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別被欲望牽著跑(1 / 1)

現在的社會應該說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社會,又是一個欲望膨脹的年代,人們的心裏都塞滿著欲望和奢求,他們奢求穿高檔名牌,吃山珍海味,住鄉間別墅,坐寶馬香車。

而且他們認為,在現實生活中隻有這些願望都達到了那才是快樂的生活,但事實是能達到這一生活標準的隻能是少數人,他們的生活固然是快樂的,那麼達不到這一標準的多數人是不是就與快樂無緣呢?

早在18世紀法國傑出的啟蒙哲學家盧梭曾對物欲太盛的人作過極為恰當的評價,他說:“十歲時被點心、二十歲被戀人、三十歲被快樂、四十歲被野心、五十歲被貪婪所俘虜。人到什麼時候才能隻追求睿智呢?”的確,人心不能清淨,是因為欲望太多,欲望的溝壑永遠填不滿,人心永不知足,沒有家產想家產,有了家產想當官,當了小官想大官。這就是說,隻有不知滿足的人,總被欲望牽頭跑的人享受不到快樂,隻要你知道滿足,快樂總是會在你身邊的。

一位上了年紀的姑婆,一生從來沒有穿過合腳的鞋子,常穿著巨大的鞋子走來走去。晚輩如果問她,她就會說:“大鞋小鞋都是一個價錢,為什麼不買大的?”

聽到這個故事,總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氣。其實,生活裏我們會看到很多這樣的“姑婆”。

沒有什麼思想的作家,偏偏寫著厚重苦澀的作品;沒有什麼內容的畫家,偏偏畫著超級巨畫;經常不在家的商人,卻有著非常巨大的家園。

許多人不斷地追求巨大,其實隻是被內在貪欲推動著,就好像買了特大號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腳一樣。不管買什麼鞋子,合腳最重要;不論追求什麼,總要適可而止。

人的欲望永不停歇地誘惑著我們對物質世界的追求,而過度地追逐利益往往還會使人迷失生活本身的方向。其實,人人都有欲望,都想過美滿幸福的生活,都希望豐衣足食,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這種欲望變成不正當的欲求,變成無止境的貪婪,那人們就無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隸了。在欲望的支配下,他們不得不為了權力,為了地位,為了金錢而削尖了腦袋往裏鑽。他們也因此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覺得不滿足,因為在他們看來,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權力比自己大。所以他們別無出路,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衝,在無奈中透支著體力、精力與生命。

試想,這樣的生活,能不累嗎?被欲望沉沉地壓著,能不精疲力竭嗎?靜下心來想一想,有什麼目標真的非讓我們實現不可,又有什麼東西值得用我們已經在享受的快樂去換取呢?朋友,讓我們斬除過多的欲望吧,將一切欲望減少再減少,從而讓真實的欲求浮現。這樣,你才會發現真實的、恬淡的生活才是最快樂的。擁有這種超然的心境,你就能做起事來,不慌不忙,不躁不亂,井然有序。麵對外界的各種變化不驚不懼,不慍不怒,不暴不躁。麵對物質引誘,心不動,手不癢。沒有小肚雞腸帶來的煩惱,沒有功名利祿的拖累。活得輕鬆,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裏睡覺安穩,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沒有遺憾。實踐證明,真正的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古人雲:“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當年陶淵明荷鋤自種,嵇叔康樹下苦修,兩位雖為貧寒之士,但他們能於利不趨,於色不近,於失不餒,於得不驕。這樣的生活,才不失為人生中的最大快樂。

心靈悟語

當然,知足常樂絕不是在成績、事業、追求麵前滿足現狀,而是堅持一個原則:即得不到的不可強求,更不能不擇手段地去索取。隻要我們大家都能持有“你騎你的馬,他騎他的驢,我推我的車”的平常心態,快樂就會伴隨我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