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國慶(2 / 2)

畢竟是大革命之後的第一次國慶大閱兵,汪正國在上位麵也隻是聽這次閱兵會各種震撼,卻萬萬沒想到,他這次他還有機會到現場看看。

84年這次大閱兵,普遍的評價都很高,分列式的克隆人方陣很有氣勢;都是從南疆戰場下來的兵,見過血、有殺氣、劈槍動作很帥。

這些評價到底有幾分可信,汪正國倒覺得大可不必太較真兒,聽聽就好。

首先,對越大規模作戰的時候是79年,而共和國基層士兵服役年限隻有兩年,再加上八十年代的共和國還不停地裁軍,等到84年的時候,還能留下多少當年參與了79對越作戰的老兵在部隊?

最關鍵的一點,在於整個84年的閱兵方陣中,壓根兒就沒有來自南方的陸軍部隊,全都是帝都軍區、濟.南軍區就近派出部隊受閱,然後再加上一些軍事學院的學生,這大概也就齊活了。

當年參與對越作戰的南方作戰部隊,那可是一個都沒有前往帝都參與閱兵,畢竟84年國慶的時候,南方正處於對越輪戰開始階段,部隊要時刻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閱兵什麼的,自然就......

之所以84年受閱部隊精神抖擻,甚至能給人有殺氣的感覺,這還是因為此時的解放軍才剛打贏了越南,全軍上下都很有底氣、士氣高昂,這不管是南方、北方的部隊,大家都是一樣。

再者,84的大閱兵,屬於共和國第一次以電視直播方式把這閱兵展現給全國人民,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自然也更有感覺。

總體來,中斷了十多年的國慶大閱兵再次組織起來,它本身值得關注和紀念的地方就太多,重生一次,有機會到現場看看,自然是高興的。

這次某人之所以有機會前往現場觀看,還是因為之前的軍用護目鏡在對越輪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反正前線的作戰傷亡統計結果是不會騙人的。

護目鏡地推出,可以非常有效地保護前線官兵的視力,再加上蜀航光學本身還又是創彙能手,汪正國本人家庭背景也得過去。

如此,作為國慶閱兵的社會各界代表之一,汪正國和屠珍英都有拿到邀請函,安門樓下那塊兒閱兵觀禮區,這輩子能去一次就值了。

屠珍英當然也對閱兵很感興趣,這次還特意換上之前在美國購買的春秋裝,在一般的情況下,還真就見不到她穿出來。

“行,我知道了。明肯定是高高興興,絕對不會壞了國慶節的氣氛,可惜我哥是看不到這次大閱兵就要出發,他肯定是很遺憾。不過還好,我們帶上了相機,明得要多拍些照片,到時候我寄給他。”

相機這東西,在八十年代也算是一般的中等收入人群必備,要普及率,在共和國還是挺高。

再加上蜀航光學要打算做相機鏡頭,因此公司裏的相機,那真就不要太少,屠珍英順手帶一具來拍照,倒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