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一章:出行(2 / 2)

蘭道夫公司的條件如何,這個汪正國不清楚,也不好立刻否認,隻能先了解:“條件很苛刻?來聽聽,我倒要看美國人到底是打了什麼鬼主意。”

美國現在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老大,冷戰兩極爭鋒當中,八十年代也正處於優勢狀態,大國心態早就形成,同一家來自共和國的公司合作,也不免會居高臨下。

想起之前的事,丁一博內心平穩地敘述著來龍去脈:“這什麼蘭道夫公司是打算直接一次性花錢購買我們的技術授權,知道多少錢沒?就五十萬美元而已,這點錢簡直是打發叫花子。我當然沒能同意,隨便接觸之後,就讓對方走人。”

八十年代的五十萬美元實話也不算少,而且軍用護目鏡的技術含量也不見得有多高,美國工業基礎很紮實,對照著相同設計,不定最終的產品還要更好一些。

按照這情況來,五十萬雖然有點少,但也可以談,正常情況下還沒必要直接趕人。

想來這真正出問題的地方,還是美國人忽略了蜀航光學軍用護目鏡的品牌效應,這畢竟也是獲得了德國紅點大獎的工業產品,那影響力絕對是杠杠的。

“我大致明白了,看來美國人的麵子還是很能繃的住,那就讓這蘭道夫繼續繃著好了,我們選合作者又不是非它不可。”

此時的蘭道夫公司拿到美國空軍的護目產品供應訂單,作為剛出道就紅透半邊的當紅生,人家確實有理由自傲,但與此同時,美國的同行卻並沒有放棄軍用市場。

腦中略微思索一番:“蘭道夫公司現在風頭正盛,就算同我們合作軍用護目鏡,那也隻是錦上添花,無非就是繼續擴大其在美國軍方的市場份額,所以他們給的條件很苛刻。那好嘛,我們這就和它的對手去談談,博士倫、A光學都要試一試。”

A光學向來是立足民用市場,一般很少拿到軍用訂單,所以這次不報太大希望。

博士倫公司不一樣,這是最早開發出軍用偏光太陽鏡的公司,在軍用市場有著十分悠久的曆史,在七十年代末期被蘭道夫把市場搶走,恐怕現在正準備想方設法找回場子。

相對而言,這時候蜀航光學找上去合作,那就是雪中送炭,將軍用護目鏡這東西遞過去之後,絕對可以讓博士倫重新找回年輕時的自信,再次做回真男人。

“找美國的其它光學公司合作?這確實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不過我這邊暫時沒法抽身開來,這樣吧,反正珍英也休假有半個月時間,可以讓他回來上班,本來這種對外大客戶洽談都是她在負責,對路。”

這倒是個不錯的想法,讓屠珍英去美國談這次項目,對於年輕人都算是不錯的曆練,未來才能跟上汪正國邁向國際的腳步。

“有道理,我這次跟她一起去,正好美國那邊還確實有些事要做,就一起處理了,免得過段時間又往太平洋對岸跑。”

這年頭,真要做微電子行業,如果不到美國去“朝聖”一波,顯然也不能算是合格的從業人員。

不管出於哪方麵原因,美國之行確實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