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幻想都不如行動來得實在,你在想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時,你在悲天憫人而不付諸行動時,都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時間是生命的堆積,過去了一天就等於消逝了一天的生命,如此寶貴的時間,為什麼還要用來哀歎,用來荒廢、虛度呢?
你為逝去的昨天感到傷感,為即將到來的明天感到恐慌,因為你聽見了時間流逝的聲音,聽見了生命逝去的聲音,可所有人都是如此,你又有什麼辦法呢?還不如實際一點,抓緊今天,不荒廢今天,從現在開始努力。
有一首詩說得好:
昨天已經成為過去,請不要為之歎息;
明天還隻是個未來,你不必有太多的憂慮;
隻有今天,才是你真正的擁有;
抓住今天,你的夢才能實現;
昨天是成功的階梯,明天是奮鬥的繼續。
把握不住今天,不管你的昨天多麼輝煌,也不管你的明天會有多宏偉,對現在的你來說,都是不現實的。正如惠特曼所說:“我現在這一分鍾是經過了過去無數億萬分鍾才出現的,世上再沒有比這一分鍾和現在更好。”
人生是等待的過程,但又不隻是等待的過程。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把今天的事情拖在明天來做,總以為明天才是自己起航的始發點,往往對明天充滿期待,而對眼前的今天視而不見,但是,到了明天,又會把事情拖到下一個“明天”,卻不知“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
有一個名叫裏德的小夥子,長得陽光帥氣,但卻一無所成,一無所有,生活得很是無聊。有一天,他去自己的大學老師那裏訴說苦悶,希望老師能給他的未來指一條明路。
老師問他:“你到底怎麼了?”
裏德說:“我都快30了,卻還一無所有,老師,你說我該怎麼辦呢?你能給我指個方向嗎?我現在連自己的人生價值都找不到。”聽了裏德的話後,他的老師笑著搖了搖頭說:“你覺得你一無所有,但我感覺你和別人一樣富有,因為你擁有的時間和別人一樣多。”
裏德苦澀地說:“那又能怎麼樣呢?它們既不能當榮譽,也不能當金錢換頓飽飯……”
老師打斷了他的話,問道:“難道你不認為它們很重要嗎?如果你有人給你1萬美元,讓你馬上變為40歲,你願意嗎?”
“當然不願意?”
“那麼如果有人願意出100萬美元要你馬上變成80歲的老翁,你願意嗎?”
“傻子才會答應這樣的事。”
老師笑著說:“看到了吧,其實,你很富有,因為你有足夠多的時間,時間就是你財富。”
老師覺得裏德似乎還不怎麼理解自己的話,於是接著說:“你可以去問一個剛剛延誤飛機的遊客,一分鍾值多少錢;你再去問一個剛剛死裏逃生的人,一秒鍾值多少錢;最後,你去問一個剛剛與金牌失之交臂的運動員,一毫秒值多少錢?”
聽了老師的話,裏德羞愧地低下了頭。老師繼續說:“隻要你明白了時間的珍貴,並珍惜它,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那麼你就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富人。”
裏德帶著老師的教導離開了,他開始思考自己下一步該怎樣做。他先找到了一份做設計的工作。兩年後,他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就在他35歲那一年,他擁有了自己的廣告公司。
上帝每天給予任何人的時間都是24小時,如果你勤奮,並珍惜它,那你的生命之樹就會結出串串果實;如果你是懶惰的,那你最後隻能帶著一頭白發,兩手空空地哀歎曾有的歲月。
我們要珍惜今天、把握今天,就要珍惜當下的每分每秒,組成時間的材料雖然看起來微小,但是卻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意義。要知道,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時間可以讓你的夢想成為現實,也可能讓你一生平平庸庸、碌碌無為。
隨著時光的流逝,一切都會改變,如果任其荒廢,即使搭上整個生命,也是耗不起的。所以,不要再為走過的昨天扼腕歎息,也不要為還未到來的明天滿懷豪情。把握好今天,做好當下的一切,讓今天過得充實而有意義,你的生命就有了光彩,就有了無與倫比的價值。
004拖延症患者的懶惰思維
行為上的懶惰,讓人錯失良機,陷入被動。而思維上的懶惰,讓我們變得故步自封,冥頑不化。所以,我們不僅要克服行為上的懶惰,更要克服惰性思維。
如果具體地來解釋這個名詞,那麼惰性思維可以解釋為人類思維深處存在的一種保守的力量。擁有惰性思維的人,總是用老眼光來看新問題。他們懶得接受新思想,因而他們總是喜歡抱著過去不放,用曾經被反複證明有效的舊概念去解釋變化世界的新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