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年,漢獻帝5年,這年漢獻帝年滿16歲。諸侯割據之勢已基本形成。中原大地名為東漢,其實諸侯之間也有分界,小規模戰爭漢獻帝明知,卻沒有辦法去平息。因為兵權掌握在戰死的何進的兒子何平手中,獻帝周圍全是宦官,朝廷上無力。
這年3月份爆發了導致東漢名亡實亡的戰爭--俾尼陰謀。獻帝道:“去給朕拿水來。”下人道:“是。”“母後,如今諸侯割據,連朕的表弟都不忠於朕了,如何是好啊?”其母小聲道:“你舅舅當朝是可不是這樣,如今何平想掌握30萬大軍軍權,那對我們母子兩人可不利。這樣吧,你派手下忠臣送血書給諸葛亮,他絕對是忠義之士,他手下能人武將也多能救陛下於水火之中。”“此計甚好,我明日就辦。”哪成想被一旁的宦官聽到了,並報告給了何平。
諸葛亮此時勢力已大,成為一方諸侯,占有益州,百姓無不稱讚其盡職盡責,每個人都生活在太平中,仿佛與世隔絕。其手下有2萬精兵,8萬軍隊。“伊籍啊,如今皇上受難,你我遠在益州,如何是好啊?”諸葛亮道。“都尉莫急,我們暫可分析形勢。”伊籍不緊不慢說道:“當今獻帝兵權掌握在大將軍何平的手中,諸侯無不知道,你可知是何原因諸侯不去攻打,以救陛下嗎?”“這我倒不曾想過,是不是因為打不過?”諸葛亮疑問道。“哈哈哈,這你就有所不知了,何平手下雖有精兵8萬,但卻實力不足,不足為懼怕,如果哪一個諸侯率先出動以全部兵力來攻打,那麼這時天下諸侯戰爭也就爆發了。”“誒,此話怎講?”諸葛亮更加疑惑。“哈哈哈,孔明啊孔明,你也有不知道的時候,這天下諸侯,可分為三,一為忠於獻帝,如江東孫堅,並州董卓,曹操等人。二為忠於何平,也就是宦官,權利的,如河北四世三公袁紹,袁術等人。還有嘛,就是太守這種忠於百姓人。”“這與戰爭何關呢?”“這也就奠定了他們不同的立場吧,假如真有那樣的誌士,為了東漢獻帝而反抗何平,也就曹操,孫堅二人罷了。但曹操不被重用,所以真正有實力的不過孫堅一人,如今孫堅去世,孫策即為太守,正直禍亂,有怎會起兵攻打呢?再者,攻打之時,其必與曹操,董卓聯手,還會征求太守的意見呢。他們不僅不會勝利,反而會被袁紹,袁術,何平夾攻,到時曹操等人皆會敗退,漢室再難興矣。並且因為敗績,何平很快會剿滅他們。所以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何平也沒有理由去討伐他們,所以就成了如今之勢。”諸葛亮驚歎道:“我雖有才,但分析天下大勢,遠不及伊籍。”伊籍笑道:“太守的才能我遠遠不及,分析天下大勢,我還是可以的。現在獻帝也一定受不了氣,所以會讓您去救他,以我之見,不出三日,必收書信,否則。”“否則何事。諸葛亮道。”“否則陛下危矣。”伊籍淡淡說道。諸葛亮哀道“如之奈何。”“我也不知,隻希望陛下送來書信,我們好借以此物攻打何平,延續漢室性命。”伊籍“說道。”“哎,東漢之事不是我等一人就能改變的,隻希望天佑漢室吧。”典韋在一旁道:“太守,請您一定要快些平定東漢戰火,得以讓軍民安定啊。”“嗯,我深知責任巨大,但也要為蒼生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