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轉換心念,開啟幸福之門

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說過:“動物隻要吃得飽,不生病,便會覺得快樂了。人也該如此,但大多數人並不是這樣。在煩惱方麵,似乎是人人有份,人人平等,不分男女老幼,也沒有貧富之別的。”古人有一句詩叫:“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更有人說,人的臉就是漢語的一個“苦”字,這就似乎寓意著人一生下來,煩惱和苦悶也就隨之而來了。

這樣說,也不無道理。因為人的一生,就是在和煩惱和困難的鬥爭中成長起來的。人這一生好像一部小說,我們被生活中的種種矛盾和問題推動著,慢慢地展開自己的情節,而我們大多數人,也是在這種不斷解決矛盾和問題的過程中,度過了自己的生命歲月。

童年的時候,我們無憂無慮,但好景不長,成長的煩惱馬上接踵而至。好不容易長大成人,擺脫了幼稚和蒙昧的狀態,日益沉重的學業和不明朗的前景,又層層地壓在心頭。等到十年寒窗,學業有成,迎來了愛情和事業,隨時卻又會麵臨情感的挫折和失業的威脅。人到中年,更是處在上有老,下有小,左麵工作,右麵生活的合圍之中,搞不好就會陷入四麵楚歌的境地……

由此可見,煩惱竟成了構成我們生活的主要內容。上麵所列的是我們人生各個階段麵臨的具體煩惱和問題。除此之外,我們還會麵臨種種精神上的煩惱。例如“我是誰,從何處來,到何處去”、“人生的意義”……這類觸及生命本質的追問。

除了物質上的安樂之外,我們還需要尋找思想和情感上的依靠;除了友情、親情、愛情之外,我們還需要信仰的庇護,需要一個靈魂的家園……對外,我們需要融入社會,處理好人際關係,家庭關係,同事關係,朋友及親戚關係等,要學會方圓的處世之道;對內,我們要消除孤獨、煩惱、以及自私、貪婪、嫉妒、虛榮等人性的頑疾,學會與自己相處的藝術。諸如此類的問題和煩惱不勝枚舉。

雖然,每個人的煩惱各不相同,但是有些關鍵問題和根本煩惱卻是超越時空,普遍共存的。因此,在本書中,我們認真選取了人生中最根本、最關鍵的一些問題和您一起來思考。

《禮記》有雲:“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人常常思考,常常觀照自己內心,就會心生智慧,通行無礙。隻要我們能夠悉心觀照和思考這些生命中的關鍵問題,很多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我們的人生也將達到一個新境界。

自明者自度,不明者師度。希望通過本書裏麵的故事和哲理,能夠為您帶來啟發,除去您生活中的煩惱和抱怨,讓您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如果能夠這樣,對編者來說就是一個最大的安慰。

幸福在心不在境,轉換心念,才能直達幸福的彼岸。心靈是自己做主的地方,它能把地獄變成天堂,也能把天堂變為地獄,心智若是降落傘,那麼它張開時才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