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不做職場“跣蚤一族”(1 / 2)

現在的很多人換工作非常頻繁,工作沒幾天感覺不好就溜之大吉了,有的甚至連招呼都不打一聲,直到老板因為看不到他們的人影,然後打電話詢問,才得知他們不想繼續做這份工作了。不難看出,這些雄心勃勃,仿佛剛踏上職場就可以成為千萬富翁的人,實際上最終取得成功的並不多。相反,真正的職場成功者,往往都是那些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在企業裏一幹少則五六年,多則幾十年的人。

由於企業中總有那麼一些換工作十分頻繁的員工,所以人們戲謔性地將這些員工稱為不安分的“職場跳蚤”。他們不滿足於現狀,頻繁起跳,從這家單位跳到那家單位,始終都沒有靜下心來,總是把自己的成功歸結到企業的強弱上去,巴不得一步就跳進世界500強。但美好的夢想卻總是一次次落空,事與願違地越跳越無所適從,久而久之,在遭受一連串的打擊之後,都不知道什麼樣的工作才是自己想要的了,整個人都變得茫然起來。

有一個著名的“跳蚤實驗”,科學家把跳蚤放在桌上,隻要輕輕一拍桌子,跳蚤就會迅速跳起來。然後科學家在跳蚤上罩一個玻璃罩,跳蚤在多次碰壁之後會變得聰明起來,每次跳躍總保持在罩頂以下,盡量避免撞到玻璃罩。之後,科學家不斷地把玻璃罩降低,後來當玻璃罩接近桌麵時,跳蚤就一動不動了。到了最後,科學家把玻璃罩打開,但無論怎麼拍桌子,跳蚤都不會再跳起來了。

“職場跳蚤”的做法明顯是不正確的。他們原本沒有明確的目標,隻是在心裏存在一個虛無的概念——“更好”,從不把希望寄托到現在的工作上麵,總希望環境為自己改變,而不希望用自己的雙手去改變環境,讓環境為我所用,給自己創造成功機遇。結果隻能是不明就裏地選擇了新職位後,稍一接觸就立即選擇放棄,漸漸地跳槽也就成了一種疲於奔命的習慣。

小時候曾聽小夥伴們唱過一首地方童謠,童謠的內容比較有趣,是這樣的:“割草鐮刀鈍,不如去挖糞,挖糞腰杆酸,不如去當官,當官怕麻煩,不如坐著玩,坐著腦殼昏,不如去打針……”童謠歸童謠,卻沒想到,在職場上,竟然會有人有與童謠內容相似的人生經曆。大學剛畢業小夥子就在廣東謀得了一份工作,每月底薪1500元,若加上加班工資,每月收入超過2000元。這份工作在外人看來算比較好的了,但是小夥子卻抱怨廠裏常常加班,一點都不自由,隨後便萌發了跳槽的念頭。

一年多以後,小夥子回到家鄉,在某物業公司任主管,管理公司的幾名保安和保潔員。每天都沒有太具體的工作,隻是有一條規定比較嚴格,就是主管不能離開住宅小區,同時這份工作的月薪降到了1200元。

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小夥子覺得閑得慌,又不能出去走走,於是跳槽到一家醫藥公司做銷售。做銷售的日子裏,工作的挑戰性是有了,但問題又出現了:他感覺幹得太辛苦。考慮到業績一時做不上去,小夥子沒幹多久就又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做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