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對症下藥,現在蘇聯缺日用品、缺美元,所以我們在這方麵要給與滿足,承諾項目引進當中的一半用花銷用美元支付,剩下一半以優惠價的日用品充抵。”
對於毛子那邊,肯定先要把一些基本要求給人滿足,之後再談其它。
“那麼其次,縱觀整個國際航空貿易的普遍情況,能夠引進第三代戰鬥機生產線,前提都是要大批訂購戰鬥機,所以我們采購訂單至少要上百架以上才行。”
隻要能滿足蘇聯在以上這兩方麵要求,那麼在商業方麵就不會存在太大問題,該準備的胡蘿卜差不多都算到位。
在接著胡蘿卜之後,當然還要展現出共和國方麵的硬實力,讓蘇聯看到共和國軍方並不是他們想象中那麼好忽悠,容易滿足,同時也讓蘇聯方麵看到共和國有實力在太平洋地區幫蘇聯牽製住美日韓三方勢力。
“蘇7是一款很不錯的飛機,但蘇係戰鬥機也並不是沒有缺點,乃至整個蘇聯國防工業都有一個不好解決的難題,那就是半導體集成電路方麵,他們甚至比我方更為落後,所以我建議的核心,那就是“技術交換”,雙方共贏互利。”
終於在出“技術交換”之後,會議室有了動作,對於這建議,雖然不清楚是否真的可行,但至少屬於略微靠譜範疇。
“我的覺這個建議可以試試,汪理事長就掌握著國內最先進的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他能這樣提出來,那必然也是有一定道理,對吧?”
話是六十多歲的解放軍空軍林副司令,這次對蘇談判,他因為俄羅斯族血統原因,也被拉進談判團做主力。
而劉大佬對此也比較認可,如果能夠通過技術交換來得到蘇7生產線,這聽起來其實也不虧。
“繼續,如果是技術交換,這個方案我們認可。”
得到許可之後,汪正國進一步提出建議,這是一環套一環。
“正好現在蘇聯飛行表演團還沒離開,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建議邀請蘇聯飛行表演團到蓉城參觀十號工程,讓他們看到我方在航空工業的成果,也隻有當他們正視我方實力之後,後續談判才會更容易。”
公開讓蘇聯飛行表演團去參觀十號戰鬥機,這是很有風險的提議,但汪正國理由也非常強大,雙方要想坐下來平等談判,就必須要具備同等實力,而十號顯然就是能夠提升共和國航空工業形象的存在。
大佬們都不表態,汪正國隻能繼續:
“由於我們是臨時決定邀請參觀十號,蘇聯方麵在此之前應該也沒料到這些,飛行表演團大部分都是飛行員而已,隻要不是專業的飛機總設計師,他們這些人看了也得不出所以然。”
邀請參觀十號需要冒風險,但如果能夠因此而促成引進計劃,汪正國不覺得這會有多大問題。
這時候,航空工業部一位領導似乎想起什麼,趕緊順著汪正國的話補上一句,他倒不是讚同汪正國方案,隻是單純地認為十號的試飛工作需要用到蘇聯方麵支持。
“領導,現在十號的試飛工作已經進行到三分之一,後續還有非常重要的失速尾旋改出試飛項目,這個項目試飛難度極大,我們國內沒有任何經驗,可能還需要蘇聯幫助,不管是請他們來的試飛,還是我們派出試飛員前往留學,十號都無法保密太久。”
不知道這話到底有沒有起作用,反正大佬是微不可查地點頭,大概也應該算是初步認可該計劃。
“好,那就邀請他們去看看嘛,也讓蘇聯人看到咱共和國的航空工業成果,讓他們知道,當年的學生已非吳下阿蒙,我們雙方是可以坐下來平等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