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王新還沒下定決心,錢伯斯隻得繼續勸到:“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如果隻需要多一顆稻草就能夠幫助IB把王安電腦打垮,那現在的王安電腦也沒有再繼續存活下去的可能了,我們還不如早一些為自己考慮未來。記住,從你給自己取名“王新”的時候開始,就不再是過去的考尼特。”
錢伯斯最後破的這話才是“最後顆稻草”,它壓垮了考尼特王,從此以後,有的隻是王新這個人。
心一橫過後,有些坎兒實際並不是太難跨過:“好,那我就按照你的這個辦法來,開發基於IB-P體係的多語種顯示卡,它肯定會有很不錯的市場表現,隻是我還有個問題沒想清楚,為什麼你自己不做這項目,反而要帶上我一起合作?”
恢複到清醒狀態,第一時間就開始疑惑錢伯斯這次把如此好的創意拿出來合作是什麼用意,他們都是美國人,對於這種涉及到金錢的項目,從來都是利己為主,現在是真心想不出為什麼。
而既然是兩人合作,最好還是一開始就把雙方的問題和疑惑都清楚,未來大家才能齊心協力、共圖發展。
“為什麼?你要問我為什麼這樣做,實際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我現在還是王安電腦公司的雇員,是瑤光電子的E副總,我還沒有完全拋開一切去做這個項目的勇氣,而且你和我不一樣,我有其它選擇,但你隻有這一條路。”
對於錢伯斯而言,他現在拿著王安電腦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人員薪水,在瑤光電子這邊事實上行駛著E的權力,要錢有錢,要權有權,已然是人生贏家節奏,為什麼要冒著巨大風險去給IB體係打工?
王新做IB-P配套的多語言顯卡,他的理由是要向父兄證明自己的能力,這種故事出來會很勵誌,符合美國文化背景下的社會宣傳需要。
但是,如果換成他錢伯斯這個受到王安極為重視的王安電腦公司中高層去做,自然會被宣傳成王安公司的叛徒,沒有任何正當理由的叛徒,這肯定是錢伯斯所不能容忍的,人到中年,求得是一個“穩”字,而非一時之刺激。
鼓動王新出麵去做這事,錢伯斯在背後給方案,甚至還可以投資部分資金,手中拿些股份,這才是最穩妥地做法,到時候不管誰勝誰敗,他錢伯斯都不會吃太多的虧,這是王安電腦IB爭鋒下的風險對衝思維。
錢伯斯能夠在90年辭職離開王安電腦之後迅速開始新的職業生涯,並且創造另一段傳奇,其能力自然不是一蹴而就所得,聰明人並非一定要大器晚成,他們往往都是有跡可循。
再王新這裏,錢伯斯的回答讓他相對算是滿意,也隻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什麼會有這一出,看來他王新確實到了該自立門戶的時候,現在已經沒有其它選擇。
對於創業者這群體,雖然有部分是自己主動選擇,但還有很大一部分卻都是被逼出來的,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誰又會去冒著巨大地風險玩兒創業,那都是忽悠年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