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飛躍(1 / 2)

已經修好了新的科研中心,光機所科研部門可以徹底和破舊的平房再見,各種設備安裝到位之後,自適應光學部門確實很氣派,汪正國見到這位薑總工程師的時候,正好也是他走出實驗室透氣。

單從外表氣質來,確實給人一種搞科研的學術泰鬥之感,不愧是能夠在短短幾年時間之內從一無所有狀態下發展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自適應光學的牛人,後來還能獲選中科院院士,人家確實有資本。

“薑總工,你好!”

難得走出來透一口氣,心情好了之後,話也就很隨意:“哦,你好。有什麼事兒嗎?”

“嗯,是的,我剛才參觀研究所的產品陳列展廳,看到一套彈道相機,想知道所裏現在還有從事這方麵研究嗎?”

提起彈道相機,這就讓薑總工很有感觸,這可是他從事工作以來首次負責整機設備研製工作所研製的產品。

之前雖然也參與研製過很多精密儀器,這就包括用於飛機、火箭和航器軌跡測量,著陸與飛行實況記錄的大型電影經緯儀研製,當年的他承擔該設備的大型方位轉台設計工作,也算是很關鍵的一個子係統。

大型電影經緯儀研製,使他在實際工作中驗證了王大珩提出的大型經緯儀采用摩擦傳動設想,為大型精密跟蹤設備的精密傳動開辟了新路。

而他自己則提出了大型平麵軸係精度理論;提出了一種自為基準的三點法測量大型圓環平麵度,成功解決當時微米級止推軸承無法測量的難題,該方法在同類設備研製中,沿用到000年之後依舊可靠。

電影經緯儀研製,確實讓他暫露頭角,但由於家庭成分原因,在那個特殊年代還是被冷藏起來,甚至從當時國內精密光學行業最頂級的常春光機所轉調到新成立的三線蜀都光機所。

類似這種經曆的大牛從來都不老少,三線建設的很多人,實際都是因為各種原因在當年被原單位排斥,所以他們來到三線,從新開始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來到三線的薑總工還是沒能獲得直接領導一個項目的權力,又持續幾年時間之後,這才拿到彈道相機研製任務,之後才有了在縫紉機折板上翻譯的事情,那時候壓力大、熱情高、責任心重。

好在彈道相機最終研製成功,隨後他又參與光刻機研製,而這多次轉行研製不同類型的精密設備,並且都取得成功,為他研究自適應光學這種綜合了光學、機械、電子、計算技術、材料等多學科的新技術提供了堅實地基礎。

雖然他現在研究的東西很挑戰性,而且成果都還不錯,但薑總工依舊對自己第一次總體負責研製的彈道相機很有感情,他對彈道相機一直都有關注。

“當然,這東西是我們蜀都光機所成立之後成功研製的首個國家項目,現在雖然已經交付使用多年,但它依舊在一線光學測控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

很明顯,之前某人所猜測光機所這套彈道相機已經退出現役是錯誤的,明明人家還是服役中,而且老當益壯!

“那真是再好不過,那我想請問,研究所還需要預研下一代彈道相機沒有?如果有的話,我或許可以提供些建議與合作,從而做出一款顛覆傳統的新產品,保證在性能上能夠有巨大地飛躍。”

時間對每個人來都是寶貴的,不能浪費在無意義的閑聊上麵,汪正國直接明來意,他就是要打算和光機所聯合研製下一代彈道相機,現在需要看薑總工是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