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趙秀萍,高曉濱.柔性版印刷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4
[2]陳文燕,蔣文燕,黃學林.柔印基礎知識[M].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2008.9
[3]陳文革,黃學林,陳梅.柔性版印刷技術[M].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2010.8
[4]GBT 9851.1—2008印刷技術術語第1部分:基本術語
[5]GBT 9851.4—2008印刷技術術語第4部分:平版印刷術語
[6]美國柔性版技術協會基金會組織編寫.王子美,劉瑞芳,唐正寧等譯.柔性版印刷原理與實踐:第1卷(原著第五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1
[7]美國柔性版技術協會基金會組織編寫.王豐軍等譯.柔性版印刷原理與實踐:第2卷(原著第五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1
[8]美國柔性版技術協會基金會組織編寫.何曉輝譯.柔性版印刷原理與實踐:第3卷(原著第五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1
[9]美國柔性版技術協會基金會組織編寫.程常現等譯.柔性版印刷原理與實踐:第4卷(原著第五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10
[10]本刊編輯部.“2012柔性版印刷在中國”裝機量調查報告[J].北京:印刷技術,2012.(9):9-12.
[11]佚名.柔印包裝印刷將在全球逐步爭占凹印市場[J].北京:中國包裝,2012.(2):65.
[12]李梓.8項柔印相關技術為研發主攻方向[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10-12(7).
[13]於墨.柔印軟包裝:含苞待放的花蕾[J].北京:包裝財智,2012.(2):65-67.
[14]許文才,趙誌強,何曉輝,左光申.包裝印刷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6
[15]李小東,陳挺,龔修端,張傳香.膠印質量控製技術[M].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2011.5
[16]許文才.包裝印刷與印後加工[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2
[17]王建清,韓永生,彭彥平,王曉敏,陳誌周.包裝材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1
[18]劉浩學,武兵,徐豔芳,黃敏.印刷色彩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8
[19]劉武輝,胡更生,王琪.印刷色彩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3
[20]黃卿.柔印產業現狀及發展探討[J].武漢:綠色科技,2012.(6):17-18.
[21]宋奇.淺析水性UV油墨[J].雲南:印刷世界,2007.(10):42-44.
[22]李玉山.柔性版直接製版技術的突破與發展[J].北京:印刷技術,2011.(9):16-18.
[23]李玉山.ITR印版技術引領柔印新趨勢[J].北京:印刷技術,2011.(9):33-34.
[24]陳文.柔性版印刷中的套筒技術[J].上海:印刷雜誌,2008.(增):11-14.
[25]康啟來.把好技術關—柔印機網紋輥的使用和維護[J].北京:中國包裝,2011.(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