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緣由(2 / 2)

好在這也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以五萬個彩色像素點去捕捉色彩,其實還差不多可以接受,反正八十年代的彩色照片本就是在國內才剛開始興起,真要是翻出一張八十年代彩色膠卷洗出來的相片,那色彩其實也隻能算是一般。

將八十年代的彩色照片拿來和數字式傳感器捕捉色彩打印的照片做對比,那確實不是同一個級別。

畢竟!這是屬於兩種完全不同的成像方案,最終輸出的色彩當然也會不同,這就是為什麼幾十年後的照相數碼化之後,卻還依舊有人懷念膠卷照片的原因,美其名曰是膠卷照片有獨特的質。

實際嘛,恐怕更多還是在裝逼。

汪正國可以預計的是,基於這次雙攝方案做出來的數碼相機雖然無法達到幾十年之後的成像效果,但要和八十年代國產彩色膠卷相比較,絕對是不會落下風,甚至還會因為其獨特的色彩風格而大出風頭。

屠珍英知道基金會一直在支持電訊工程學院的白斯文教授研發數字式光學傳感器,但這才一年多時間啊,突然聽都已經出成果,這可是大新聞。

“傳感器那邊的進度這麼快?之前公司的技術部門還專門收集了國外的數碼相機研發信息,貌似國外的光學傳感器都還沒能大規模實用化,國內這難道是嗑藥了,還是弄出了什麼黑科技。”

關於“黑科技”法,自然是屠珍英跟著某人混久之後學到的,他覺得這次白斯文教授能取得突破性成果,恐怕還真和黑科技脫不了關係。

那真實情況是如何,此次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取得突破性進展,是否真在背後有黑科技的影子?汪正國隻是笑了笑。

“黑科技咱們先不,國外數字式光學傳感器之所以沒有這麼快就投入實用,原因在於那些巨頭都把目光都放在D傳感器上麵,而那東西的生產工藝、設備都非常特殊,每一次技術更新都需要在工藝、設備上麵投入巨資,並且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看到結果,這就和我們的S傳感器有著本質的區別。”

S傳感器是搭乘著電腦處理器大發展的東風,至少在工藝、設備上一直是高歌猛進,隻要能夠解決傳感器本身的設計問題,產業化就不會存在任何困難。

至於解決S傳感器本身技術局限性,之前的汪正國早就已經和白教授有過交流,降噪、暗電流等問題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決,或許這也能夠算是黑科技吧,畢竟是通過某人的作弊才解決。

“如果我們循規蹈矩,當然不能在最近這幾年就推出第一款數碼相機,但現在我們有取巧的方案,自然要提前很多。”

嚴格來,汪正國在八十年代是不能把雙攝方案稱之為創新,因為膠卷相機時代的雙攝同樣也是百舸爭流,和單反、旁軸並列的雙反相機,差不多就是膠卷相機時代的雙攝。

大名鼎鼎的祿來雙反,這是把雙反相機帶火的老牌子,至於在共和國生產的雙反相機,那就更是多的數不甚數,海鷗、牡丹、珠江、東方、鳳凰等等大廠都有各自的雙反機型。

在共和國相機大爆發的時代,幾乎百分之七十以上相機生產單位都有生產雙反相機經曆,這東西在共和國的知名度也是可想而知,蜀航光學要推出一款“數碼雙反”,被市場接受的可能肯定還是有。

專業的數碼雙反相機在上位麵也不是沒出現過,膠卷時代的王者,柯達就推出過一款數碼雙反。

該型號的上下兩個鏡頭都使用CCD傳感器,其中一個用來作為定焦廣角鏡頭,另一個是倍可變焦距的中長焦鏡頭,焦段為9-117,加上廣角焦距,總焦距變化接近5倍光學變焦,這大概算是幾十年後水果機雙攝方案的鼻祖。

屠珍英不知道這次數碼相機計劃都是些什麼彎彎繞,但她可以問嘛!

“什麼方案,快來我聽聽,現在我真是非常希望能早些看到數碼相機,這肯定是劃時代的產品。”

等到一五一十地把雙攝方案清楚,汪正國自己感覺他已經把口水都磨幹了,但裹在被子裏的屠珍英卻沒能完全理解,瞪大眼鏡表示疑惑,她心裏還有很多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