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少年初入世(上)(1 / 2)

素衣入山莫徘徊,白露為霜濕青苔。

前路崎嶇恐難歸,步步驚心不敢怠。

東極泛白美景時,清音伴酒唯所愛。

滿目紅葉猶似火,一江秋水入夢來。

此詩寫的正是嶽楓山之美景,嶽楓山地處中原楚州以北,緊鄰闊瀾江,再加之嶽楓山滿布楓樹,一到入秋時節便有滿山紅葉似火海之景,故有“江楓二絕”之美譽。

這一日天才蒙蒙亮,隻見那江水之上有一葉扁舟自北往南順流而下最後緩緩靠岸,而後便見一白衣男子由打小舟內走出。那白衣男子年紀約摸十七八歲,才一上岸那人便足底發力幾個起落躍到了叢山峻嶺之中。片刻之後再一細瞧,隻見那嶽楓山半山腰上赫然出現一人,不住在那懸崖峭壁之上跳躍攀爬,起身法之敏捷仿似全然是在平地上行走一般,那人正是方才乘坐小舟的白衣男子。

想來,那嶽楓山高聳入雲端,其高何止數千丈,自山腰以上均已沒入雲霧之中,數千年來未曾有人見其峰頂真容。而那白衣男子,便是直奔山頂而去,沒過多久其身影便已沒入茫茫雲海之中再也瞧不清楚了。

過了約摸一盞茶的功夫,隻見一個白影由打那雲海之中竄出,似飛鳥一般直衝雲天,而後身子一輕徐徐飄落在一塊巨石之上,看來那白衣男子是抵達嶽峰山之頂了。放眼一瞧,那嶽楓山頂峰浮於茫茫雲海之上,萬裏雲海之中除了嶽峰頂這一抹青黑,其餘皆是白茫茫一片,恰逢旭日東升,金色朝陽灑滿萬裏,其開闊之視野磅礴之景色,比之“江楓二絕”不知高到哪裏去了。

那白衣男子在巨石上駐足片刻,望了望眼前絕世美景,而後扭頭朝一旁石梯走去。剛邁上數十階,便有一人道:“楊師兄,回來啦!”

那人抬頭一瞧,是個正在掃地的道童,年紀約摸十二三歲的樣子,此刻正拿著一把比其人還要高出一個腦袋的笤帚正在掃地。那白衣男子並未答話,隻是微微點了點頭,而後快步往那台階之上邁去。

上了百餘階後,便出現了一小塊由青石鋪成的平坦空地,往前再走幾部便看見了一坐丈餘寬高的烏漆大門,大門頂端掛有匾額一塊,上書“玄牝宗”三個大字。那大門並未合上,尚留有一個數尺寬的口子,想來是剛才那個掃地的童子打開的。那白衣男子見此,也未伸手前去撥門,而是由打那門縫中側身而入。

進到院內,隻見前方有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烏瓦白牆房屋數十間,依山勢而建,錯落有致布局精巧。初瞧此景,雖然談不上氣勢磅礴雄偉無比,但房屋瓦舍間雲霧繚繞,又有幾道青煙徐徐升起,再輔以青石草木流水石橋,卻別有一番風味,恍惚間這就是那些說書先生口中所描述的世外仙境。

那白衣男子進到院內後並未駐足,而是直奔正中心大殿而去。一路上雖遇人不多,但每一個皆是同樣的青色長衫道士打扮,年紀有長有少無一例外均稱那白衣男子為師兄。看來,這白衣男子在這玄牝宗內輩分不低。

剛來到大殿門口,隻聽得那大殿之內一人朗聲道:“楊師弟回來了!”言語間既有歡喜,又有關切。隨著這聲言語,由打大殿內快步走出一人,那人看樣子二十歲出頭,一身青色長衫洗得微微泛白,見那白衣男子站在門外,當下便迎了上去。

那白衣男子見了青衣男子,自是高興得緊,一邊往大殿內走去一邊道:“江師兄,我下山之時你千叮嚀萬囑咐,要我事事小心,生怕出了什麼狀況,這不我完好無損地回來啦!”說罷,二人來到大殿中央站定,那白衣男子見前方正中坐有一人,趕緊上前行禮,道:“師父,徒兒回來了!”

隻見那前方花梨木椅上坐有一位須發半白的老者,著一身素淨道袍,雖一瞧便是老者模樣,但眼角額頭間卻不見半分皺紋,端的是仙風道骨好似仙人在世。那老者此時正拿一雙慈目注視著前方的白衣男子,眼神中既有關切又有欣慰。想必這位老者就是玄牝宗第十三代掌門人何彥風,其門下有弟子五人,按輩分來說分別是李止濤、宋於波、梁至淵、江善沂、楊浩澤。原本何彥風是計劃收徒四人的,分別賜名“止、於、至、善”,這收徒一事也早在三十年前圓滿,所以並未再花功夫尋找門下弟子。怎知十餘年前一次偶然機遇,何彥風遇到了還是孩童的楊浩澤,對其很是喜歡,再加上機緣湊巧,索性便也將楊浩澤收於門下。這樣一來,何彥風門下便有五位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