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情商高低決定未來(1 / 2)

在人類曆史上,科學家們在探索前進的過程中曾陷入各種各樣的誤區,讓所有人都信以為真的智商測驗就是誤區之一。最早的智力測驗表被製定時,在西方社會迅速流行,並逐漸普及到世界各地,掀起一場智商測試的熱潮。此後,又有各種各樣的智力測驗表不斷問世,智商測驗被各行各業、各年齡階層作為判斷一個人智商和能力的測試,幾乎沒有人能夠在一生中逃脫這種測驗。隨著智商測驗的日益推廣,人們的生活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智商測驗逐漸成為一個人在職業選擇、安置和決策時的主要參考依據。甚至智商測驗成為一些名牌大學、大型企業當成選拔人才、用人的參考標準。誰能進入名牌大學、知名企業,要以智商測試的分數作為最終依據。

然而,這個風行了百餘年的智商決定命運的“真理”,卻遭到一些心理學家的質疑。他們對智商究竟能多大程度地決定一個人未來的命運有著廣泛的質疑。為此,美國心理學家在1981年做了一項有趣的研究。他們挑選了伊利諾伊州某中學全校智商最高的81位畢業生演說代表為研究對象,這些學生進入大學以後的學習成績都頗為優秀,但到他們三十多歲的時候,表現卻並不像在學校時那樣能夠脫穎而出,並成為事業上的佼佼者。中學畢業後的十年裏,81人中隻有約1/4的人在同行業、同齡段中繼續保持最高水平,其餘的3/4卻不及成績不如自己的同齡人。

參與此項研究波士頓大學的凱倫·阿諾教授針對調查的結果指出:作為畢業生的演說代表隻能證明他的考試成績是不錯的。但是,對於那些高智商者來說,他也許在回答心理學家所編製的智力測驗題時成績並不是很好,但卻不能以此來預測他未來的成就。亨斯坦與穆瑞也坦言:“假設一個人參加智商測驗,數學一項僅得50分,也許他不宜立誌當數學家。但如果他的夢想是自己創業,當參議員,或者賺上100萬,並非沒有實現的可能。影響人生成敗的因素實在太多,相比之下,區區智商測驗何足道哉!”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智商測驗雖然對預測孩子的學業成績有一定的幫助,但學業成績並不能準確地預測他們的未來會有怎樣的成就。既然智商測驗無法預測一個人事業、生活的成功或者滿意度,那就失去了它的價值。於是,心理學家開始對成功因素中智力因素以外的70%以上的作用進行探索,並開始研究智商以外的智力——情緒智力。

後來,有人提出“成功=20%智商+80%情商”的概念,給那些認為智商在人的一生中起決定性作用觀點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並用詳盡的試驗和實踐證明“智商決定命運”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引領21世紀的人才競爭也從以往的智商競爭變成了情商競爭。智商高的聰明人不再是成功的象征,而那些高情商的綜合性人才則一舉成為“成功者”的代名詞。

當然,擁有過人的智慧的確是一件幸事。高情商加高智商,無疑是最好的狀態,但是,僅有智商高、而情商低下的人,即使成功也並不能實現最完美的人生境界。

莫奈原是一名普通的汽車修理工,才智聰慧的他,實際的生活處境和理想中的狀態相差甚遠。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一份報紙上看到休斯敦一家飛機製造公司的招聘廣告。他考慮再三後,決定試一試,希望幸運之神能夠降臨到自己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