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終於難以忍受的時候,責問他:‘你就不願意為我和孩子考慮一下嗎?’”這個寡婦回憶說,“他總是這樣回答:‘我這樣辛苦的工作還不是為了我們這個家。’”
盡管這個人有上百萬的財產,但是他沒有家庭生活,也享受不到家庭的歡樂。後來,他的妻子和孩子們完全疏遠了他。他從來沒有像別人那樣擁有空餘時間去享受快樂。他總是處於不停地思考、計劃和努力工作之中,直到死亡把他帶走。
這個人用養家做借口,掩蓋自己對工作沒有辦法解脫的狂熱。他其實不明白他的家庭真正需要什麼,妻子需要的是丈夫,孩子需要的是父親,而他的角色卻是一個無限供應錢的機器。
很多人希望賺錢使自己的家庭生活更舒適一些,但高檔的家具用品遠比不上你展現給愛人的親切笑容,豪華的轎車也遠比不上你守在孩子校門口的溫暖身影。所以,請別把家當成另一個辦公室,當你鎖上辦公室的大門時,也請你把生意和工作上的煩惱都鎖在裏麵,別把它們帶回家。
典例剖析工作狂
從第一天工作開始,某外企大中華區經理泰德心裏隻有一個目標——希望自己在30歲的時候能掙得一個好的位置。由於急於求表現,他幾乎是拚了命地工作。別人要求一百分,他非要做到一百二十分不可,總是超過別人的預期。
那段時間,泰德整個心思完全放在工作上,不論吃飯、走路、睡覺,幾乎都在想工作,其他的事一概不過問。對他而言,下班回家,隻不過是轉換一個工作場所而已。拚命工作的結果使他不僅與家庭產生了距離,也與員工形成對立的局麵。而他自己,其實過得也並不快樂,常常感覺處在心力交瘁的狀態。
當時,泰德不認為自己有錯,覺得自己做得理所當然,反而責怪別人不知體諒,不肯全力配合。不過,慢慢地他也發現,縱然自己使盡了全力,卻總是追不到自己想要的。
在這個以工作為導向的社會裏,製造了無數對工作狂熱的人,他們沒日沒夜地工作,整日把自己壓縮在高度的緊張狀態中。每天隻要睜開眼睛,就有一大堆工作等著他。
其實,工作狂不單單指做事的狀態,也是一種心理的狀態。據心理研究人員分析,具有工作狂特質的人大都是目標導向的完善主義者。一切以原則為準,他們企圖從工作中獲得主宰權、成就感與滿足感,任由生活完全受工作支配。他們相信隻有工作才是一切意義的所在,活動、人際關係對他們來講都是無關緊要的,甚至自己的家庭也退居到次要的位置。
這樣的人可能會在事業上獲得極大的成功,但在掌聲和鮮花背後,他一定會感到莫大的孤獨。工作的榮譽永遠隻能填補他內心的一小塊空白,他讓自己的內心變得空虛,所以也難以獲得人生的幸福感。一旦你認清了這一點,就應該努力扭轉局麵。
35歲以後,泰德才開始領悟,態度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處處以工作成就為第一,而其實工作隻是人生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雖然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別人,但其實是掩蓋自己追求虛榮的借口。
泰德不否認“人應該努力工作”,但是,在追求個人成就的同時,不應該舍棄均衡的生活,否則就稱不上完整的人生。泰德的領悟是這樣的:工作既要進得來,還要出得去。隻有進得來才能把工作做好,而隻有出得去才能均衡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豐富、更有意義。
重新調整腳步之後,泰德發現自己比較喜歡現在的自己,愛家、愛小孩,還有自己熱衷的嗜好。他沒想到這些過去自己所不屑、認為是浪費時間的事,現在卻讓他得到非常大的滿足。對於工作,他還是很努力,至於結果,一切隨緣。
一樣還是認真工作,但不苛責自己,並且在事業與家庭中間做好了平衡,這樣的生活才能帶給泰德快樂和滿足。所以,工作狂們,不妨借鑒泰德的經驗,既努力工作,也認真生活。
◎你今天的生活是三年以前抉擇的,你三年以後的生活是今天抉擇的。人的一生,選對伴侶幸福一生;選對老師智慧一生;選對環境快樂一生;選對行業成就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