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屈辱中的明星夢

起初,他在香港一家片場跑龍套,名不見經傳。由於從小在戲班學得一身好功夫,加上刻苦勤奮,幾年下來,他做到了演員、武術指導,逐漸嶄露頭角。於是他每天都憧憬著影星夢。

有一部電影,劇情中,他主演的男主角被三個女人同時愛上,飾演女主角的是一名當紅女星。女星感覺同一個無名小輩演對手戲有失身份,大為不滿,打心眼裏瞧不起他。一天,女星竟當著他的麵,對編劇說:“那個大鼻子、小眼睛的人,誰會喜歡他呀?”

這哪裏是挖苦,簡直就是人身攻擊。淚水在眼眶裏打轉,可是還得強裝笑臉給她鞠躬,他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深感自卑。的確,自己個頭不高,相貌也不夠英俊。“我真的不行嗎?”那一次,他幾乎想過放棄電影事業。

還有一次,他想找大俠為自己量身寫劇本。大俠是香港著名的武俠作家,紅極一時,嗜酒如命。通過朋友牽線搭橋,好不容易,請到了大俠吃飯。席間,為表誠意,他頻頻敬酒,喝得爛醉如泥,跑到洗手間差點兒把腸子都吐了出來。不過為了劇本,吃這點兒苦頭算不得什麼。他洗完臉回來,畢恭畢敬地坐在那兒,等候大俠的答複。哪知酒足飯飽後,大俠隻扔下一句話,頭也不回就走了:“我的劇本都是寫給帥哥的。”

不愧是大俠,挖苦人的話也能說得如此高明含蓄。要是他能預知未來,想必會狠狠地抽自己兩個嘴巴吧。

這一次,大俠尖酸刻薄的嘲諷挖苦,非但沒讓他感到自卑,反而激起了他無窮的鬥誌。他暗暗發誓:“你們越是瞧不起我,我越要努力,一定要做給你們看,一定要讓你們為自己的話後悔。”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足以證明,他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那次,他受邀請去參加一個頒獎典禮,許多好萊塢大牌影星雲集於此。他有些底氣不足,因為沒看到熟悉的朋友,隻好規矩地站在一旁。出乎意料,那些大牌影星竟然主動排好隊,一一上來同他握手。他恍然大悟:“哦,原來我才是大明星。”

大丈夫生當如此!

從藝42年來,他發奮努力,拍了80多部電影,重傷29次,但從未趴下。他在全世界擁有二億九千萬鐵杆影迷,還是唯一把手印、鼻印留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的中國演員。或許有人已經知道他是誰了,他就是成龍。響當當的名字,當今世上,有資格嘲笑他的人恐怕不多。

有一種人平生隻做兩件事,你成功時,他嫉妒你;你平庸時,他又嘲笑你。些許嘲笑算得了什麼?不算什麼,權當是鞭策。任何偉大的人物和事業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也許我們暫時渺小,也許我們暫時幼稚,也許我們暫時卑微,可別忘了,僅僅是暫時。“誌當存高遠,位卑不忘發奮”,無論何時都要相信自己,因為沒有人可以妨礙你成功。

被上帝咬過的蘋果

最近,一對著名的演員夫妻,生了一個小有缺陷的女兒。這確實不無遺憾。可是,這世界上沒有一點遺憾的人,能有幾個?

有一個盲人,小時候深為這一缺陷煩惱沮喪,覺得自己這一輩子算完了。一位老師開導他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從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鍾愛,開始振作起來,向命運挑戰。若幹年後,他成了一個著名的盲人推拿師,他的事跡被寫進當地的小學課本。

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這個思路太奇特了,盡管這有點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個世界上誰不需要找點理由自我安慰呢?

世界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怪傑,文學家彌爾頓是瞎子,大音樂家貝多芬是聾子,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啞巴,如果用“上帝咬蘋果”的理論來推理,他們也都是由於上帝特別喜愛,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的緣故。

就說帕格尼尼吧,4歲出麻疹,險些喪命;7歲患肺炎,又幾近夭折;46歲牙齒全部掉光;47歲視力急劇下降,幾乎失明;50歲又成了啞巴。上帝這一口咬得太重了,可是也造就了一個天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3歲學琴,即顯天分;8歲已小有名氣;12歲舉辦首次音樂會,即大獲成功。之後,他的琴聲幾乎遍及世界,擁有無數的崇拜者,他在與病痛的搏鬥中,用獨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滿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個世界。著名音樂評論家勃拉茲稱他是“操琴弓的魔術師”,歌德評價他“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有人說,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給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幾倍於天才的苦難。這話真不假。

上帝很饞,見誰咬誰,所以,人都是有缺陷的,有與生俱來的,有後天形成的。既然無法抗拒,又難以彌補,就隻有“既‘咬’之,則安之”,從容應對,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的咽喉,或者幹脆學學尼采,公開宣布:“上帝死了!”

上帝又吝嗇得很,決不肯把所有的好處都給一個人,給了你美貌,就不肯給你智慧;給了你金錢,就不肯給你健康;給了你天才,就一定要搭配點苦難……當你遇到這些不如意時,不必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棄,頂好的辦法,就是像那個老師那樣去自勵自慰:我們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上帝無寵兒

貝德是一個黑人孩子,住在一個教堂附近。他常在教堂門前玩兒,周圍都是一些白人孩子,他們常打他,罵他是黑鬼。每到做禮拜的日子,白人孩子們便進入教堂,然後裏麵傳出他們唱讚美詩的聲音。這樣的時刻,貝德總是站在大門外靜靜地聽著。

又一個禮拜日到了,孩子們又都湧進了教堂。貝德趁人不注意也溜了進去,可是剛進門便被那些孩子發現了,他們衝上來把他打倒在地,然後把他扔出門外。他們笑著對他說:“你隻是個被上帝遺忘的黑鬼,我們才是上帝的寵兒!”貝德站在那裏一言不發,當讚美詩響起的時候,他臉上帶著血與微笑站在那裏靜聽。

歌聲一停,貝德趕緊躲到陰暗的角落裏,等那些孩子歡呼著走遠後,他才走了出來。剛想回家去,忽然有一隻手按在他的肩上,扭頭一看,是那個有著長長胡子的神父,他頓時嚇得不知所措。神父俯下身來問他:“你會唱讚美詩嗎?”貝德點了點頭。神父說:“那你唱一遍給我和上帝聽聽!”貝德猶豫著,終於,他在神父鼓勵的目光中開了口。歌聲結束,過了好久,神父睜開了閉著的眼睛,說:“美妙極了!隻聽這歌聲,誰也不會知道你是個黑人的孩子,上帝也不會,上帝隻看見眾生的美好!”貝德囁嚅著說:“可是,那些白人孩子才是上帝的寵兒啊!”神父撫著他的頭說:“孩子,眾生在上帝麵前都是平等的,上帝沒有寵兒,關鍵在於你自己!”第一次,貝德不為自己是個黑人孩子而感到苦惱和自卑。

貝德從此不再出去亂跑,抓緊時間學習著各種知識,許多年以後,他已是當地一個頗有名氣的律師了。這在那個混亂而充滿暴力和邪惡的黑人居住區,是一個天大的奇跡。一天,他再次經過那個教堂,聽見裏麵的讚美詩,忽然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於是他走了進去,當年的神父已是須發皆白,經過貝德的一再提醒,他終於記起了當年的那個黑人小孩。他說:“當年的那群白人孩子大都默默無聞,在生活底層掙紮著。孩子,上帝是沒有寵兒的!”他緊盯著貝德的眼睛接著說:“可是,上帝也沒有棄兒!”貝德的心再一次被震撼了。

人活在世上,決定人生高度的不是出身、種族等外在的東西,希望與信念才是進步的階梯。當你奮鬥到一個輝煌的高度上,便會看見上帝慈祥的微笑!沒有不帶傷的船

英國勞埃德保險公司曾從拍賣市場買下一艘船。這艘船原屬於荷蘭福勒船舶公司,它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觸礁,13次起火,27次被風暴扭斷桅杆,然而它一直沒有沉沒。

勞埃德保險公司基於它不可思議的經曆,決定把它從荷蘭買回來,捐給國家。現在,這艘外殼凹凸不平、船體微微變形的船,就停泊在英國薩倫港的國家船舶博物館裏。

不過,使這隻船名揚天下的並非勞埃德公司,而是一名來此觀光的律師。當時,他剛打輸了一場官司,委托人也於不久前自殺了。盡管這不是他的第一次辯護失敗,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殺事件,然而,每當他遇到這樣的事情,總有一種負罪感。他不知該怎樣安慰這些在生意場上遭受了不幸的人。這些人有的被騙,有的被罰;他們或血本無歸,或傾家蕩產;也有的因打輸了官司,落得債務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