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都軍區的動作非常迅速,雙方一旦確定下合作意向,第二就帶著指定軍工廠的負責人前來,首先一看就是個典型的軍人形象,這差不多也能夠算是部隊所屬軍工廠和工業部管轄軍工廠之間最大的差別。
各大工業部所管轄軍工廠隻是生產的產品涉及軍工,其它和普通工廠沒什麼兩樣;而軍隊所管轄的軍工廠,可能基層工人不一定是軍人,但中高層的管理人員就一定是軍隊編製,也就是到兩千年之後才逐漸縮減這部分編製,畢竟自86開始的裁軍大潮算起,幾乎每一任新領導上台都要裁軍,有裁撤作戰部隊的,但大部分還是對這些非作戰部隊卻又占軍隊編製的地方下手。
對於軍隊所管轄的軍工廠,汪正國倒是比較好話,確認對方能力之後,直接就給了三塊五毛錢一副鏡框的采購價,反正軍隊所屬的兵工廠不用給國家上稅,除開生產成本之後就全都是盈利。
起來,蜀航自己生產鏡框,成本甚至可以低到一塊五左右,但蜀航目前的產能不足,生產鏡片所帶來的高額利潤是遠遠要比鏡框來的更多,鏡框生產擠壓本就緊張的產能,因而相對成本就遠不止這個價,那至少是十塊錢以上。
現在按照單價三塊五來核算外包,雖然是給對方留下了兩塊錢的盈利空間,若是工廠管理得力,把單副鏡框的盈利控製到兩塊五也不是不可能,表麵看起來是蜀航高價購買鏡框,但外包鏡框之後所付出的成本和產能提高所帶來的收益,兩者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對於這樣的結果,對方顯然已經很滿意,這是每月都能拿到兩萬塊錢的盈利,雖然不能發大財,但加上廠子原有的其它業務,養活上下還是夠用了,何況這蜀航光學還在不斷地增產,以後的鏡框外包隻會越來越多,抱住這棵樹,往後就沒有不發達的道理。
也不是不知道蜀航一副墨鏡的盈利空間有多大,光是通過護目鏡的成本就能大致估算出墨鏡的成本,但這是人家手裏頭獨有的技術,現在自己還是本分一點,保證廠子不被餓死就行,反正廠子經營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得過且過吧。
蜀航派出相關技術人員一起,直接前往軍工廠做生產技術改造,起這PA樹脂材料,其實陸軍部隊也有使用,典型的坦克駕駛員視野鏡就是樹脂材料製作,而且這種東西消耗量不大不,通常稍微大型點的陸軍重型軍械維修廠都有批量作坊式生產能力。
用於坦克駕駛員視野鏡的PS樹脂材料性能一般,甚至還比不上老式戰鬥機座艙蓋用料厚道,但鏡框這東西對材料要求極低,不需要任何透光度,隻要堅固就夠了,所以將現有坦克視野鏡生產工位改一下,由蜀航提供模具,最多幾時間就能投產。
隻是這種規模的作坊式產能,一下來也別想突破三位數的產能,而這絕對是不能滿足蜀航龐大地需求,要想上規模,唯一的辦法就隻能是擴大生產線,不過這就不是蜀航的事,看對方自己安排。
......
國內市場的軍版護目鏡已經成功打入軍方采購清單,相應的約翰也到了蜀航,按照之前雙方約定好的,蜀航用一時間所生產一千副歐版護目鏡早就裝箱打包完畢,驗貨之後雙方愉快地交接完成。
“汪,我必須要對你們的效率豎起大拇指,你讓我看到了現代工業應有的高速生產效率,僅就這一點來,你甚至已經超過了英國的同行,他們要是知道肯定無地自容。”東西保質保量交付,約翰自然不會吝嗇自己的誇獎,反正以後還不一定什麼時候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