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認識篇 (1)(2 / 3)

有一位年輕人,想向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求學。有一天,蘇格拉底將他帶到小河邊,然後“撲通”一聲,蘇格拉底就跳到河裏去了。年輕人一臉疑惑:難道大師要教我遊泳嗎?看到大師在向自己招手,年輕人也就稀裏糊塗地跳進河裏。沒想到,當他一跳下來,蘇格拉底便立即用力將他的腦袋按進水裏。年輕人拚命掙紮,可剛一出水麵,蘇格拉底便再次用更大的力氣將他的腦袋按進水裏。

年輕人再次掙紮,剛一出水麵,還沒來得及喘氣,蘇格拉底第三次死死地將他的腦袋按進水裏……最後,年輕人本能地用盡全身力氣再次拚命掙紮出來,然後,他拚命往岸上爬。上岸後,他指著還在水裏的蘇格拉底問道:“你到底想幹什麼?”

結果,蘇格拉底理都沒理他,爬上岸像沒事一樣就走了。年輕人百思不得其解,他追上蘇格拉底,誠懇地說:“大師,恕我愚昧,剛才的一切我還沒明白,請您告訴我。”蘇格拉底似乎覺得年輕人還有可教之處,於是,他停下腳步,回過頭來,對他講了這樣一句話:“年輕人,如果你想向我學知識的話,你就必須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強烈的求生欲望一樣。”

正像蘇格拉底對年輕人的啟示一樣,追求成功也是如此:要成功,必須有強烈的成功欲望,就如同我們有強烈的求生欲望那樣。

成功者與常人的一點不同是,他們總是有一個宏願,敢於爭取那些在平常人看來不可能獲得的東西。今天的成功者在當初也許和大多數人一樣平凡,但他們之所以成功了,最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他們有著強烈的成功欲望。

從深層次來看,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渴望,但又似乎覺得它離自己太遠,很多人都會不知不覺地有這樣的想法:“我怎麼會成功呢?”“我不太可能會成功。”於是,在這種懷疑和不自信的心理作用下,他們大都也就安於現狀,沒有去考慮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但事實上,很多情況卻截然相反,我們從中也可以悟到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沒有做不到的,隻有想不到的。

的確,成功者敢想,失敗者不敢想,而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就需要想,需要欲望,需要樹立一個宏願:“我要成功!”這是邁向成功的起點。無數人之所以平庸、落魄,就是因為這個起點不存在。

“我一定要成功”是一個欲望,也是一種心態。有的人對未來抱著僥幸的心態,覺得自己說不定哪一天就能碰上一個好機會,說不定哪一天就能遇到一個好領導,說不定哪一天就能炒股發大財……其實,這些都是投機心理,這種人隻有幻想,而絕不會成功,因為成功從來不會無緣無故地到來。

還有的人抱著“但願”的心態:“但願有人會欣賞我”,“但願我也能像別人一樣優秀”……這種人永遠活在成功者的陰影裏,永遠期待著客觀條件的改變,而這種心態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的積極意義。

有這樣一個問題:當一個保育員拿著一瓶牛奶走進一個躺著眾多嬰兒的房間時,她會把奶瓶塞進誰的嘴裏?通常來說,她會塞進哭得最凶的孩子嘴裏,因為孩子用自己的哭聲表達了自己想要吃奶的欲望。

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地想要過。有些人雖然不斷地想要,但並非一定要得到,所以一遇到困難就開始退縮。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抱著凡事都試一試的態度。他們也曾試圖去追求成功,如果某天心情愉快,感覺不錯就去試一試,如果某天感覺很糟就放一放。或者說如果辦事順利,能立即見效就繼續試一試,而一旦遇到障礙就停下來。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持有這種心態的人,無論是為人、立業、處事都不可能有成就。

還有的人對成功充滿著渴望,與前麵幾種人相比,他們的心態更趨於積極,能更主動地抓住機遇,不斷地完善自我,因此,他們每天都會有進步。

美國牛肉餅大王雷·克洛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到了高中的時候,家裏實在不能承擔他讀書的費用了,於是,他不得不中途輟學,找了一份推銷員的工作。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涉足房地產業。

經過一段時間的打拚,他小有成績。但是好景不長,當房地產熱漸冷以後,他的事業陷入了低穀。他回憶說,當時是寒冬,自己身上沒有一件大衣,甚至連副手套也沒有。當自己回到家裏時,全身都凍僵了,當時自己真的是心灰意懶。但是,他不甘心自己就這樣倒下去了,他覺得自己還能有所成就,也應該有所成就。於是,他打起精神,又開始了為事業奔波的旅程。在他的心裏,從來都沒有覺得自己是失敗的,他堅信自己總有一天會成功。他懷著這樣的想法繼續打拚,雖然後來也經曆了諸多艱辛,但最終成了有名的億萬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