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做欲望的主人,不做欲望的奴隸(2 / 2)

我們來看下麵這個故事。

由於外敵侵略,人們都紛紛離開家鄉去逃難。他們逃到河邊,擠到僅有的一條小船上,剛要開船,岸邊又來了一個人。

他不斷揮手,要求把他拉上,船家說:“船馬上就要超載了,你得把你背的那個大包袱扔掉,不然會把船壓沉的。”

那人猶豫不決,因為他背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

船家說:“誰又沒有舍不得扔的重要東西呢?可是他們都扔掉了,如果不扔,船早就壓沉了。”

那人還是下不了決心。

船家說:“你想想看,到底人重要還是包袱重要?這一船人重要還是你一個人重要?你總不能讓這一船人都為你的包袱提心吊膽吧?”

我們常說一個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諸行動時,拿得起容易,放得下卻很難。在現實生活中,該放下卻放不下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在通常情況下,“放得下”主要體現於以下幾方麵。

1.名能否放得下。據專家分析,高智商、思維型的人,患心理障礙的比率相對較高。其主要原因在於他們一般都喜歡爭強好勝,對名看得較重,有的甚至愛“名”如命,累得死去活來。倘若能對“名”放得下,就稱得上是超脫的“放”。

2.憂愁能否放得下。現實生活中令人憂愁的事實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所說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憂愁可說是妨害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狄更斯說:“苦苦地去做根本就辦不到的事情,會帶來混亂和苦惱。”泰戈爾說:“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淚去衝洗。”如果能對憂愁放得下,那就可稱是幸福的“放”,因為沒有憂愁確是一種幸福。

3.財能否放得下。李白在《將進酒》詩中寫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如能在這方麵放得下,那可稱是非常瀟灑的“放”。

4.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間最說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個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糾葛的人,往往會理智失控,剪不斷,理還亂。若能在情方麵放得下,可稱是理智的“放”。

做欲望的奴隸還是主人?這個問題由我們自己決定。

人不能沒有追求美好的欲望(比如成功的欲望),但卻不能成為欲望的奴隸,必須要做欲望的主人——控製和駕馭自己的欲望。欲望絕不可無邊無際,欲望要適可而止。我們隻有放下某些不該有的欲望(比如過分的貪欲),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