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市南桃園鎮,有一個天然加人工開鑿的岩洞。整個大洞排列如八卦狀,洞內有多大,誰也沒有計算過。這個洞中有洞的大岩洞,從西漢末年楚漢戰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口岸自殺以後,就長期有人居住,而且他們的身份與來這裏的目的也極其複雜。
傳說西楚霸王項羽自刎後被煉丹高手太上老君李耳挾持於此,從天上拿來他的煉丹爐,讓童子為項羽煉起死回生丹。太上老君煉出起死回生丹以後,又在此收了幾個清真道人教授他們煉長生不老丹。因此後來有許多江湖門派、武林中人、煉丹法師都曾到此尋找煉丹秘籍,進貢帝皇以求升官發財。
另一種與此洞有關的傳說是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之初,梁王彭越為獻媚取悅於高祖從各地搜刮大批的民脂民膏及稀世珍寶作為生辰綱運往長安,路上被江湖武林高手劫持。而劫持之人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淮南王英布派部下暗箱操作秘密運到此處。一種說法是項羽的舊部江東弟子智擒,從地下運到此處。當然這兩路人馬劫財的目的也不一樣。前一路是因為都是異性諸侯王英布與彭越之間的勾當,英布劫持是為了不讓梁王彭越得寵。後一路是江東子弟想用劫持的這些錢財招兵買馬,扶持被太上老君救活的主子西楚霸王東山再起。因此,又引得無數英雄、武林高手、江湖俠客、到此到此探險尋找寶藏,以求一勞永逸的富貴榮華。
英布讓部下冒著風險幹對彭越不利的事圖的是什麼呢?這是勢利的他自身一段不光彩的閱曆造成的。“不投二主”偏偏英布犯了這條曆代帝王最忌諱的俗語。在最早秦末農民戰爭中英布率領一支勢力比較小的隊伍,成不了什麼大氣候。秦二世繼位的第二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在吳中的項梁、項羽召集8000子弟殺掉了郡守。不久陳勝被秦將章邯打敗,項梁率領江東子弟渡過長江,向西挺進。英布、陳嬰、呂臣等一些零散反秦部隊,自知勢力單薄便紛紛投奔到勢力日漸強大的項梁、項羽隊伍中。但後來在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勢力強大的西楚霸王項羽卻由於用人失誤,在劉、項二人爭雄正式開始後,雙方在中原大地進行了連續的血雨腥風的戰鬥中,善於用人的劉邦在簫何、韓信、張良的輔佐下,劉邦逐漸取得了主動。到公園前204年
,劉邦又聽取了張良的計策,聯絡九江王英布反攻楚,這樣英布在楚漢之中的曆史上就有了一段不光彩的曆史。英布劫生辰綱目的隻有一個,這個一生自己一人不能成大氣候的勢利小人,也懂得“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怕梁王彭越給劉邦獻上忠心後,在將來的變故中漢高祖會先拿自己開刀殺雞儆猴,於是他從背後偷襲梁王壞他的好事,想把這批寶物藏起來,等到來年他親自獻給高祖,以示自己的赤膽之心,保住自己的性命與榮華。當然這隻是他一廂情願的美好心願。
隻能同甘苦、不能共富貴。是曆代帝王對待在疆場上為他立下汗馬功勞大將的一貫做法。這些在曆史的關鍵時刻不能主宰自己命運,沒有貞節、叛變投降、而且還想在戰亂中升官發財的人,一旦輔佐主子打下江山,江山坐穩的帝王,便視戰功顯赫的異性諸候王為大敵。因為他們以功要挾成為威脅帝王行使專製皇權的最大障礙。於是待時機成熟以後,逐漸消滅異姓諸侯便成為帝王的例行公事,而軍功顯赫的將領常常首當其衝。除非像城府極深的張良那樣,戰後激流勇退,拋下榮華富貴,跳出政治漩渦,稱病閉門才能不傷毫毛。無論英布、彭越等想怎樣的費盡心機保住性命留住榮華,他們都與曾為西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將韓信一樣地被處死。
垓下,一彎慘白的半月掛在空中,點點稀散的星星發著暗淡的光。淒清的夜色無聊地籠罩著楚帳,狂野的陰風卷著撕心裂肺的聲聲楚歌,起伏連綿地從四周侵襲過來。軍帳內,在昏黃搖曳的燈火下,自知威名已逝,雄風不再的項王慷慨激昂地高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聽著西楚霸王無奈的悲歌與浩歎,他心愛的虞姬無限傷感,情不自禁地以歌舞唱合“漢兵已略地,四麵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