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入鄉隨俗改姓喬(2 / 2)

這倆個孩子倒是很聰明伶俐,很快便明白了成仁的意思並奉上水袋。咕咚咕咚的一頓牛飲過後,成仁才感覺自己又活了過來.

由於成仁這個拖油瓶存在,那兩個孩子並沒有朝這林子走的更深,而是帶著成仁回到了他們所在的村莊。

路上成仁了解到這兩個家夥年紀確實不大,是親兄弟,大的叫喬勇剛剛17歲,小的叫喬猛也就十五出頭。他們的父母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不在了,兄弟倆靠著周圍相親的周濟生活才長大成人。別看是兩個饑一頓飽一頓吃百家飯的少年,長的可真是虎頭虎腦壯實的緊。

之前他們還有祖上傳下來的的房子,但隨著戰火的蔓延也被吞噬了,田地也荒蕪了,現在僅僅隻能在簡易房子裏住進山拾柴捕獵討生活。

成仁雖然他並沒有從這小哥倆兒嘴裏了解到具體的朝代時間,但是從與小哥倆同村的長輩對戰爭中一方是官兵一方頭包黃巾的描述,再加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熟的不能再熟的口號,成仁驚訝的發現自己狗血的穿越到了東漢末年群雄爭霸的三國年代。而成仁現在所處的時間正是黃巾剛被平定,群雄割據的混戰還沒開始的時候。

費了番心思後,喬明了解到這個村莊在中牟縣,隸屬於司隸校尉部的河南尹。中牟縣是黃巾之亂的重災區,大漢朝廷的官兵和太平道的黃巾軍在這裏反反複複的拉鋸戰了好幾次,互有勝負誰都奈何不了誰,但老百姓的苦難卻是實實在在的,千裏餓殍民不聊生..

放眼望去,眼前的這個村落稀稀拉拉的並沒有太多人家,甚至在兩年以前還荒著呢。因為這裏緊挨大山,兵災來了百姓們可以進山躲避,所以才被喬勇喬猛他們這第一批居民相中搬遷到了這裏。這是一個頻繁的戰火成就的村子,因村民裏大多姓喬,所以這裏也就成了喬家村。

“生在羅馬就做羅馬人”,成仁的適應性很強。當對回去不抱希望以後,打定主意盡快入鄉隨俗的他迅速融入了這裏的生活。成仁默默的收起了自己的登山服,穿起了跟喬勇喬猛一樣的粗布短衣,一起結伴進山拾柴打獵碰運氣。

不多日,除了腕子上的手表和手裏的瑞士軍刀,成仁已經和當地人看不出更多的區別了。成仁的年紀比喬勇喬猛哥倆稍大,穿越而來的他見的世麵經曆的事情顯然比這兄弟倆多,腦子活、主意正,喬勇喬猛哥倆自然是馬首是瞻。

成仁自被小哥倆救起後,因擔心在這兵荒馬亂的光景裏自己這太過於離奇的經曆帶來麻煩,就對外宣稱自己是外鄉人,親族朋友已歿於兵禍,現已無家可歸。

村裏人看他可憐,再加上這段時間裏的表現也足夠踏實可靠。成仁和喬勇喬猛兄弟倆從山裏回來的閑暇時間總教村裏的孩子們認字給孩子們講故事。在那個時代裏能把名字寫出來的人都不多,就更別說可以識文斷字,繪聲繪色的講故事了。所以雖然成仁僅僅是想講給孩子們聽的,但是往往成仁一坐到村東頭的大槐樹下開腔的時候,村裏的成年人聚的比孩子都多。這一來二去大夥索性就產生了讓他落戶喬家村的想法,這簡直令是給正苦於沒有身份的成仁雪中送炭,成仁非常爽快的就同意了大夥讓他入村的建議。

成仁被喬勇喬猛所救,自然和這小哥倆親近。再加之年歲相仿十分對脾氣,因為成仁的年歲比他們稍大,三人一番商議後喬勇喬猛索性就認成仁做了大哥,大家成了一家人。成仁要入籍自然還需改名,村裏的裏正知道他識文斷字,就沒有越俎代庖,讓他給自己起名字。

成仁也不矯情,當場就報了“喬明”這個名,並用“星辰”做了自己的字。誰也不知道他為什麼會用這個名字,也許是為了紀念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唯陪伴自己的太陽、月亮和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