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0
學會沉澱自己
麥克失業後,心情糟透了。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他找到了鎮上的牧師。
牧師聽完了麥克的訴說,把他帶進一個古舊的小屋,屋子裏惟一的一張桌上放著一杯水。牧師微笑著說:“你看這隻杯子,它已經放在這兒很久了,幾乎每天都有灰塵落在裏麵,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麥克認真思索,像是要看穿這杯子。他忽然說:“我懂了,所有的灰塵都沉澱到杯子底了。”
生活中煩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記住它好了。就像這杯水,如果你厭惡地振蕩自己,會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寧,混濁一片,這是多麼愚蠢的行為。而如果你願意慢慢地、靜靜地讓它們沉澱下來,用寬廣的胸懷去容納它們,這樣,心靈並未因此受到汙染,反而更加純淨了。終生受益的三句話
我自小就是哥哥的“跟屁蟲”。哥哥每次考試拿了第一,而我就像自己拿了第一那樣高興。見人就說:“我哥哥可厲害了,考試總是第一。”那種喜悅是沒有人能夠體會的。一次父親對我說:“又不是你考試得第一,你高興什麼!記住,不要拿別人的東西來炫耀自己!”於是我記住了第一句關於“炫耀”的話——不要拿別人的東西來炫耀自己!
以後憑著自己的聰明和勤奮考試也總拿第一,我也就暗暗高興了。我覺得一切在我眼中都變得渺小了。同學問我問題,我也愛理不理,還撇撇嘴說:“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你真笨,你看我!”正在我得意洋洋的時候,父親又說話了:“你可以自信,但不可以自傲,記住,不要總是炫耀自己!”於是我記住了第二句關於“炫耀”的話——不要總是炫耀自己。
進入大學後,在學校組織的象棋比賽中得了獎,拿回家來一個獎杯。小侄兒看見了,就拿去玩。他拿著獎杯和他的小夥伴“吹牛”,說他的叔叔怎樣怎樣棒,他的朋友馬上對他“奉若神明”。父親看見了,對我說:“你不要讓他拿著你的東西,這樣隻會慣壞他。記住,不要讓別人拿著你的東西炫耀!”於是我記住了第三句關於“炫耀”的話——不要讓別人拿著你的東西炫耀!父親說的隻是簡短的三句話:卻讓我終身受益。
三句受益終生的話,我們每一個人也應該記得,在不同的時候懂得應該怎麼麼辦?坐在生活的前排
萬教授的課堂上,經常會遇到一些看似漫不經心的提問。
比如有一次,萬教授問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如此小兒科的問題大家當然不屑一答,僅用最低的分貝附和:珠穆朗瑪峰。誰知教授緊接著追問:“世界第二高峰呢?”這下,大家可傻了,有人爭辯道:“書上好像沒有見過!”教授不置一詞,再問:“那麼,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是誰?”不料,此次沒有人敢回答了。不是忘記了加加林,而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教授的下個問題,痛苦的是不知道第二個人是誰。教授轉過了身,黑板上飛快出現了一行字:屈居第二與默默無聞毫無區別!
教授接著陳述了他的一項實驗結論。12年前,教授曾要求他的學生毫無順序地進入了一個寬敞的大禮堂,並獨自找個座位坐下。反複幾次後,教授發現有的學生總愛坐前排,有的學生則盲目隨意,四處都坐,還有一些學生似乎特別鍾情於後麵的位置,教授分別記下他們的名字。
10年後,教授對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愛坐前排的學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兩類學生很多。
不是說一定要站在最前、永遠第一,而是說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十分重要。在漫長的人生中,每一個人一定要永爭第一,積極坐在前排。過多選擇的負反應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如果讓消費者選擇在6種果醬中挑一種,還是24種果醬中挑一種時,人們都願意有更多的選擇。可是真正決定購買的時候,在6種果醬中選擇的人們作出的購買決定,是在24種果醬中選擇所作購買決定的10倍。
如果不是買果醬這樣的簡單消費,而是投資可以使人們獲得收益的事件呢?研究發現,這種情況下人們的表現並沒有好太多。過多的選擇使人們變得保守,不願意為極可能獲得的收益冒點風險。這種情況下人們可能采取一種簡化策略,要麼隨便選一種,要麼什麼都不選。
比如,美國曾進行過一項關於退休基金選擇情況的研究。在美國,由於有政策的支持,選擇參與這樣的基金基本上都是有利可圖的,不參加就相當於把到手的錢白白扔掉。研究者考察了647個公司共80萬名員工的退休基金選擇情況,結果發現,當公司提供選擇的退休基金隻有2種的時候,有75%的員工選擇了參與;而選擇有59種時,參加的比例就隻有6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