懌害怕,便率領幾千人馬出城投降司馬昭。

第三步棋:借用城內諸葛誕與文欽火並,文欽被殺,其子文鴦、文虎出城投降。司馬昭用數百名騎兵保護著他們環城巡視,並告誡城內的官兵:“文欽的兒子我們都不殺,何況他人,你們都不必害怕。”守城的人聽後無心戀戰,人心瓦解。司馬昭看到時機成熟了,便率兵大舉攻城,消滅了諸葛誕,奪取了壽春城。孫亮破矢辨奸

三國時吳國皇帝孫亮,一天,想用蜂蜜醃梅子吃,便叫內侍到庫裏取蜜。孫亮接過蜂蜜一看,發現蜜中竟有老鼠屎,十分惱火,厲聲責問內侍是怎麼搞的。內侍說:“從庫裏取來時就是這樣的。”孫亮又叫來主管倉庫的官吏,進行審問。那官吏說發:“拿給內侍時,蜂蜜幹幹淨淨,決不會有老鼠屎,請陛下明察。”孫亮問他:“內侍以前向你要過蜜嗎?”“要過,但臣未得您的旨意,不敢給他。”

內侍和管庫官吏各執一端,辯論不休。孫亮手下人勸請孫亮不必為此操心,讓有關官員去處置。孫亮說:“這事很容易弄清楚。”當即命人把老鼠屎從蜂蜜裏撈出來,掰開一看,裏麵是幹的。孫亮笑道:“如果鼠屎早就掉進蜂蜜裏,應當是裏外都是濕的;現在是外皮濕、裏麵幹,可見放進去的時間並不長。”接著,厲聲嗬斥內侍:“分明是你想報複他,趁這次取蜜之機放入老鼠屎,想栽贓陷害!”內侍聽了,嚇得癱在地上,當即首服。眾大臣都欽佩少年天子的機智,這時,孫亮才十三歲。鄧艾偷襲破蜀漢

三國時,公元263年,魏將鄧艾率兵伐蜀。十月,鄧艾派其子鄧忠率精兵五千,帶斧鑿等開山修路工具,修築棧道,架設橋梁,自己率主力隨後跟進。一路上,高山峽穀,行程艱險,二十多天後,走了七百餘裏,曾經幾次陷入絕境。一日,大軍行至江油(今屬四川)北麵的摩天嶺時,前麵是懸崖絕壁,將士們見狀猶豫不前。鄧艾對將士們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千辛萬苦才來此地,現在,隻有一條路,那就是前進,絕不能後退。”他命令士兵們將武器裝備先丟下山崖,然後自己帶頭用毯子裹著身體滾下山去;沒有毯子的士兵,把繩索拴在腰間,抓住樹藤,一個接一個往下墜。越過摩天嶺後,鄧艾又對將士們說:“現在,我們有了來路,卻沒有歸路,隻要大家奮力前進,江油城裏的糧食、物資都是我們的。大家努力吧!”

聽了鄧艾鏗鏘有力的命令,將士們直奔江油城。守城的蜀將馬邈大驚,以為是神兵來了,不戰而降。鄧艾乘勝前進,在綿竹大破蜀軍,殺死諸葛瞻。蜀後主劉禪投降,蜀滅亡。羊祜的懷柔之計

西晉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司馬炎開始籌劃滅吳,派尚書左仆射羊祜(公元221—278年)統領荊州諸軍,出鎮襄陽(今屬湖北)。羊祜在鎮十年,開屯田,儲軍糧,做滅吳的準備。同時,他對吳國采取“務修德信”的懷柔之計。羊祜下令:吳人有降而欲去者,皆聽之;每次打獵都將先被吳人所傷而後為晉軍所得的獵物,盡數退還給對方。

一次,羊祜率眾將打獵,正好碰上吳軍主將陸抗出獵。羊祜立即下令,晉軍不許過界,晚上,羊祜歸營後,又親自察問所得的獵物,將被吳人先射傷者送還。陸抗為感謝羊祜送還吳軍獵物,特地送給羊祜一壺“親釀自飲”的好酒,羊祜不疑,一飲而盡。羊祜得知陸抗臥病,便親自調藥,差人送去,陸抗服後果然病愈。

羊祜的這些政策和活動,使東吳軍民無不歸心。後來,羊祜病死的消息傳到江南,連吳軍守邊的將士也為之哭泣。王導穿絲衣

東晉丞相王導(公元276—339年),善於處理國家政事。剛渡江到建康(今江蘇南京)時,國庫空竭,財政緊張。官庫裏沒有值錢之物,隻有幾千匹絲絹。王導常為國家財政困乏而煩惱,冥思苦想,總也想不出好辦法來。一次,他看到那些絲絹,心中一動,計上心來。他命人從官庫中拿出幾匹絲絹,自己和朝中幾位大臣每人都用絲絹做了一件衣服穿在身上。官員和讀書人便競相效仿,爭著做這種衣服。絲絹價格便因此上漲,半匹絲絹便可賣一兩金子。王導此時命主管官吏把庫存絲絹盡數賣掉,賺得了一大筆收入,改善了朝廷的財政狀況。晉明帝遺鞭計

東晉明帝時,大將王敦陰謀造反。晉明帝得知此消息後,換上便服,騎著良馬,親自去察看王敦的軍營,想探知虛實。他正在馬上眺望時,王敦軍營中走出一哨兵,發現晉明帝不是一般俗人,便回去報告王敦。晉明帝見被人發現,便策馬離開。王敦即派五個兵士騎馬追趕。跑到一個村落前,晉明帝看見有一個老婦正在賣瓜果,明帝把自己的七寶鞭遞給她,說:“如果後麵那幾個人來此,你可以把這件東西給他們。”說完,明帝就又策馬飛奔。過了一會兒,王敦的五個兵士追到這裏,問老婦明帝的去向,老婦說:“已經往東去了,他留下一件東西,是給你們的。”老婦把七寶鞭遞給他們,他們接過七寶鞭,互相傳看了許久,齊口稱讚這是件寶物。等他們起身再追趕明帝時,明帝已經跑得很遠了,早就看不見明帝的影子了。

小羲之帳中保命

東晉傑出的書法家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小時候很得大將軍王敦的喜愛。王敦常常讓王羲之在自己的帳子裏睡覺。有一次,王敦先起床,不一會兒,王敦便和一大臣商量謀反,卻忘了還有小王羲之在帳中睡覺。

就在兩人密謀時,王羲之已經醒了,聽到他們要謀反,大為驚訝,心想如果他們知道陰謀泄露,自己性命就難保。聰明的王羲之臨危不亂,急中生智,忙用手指捅自己的喉嚨,引起嘔吐,把自己的臉和被頭都弄髒了,裝作睡得很香的樣子。過了一陣子,王敦忽然想起王羲之尚未起床,他驚恐地說:“這下子隻得把這小家夥除掉了。”忙去掀開被子,見王羲之的臉和被頭都很髒,還沉睡著,這才放寬了心。王羲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謝玄妙激苻堅

在“淝水之戰”中,東晉將領謝玄(公元343—388年)率軍在壽陽(今安徽壽縣)城外與秦軍先鋒隔淝水對峙。謝玄麵對敵強已弱的形勢,決定以智取勝。他派人對苻融(苻堅弟,前秦軍前鋒指揮)說:“你統帥大軍南下深入晉地,卻沿淝水布陣,不像是主動求戰。你有膽量同我決戰嗎?如願意決戰,請你們往後撤一撤,我就率軍渡河與你決一雌雄。”秦軍的大部將領都不同意後撤,而苻堅卻認為秦軍兵力數倍於晉軍,而且秦軍可趁晉軍渡河之時消滅晉軍。於是,本來就軍心渙散的秦軍,在聽到撤退的命令時,拔腿就跑。謝玄見狀,立刻指揮大軍渡過淝水,向正在後退的秦軍衝殺過去,苻融見形勢不妙,親自出馬到陣前製止,誰料馬倒落地被亂軍踩死。晉軍窮追猛打,秦軍潰不成軍,晝夜不停地往西北方麵逃竄。苻堅中箭負傷,帶領殘兵敗將逃回長安。謝安談笑應變

公元383年秋天,北方的前秦為進一步擴大勢力範圍,皇帝苻堅率九十萬大軍南下進攻東晉。其時,東晉總兵力不超過十五萬。苻堅企圖以勢壓人,逼東晉拱手稱臣。局勢危急,朝野震動。唯獨執掌朝政的宰相謝安(公元320—385年)方寸不亂,竟從容出遊,照例會見親朋好友。一日上午,其侄謝玄入見請示退兵之計,謝安告他早有安排,說著不由分說拉他下棋。之後,又獨自出遊,當夜方歸。

謝安出遊歸來,連夜調兵遣將,組織了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大敗秦軍。

謝安以靜待嘩,以少勝多,足見優秀的軍事家必定是鎮定持重、處事不驚的。大詩人李白讚謝安的拒敵之計:“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宰相逛市場意在促銷同鄉賣蒲扇一售而空

謝安曾做過東晉宰相,因在淝水以數萬之眾打敗數十萬之眾的前秦軍隊而名揚天下。

謝安有一個同鄉在廣州做官,離職回鄉的時候,這位同鄉在廣州買了5萬把蒲扇,準備在建康停留時賣掉。誰知到了建康,一連好幾天,蒲扇擺到市麵上,竟無一人問津。同鄉心急如焚,隻好去找謝安幫忙。謝安問:“你有多少扇?”同鄉答:“5萬把。”謝安沉吟不語。

當時,建康天氣轉涼,不時還下一場小雨,蒲扇已經成了過時之物,這就是蒲扇無人問津的原因。要在這樣的季節裏賣掉5萬把蒲扇談何容易!

同鄉急了:“你是當朝一品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總不會一點辦法也沒有啊!”

一句話,提醒了謝安。謝安送同鄉回客店,跟同鄉要了一把蒲扇,然後拿著蒲扇,離開客店。謝安沒有直接回宰相府,而是搖晃著蒲扇,瀟瀟灑灑地在鬧市中四處遊覽,故意引起人們的注意。

“當朝一品宰相在逛市場!”謝安逛市場的消息不脛而走,他搖晃著蒲扇,大搖大擺地在街市中行進的瀟灑姿態更令滿建康城的人傾心。在朝中當官的爭先效仿,社會上的三教九流緊隨其後,貧民百姓也緊跟著“過把癮”,建康城內,蒲扇立刻成了“搶手貨”。商人們眼看蒲扇有利可圖,競相找到謝安的同鄉,高價把蒲扇搶購一空,把謝安的同鄉樂得合不攏嘴。桓崇祖築城誘敵

南北朝時,魏軍二十萬大舉南侵,攻打豫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豫州守將桓崇祖為了抵禦魏軍,派兵在城西北的淝水上遊修了一條攔河壩,攔住淝水。然後,在城北河邊修了一座小城,城四周挖了深壕,派幾十個士兵守衛在那裏。魏軍到來之後,看見城北這座小城,便想搶先攻占。當魏軍團團圍住小城時,桓崇祖立即命令守衛在上遊攔河壩上的兵士決壩放水,洶湧的河水朝魏軍衝來,毫無準備的魏軍,被淹死、衝走的不計其數。初戰失利,魏軍隻得撤回北方。檀道濟假糧急退

南朝宋名將檀道濟(?—公元436年),在公元431年督師伐魏。三十餘戰,累戰累勝。魏軍見檀道濟孤軍深入,就派輕兵襲擾其糧道,焚燒糧草。由於後勤供應不上,檀道濟糧草殆盡,隻得退兵。檀軍有一士卒逃到魏軍投降,並告以糧盡,魏人來追。檀道濟下令軍中,趁黑用鬥量沙土,大聲唱數,又把剩下少量米覆蓋其上。天亮後,魏軍遠遠看見檀軍營地有一“米山”,以為檀軍並不缺糧,不敢再追。檀道濟率軍安全而返。詐言得真情

北魏時,壽春縣(今安徽壽縣)人苟泰的三歲兒子被人拐走。幾年後,苟泰聽人說他的兒子現在同縣趙奉伯家裏,便去縣府告狀。縣令把苟趙兩人傳來問話,兩人各說各的理,都說孩子是自己的,而且都有鄰居作證。一時郡縣都無法判定這孩子究竟是誰的。

當時在淮南都督軍事的李崇,得知此案後,下令把兩個“父親”和孩子分別押在三處,故意拖了很久都不過問他們。忽然,有一天李崇派人分頭告訴苟趙二人說:“你的兒子很不幸,昨天得急病死了。”苟泰一聽,萬分傷心,號啕大哭;趙奉伯聽了,僅僅歎息而已。李崇聽了彙報後,就把孩子給了苟泰,並提審趙奉伯。趙奉伯不得不供認是自己拐走了苟泰的兒子。

李崇用心理學方法推測,解決了孩子究竟屬於誰的難題,手下人都很佩服他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宗愨假獅克象兵

南北朝時,南方有一個小國叫林邑(今越南中南部)。林邑國王範陽邁對宋國不太順從,有時還侵擾宋國的邊境。宋文帝於天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派交州刺史檀和之率軍征伐林邑。南陽人宗愨(音què)自幼惆悵有大誌,喜愛鑽研軍事。他得知朝廷派檀和之征討林邑,便自告奮勇請求從軍出征。檀和之很欣賞他的軍事才幹,便奏請宋文帝恩準,封他為振武將軍,用作前鋒。

林邑國王範陽邁不僅調集了全國軍隊來抵抗,還讓士兵們驅趕著被甲的大象為前隊。宋軍見了威武的大象群十分慌恐。宗愨對將士們說:“我聽說獅子是百獸之王,大象也一定怕它。”於是,他命令士兵製作了一些假獅子。到戰鬥開始時,宗愨讓士兵把假獅子抬出來擺在陣前,大象看見“獅子”便受了驚,迅速走散。宗愨乘勢進攻,順利地攻下了林邑國。劉勰賣書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