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淺溝槽隔離層的形狀、後段介電質層的材料組合等,這些東西就和機械加工生產中刀路的意義是完全一樣,各企業都有自己的手法,那就是技術指紋,明眼人都能看出問題,所以這尼瑪還能忍。
至於後來便不多,這無非就是互相開幹,打嘴仗、打官司唄。
但問題是三喪已經借此機會把自己的半導體加工製造能力發展起來,在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和台電針鋒相對,這其實就非常深刻地反應出一個道理:人的主觀能動性真心是很可怕,規矩永遠是死的,就看你是否願意去想辦法。
其實起來,南棒很多技術都是靠挖牆腳弄出來的,包括三喪、海力士內存技術皆如此。
比如東芝NAND及DRA專利,這些全都被南棒侵犯過,而且還都是南棒靠高薪挖人來實現,當然這東芝公司也是年年告狀,三喪和海力士是年年輸官司賠錢,甚至14年又被東芝告商業間諜竊取機密,要求賠償11億美元,最後還是南棒賠錢了事。
不過話又回來,這同樣也從側麵打臉本子奉為神器的終身雇傭製(實際和國企用人製度沒兩樣)所帶來的忠誠度,把本子臉也抽的啪啪響。
就連三喪軍工界唯一還能引以為豪的-50教練機,同樣也是高薪從呆灣挖走IDF骨幹研發團隊,這才有班底同洛馬展開合作,否則南棒怎麼可能突然就有研發噴氣式超音速戰鬥機的能力,那不是搞笑嘛!
眾多韓吹以為南棒企業技術都是南棒自己做出來,但有自己思想的人稍微用腦袋想想,專利技術壁壘、經驗基礎,這些可都是要用時間積累才行。
所以某些人大概是臉部經脈堵塞不通,需要被恨恨地抽兩巴掌,幫他活動一下經脈穴位才能舒服。
回頭再半導體設備問題,這肯定就怪不著人家IB公司,本身IB也不是生產半導體加工設備的,所以開陽在這方麵更多還是得靠國內友商支持,走自力更路線。
如果將半導體行業類比到機械行業,半導體加工設備可以看作機床廠生產的機床,IB公司所能提供工藝技術的精髓,就在於如何使用機床設備製定出高超地加工程序,從而能夠以最高精度、最高效率、最低成本生產出產品。
IB是行業老公司,工藝經驗豐富,開陽這些後來者經驗不足,向前輩學習,這個也是理所應當。
......
從波士頓的喬布斯電腦公司出來,接下來就是汪正國這次來美國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挖人!
沒錯,汪正國這次就是來挖人,隻有挖人才是迅速提升技術競爭力的最佳辦法,目前開陽半導體人才還是急缺,之前還在王安電腦公司時代,老王安大方地從公司抽掉暫時用不上的半導體集成電路人員到開陽支援。
但現在喬布斯盤下王安電腦的整機事業部,原本很多在開陽半導體工作的美國人也都看到希望,目前公司過半的美國籍非華人技術人員都提出回要美國,如果不是汪正國和喬布斯關係好,暫時把這些人安撫下來,恐怕開陽直接就要崩潰。
所以現在也是沒辦法,汪正國隻能再次前往美國發布《求賢令》,希望能夠從美國找一些有誌於回國發展的半導體、電子行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