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八(3 / 3)

泉州帖,完善本雖少遜於大觀絳帖,比之他刻亦大徑庭。凡泉刻第五卷,智果而後缺十餘幀,其他不爾也。

甲秀堂帖,廬江李氏刻。前有王顏書,多諸帖未見,後有宋人帖亦多。

星鳳樓帖,尚書趙約刻於南康。曹士冕摹勒,工致有餘,清而不濃,亞於太清續帖者也。

群玉堂帖,韓侂胄刻。所載前代遺跡,亦多有宋人書。

寶晉齋帖,宋米元章芾手摹二王以下真跡入石者也。凡閣帖所載俱置之。人皆謂元章特妙臨摹,又工作古書畫色,以真贗本並示人,人往往不能辨。此帖雖古意藹然,而不能脫米家腕法。

百一帖,王萬慶摹刻。筆意清遒,雅有勝趣,恨刻手不精耳。

二王帖,許提舉刻於臨江,摹刻極精。

章草千文集,書家定為漢章帝書,而後人複定為杜度書,不知章草言以之通章奏耳。千文乃梁周興嗣取右軍帖中所有千字作韻語,章帝時那得有之?疑隻是蕭子雲之最得意者。

孔明對玄德語,章草法甚妙,不知與王中令書先後,要皆為妙墨。

蓋融會張芝、索靖兩家,骨肉豐殺略相宜爾。

索征西筆短意長,誠不可及。今人作字,大概筆多而意不及。

智果善學書,合處不減古人,然時有僧氣可恨。羊欣書舉止羞澀。

蕭衍老翁亦善評書也。

宋儋筆墨精勁,但文辭蕪穢,不足發其書。

王侍中學鍾繇最近,真、行皆妙。

昨遂不奉恨深帖,有秦漢篆筆。中令自言,故應不同,真不虛爾。

中令書中有相勞苦語,極佳。讀之了不可解者,當是箋素敗逸字多爾。觀其可讀者,知其爾也。米元章專治中令書,皆以意附會,解說成理,故似杜元凱春秋癖耶?

大令草法,殊迫伯英,淳古少可恨,彌覺成就爾。嚐以右軍父子草書比之文章,右軍似左氏,大令似莊周也。

王會稽初學書於衛夫人,中年遂妙絕古今。今人見衛夫人遺墨,疑右軍不當北麵,蓋不知九萬裏則風斯在下耳。右軍筆法,如孟子道性善,莊周談自然,無不如意。

王中令人物高明,風流弘暢,不減謝安石。筆劄佳處,濃纖剛柔,皆與人意會。貞觀書評,大似不公,去逸少不應如許遠也。

王、謝承家學,字畫皆佳,要是其人物不凡,各有風味耳。

張長史郎官廳壁記,唐人正書無能出其右者。故草聖度越百家,無轍跡可尋。懷素見顏尚書道張長史書意,故獨入筆墨三昧。

盛傳顏公書得長史筆法,僧懷素見公,自矜得折釵股筆。顏公言折釵股何如屋漏痕。懷素起捉公手雲:老賊盡之矣。觀魯公乞米、乞鹿脯帖、與郭令書、祭侄文,皆當與王中令雁行耳。懷素草暮年乃不減長史。蓋張妙於肥,藏真妙於瘦,此兩人者一代草書之冠冕也。

樂毅論,舊石刻斷軼其半者,字瘦勁無俗氣。後有人複刻此斷石文,摹傳失真多矣。完書者是翰林侍書王著寫,用筆圓熟,亦不易得。如富貴人家子,非無福氣,但病在韻耳。東方曼倩畫讚,筆圓靜而勁,肥瘦得中,但字身差長。蓋崔子玉字形如此,前輩或隨時用一人筆法耳。

道林嶽麓寺詩,字勢豪逸,真複奇崛,所恨工巧太深耳。少令巧拙相半,使子敬複生,不過如此。禁中板刻古法帖十卷,當時皆用歙州貢墨墨本賜群臣。元佑中,親賢宅從禁中借板墨百餘本,分移宮僚,但用潘穀墨,光輝有餘而不甚黟黑,又多木橫裂紋,士大夫不能盡別也。

北墨多用鬆煙,色青,北紙橫紋,其質鬆厚,不甚染墨,拂之如薄雲過青天。凡北碑皆然,不用油蠟。南碑用油墨,色純黑,用油蠟碑文。贗墨皆仿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