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多是騎兵,是粗獷派和野蠻派戰鬥方式的代表。他們打起仗來不願意講那麼多規矩,不願意受到那麼多軍規的製約,同時也不願意思考太多的問題。
刪繁就簡,簡單粗暴,暴風驟雨,雨過天晴。
反正總之可以把是問題的對手解決掉就好。
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太多的智慧,其實他們比誰都聰明,隻是怕麻煩的他們把智慧都用在讓自己的行動更加簡潔有效上麵,努力的讓自己的“一鼓作氣”看上去更有威勢。
西涼軍團的作戰方法其實就一個樣子,就是弓箭攻騎兵衝,弓箭攻完騎兵衝,騎兵衝完弓箭攻,以此作為循環!
一般一輪到兩輪這樣的循環就可以把對手打垮,碰上黃巾餘孽這種烏合之眾那更是赤果果的碾壓和屠殺。但是一旦碰到有士氣和素養的軍隊,一旦一鼓作氣沒有成功,董卓麾下騎兵們紀律和士氣低下的缺點便會瞬間放大,不停主將的命令,頃刻間作鳥獸散那也是屢見不鮮的事情。
連好狠鬥勇的羌人起義軍在董卓麾下部隊的這種打法下往往都是被追殺的很狼狽,無論是人傑韓遂還是馬騰再勇武過人,都討不得半點便宜。這次對上郭太的白波軍,誌得意滿的並州鐵騎們也並不覺得會出現什麼意外!廣大並州鐵騎的將士們和牛輔的心理活動是一致的,那就是分分鍾砍哭這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黃巾軍餘孽,然後回洛陽吃飽飽、喝爽爽、睡香香。
大家是都沒有把眼前的戰鬥放在心上,甚至他們覺得這次牛輔急於求戰的命令,是他這臭不要臉吃軟飯的這輩子,看上去最順眼聽上去最順眼的命令。很多人甚至覺得如果牛輔能一直這麼的霸氣外露,那麼長久的跟著他幹貌似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有人說“夢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也有人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還有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個世界上總是有太多太多的大道理,我們也都知道,牛輔雖然粗鄙,不太通文墨,但是這麼淺顯易懂的道理他確實也知曉的,但是什麼都知道,卻依然不能證明他就能過好這一生..
道理懂了,但是卻不願意嚐試,不願意實踐,依舊願意相信自己的經驗,在自己經驗之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就是牛輔。
很快,牛輔便為他的這種類似信仰缺失的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品嚐到其中滿滿的苦澀。原來,在他眼裏又鮮又嫩又白又滑又美的白波牌西施豆腐,吃起來卻有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味道,這些賣相很好的豆腐質量卻不怎麼樣,摻雜了大量的沙石,非常的硌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