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暢談(下)(2 / 2)

現在這個問題被拿出來,汪正國倒是有些驚訝,不過很快就釋然了,這其實也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隻要思維上能突破局限,答案很簡單。

“美蘇兩種截然不同的材料路線,現在看起來是各有優勢,但隻要多分析一下,就會發現蘇聯走進了一個死胡同,聚氟代丙烯酸酯雖然強化了耐高溫能力,但它的缺點是硬度,耐磨性差,長期日照之後還會改變材料性質,所以蘇聯采用了矽酸鹽玻璃加聚氟代丙烯酸酯複合材料路線,這種座艙蓋比較厚重,對於飛機可不是什麼好事。”

顯然,文總師也並不清楚蘇聯的座艙蓋技術路線是這麼搞的,以前也僅僅隻知道蘇聯的座艙蓋是采用了PA材料的分支,克服了PA材料原有的缺點,沒想到新材料又帶來新的缺點。蘇聯人居然開曆史的倒車,把矽酸鹽玻璃又拿出來做文章,這簡直是......

頓時發現,汪正國在大學還是學到了一些東西,至少在光學工程方麵,已經比自己這個飛機總設計師好了很多,倒是可以再看看,若是不錯的話,完全可以把汪正國留在蜀都所,畢竟新殲的研製,在各方麵都需要新技術支持,座艙蓋就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你的這個我不太清楚,但我相信你作為這方麵的專業人士,又跟著你們教授一起做了好幾年的科研,還應該是有真材實料的,那你就繼續美蘇之間的技術路線差異,我再繼續聽聽。”

到工作上的事情,文總師一下就來勁,在火車上本來也沒什麼事兒,不如就聽聽光學工程方麵專業人士對戰鬥機座艙蓋的看法,這對於新殲的研製還是很有用處,任何有利於新殲發展成熟的技術,文總師都感興趣。

這情況,不繼續下去肯定也不行了,汪正國幹脆就放開話匣子,也不擔心有些新思維出來能不能接受的問題,反正文總師的新殲項目就是以大膽激進為主,想來他也不會介意自己的座艙蓋材料路線。

“蘇聯路線走下去肯定是死胡同,但美國P材料路線也不見的有多好,畢竟P材料長期暴露於紫外線中,會有發黃、耐磨性差、易溶於有機溶劑等缺點,而這些缺點又恰好是PA材料所能夠彌補的地方,因此我大膽地推測,未來的戰鬥機座艙蓋材料有很大可能是P/PA材料複合製造而成。”

話起來很簡單,也不過就是上嘴皮碰下嘴皮的事,但相關技術做起來就非常困難,即便汪正國知道這種複合材料是未來的趨勢,它甚至被用到了F-戰鬥機座艙蓋的製造,可做起來又談何容易。

不同的樹脂材料複合製造,傳統方式采用層層疊壓製造,但這種方式成本高的可怕,更何況還是座艙蓋這種複雜曲麵造型,因此要用於大規模製造幾乎不可能。

這時候就要求一種新的低成本加工製造方案,而這種方案一旦成功,意味著未來四十年以內,座艙蓋的材料加工就算到了世界最頂級水平。

可惜的是,現在共和國連基本的航空級P材料都還沒突破,更談何P/PA材料複合材料的加工製造。

況且即便是有了能夠將兩種材料複合起來的工藝,也還遠遠不夠,要將這種複合材料加工成戰鬥機座艙蓋複雜的曲麵,又需要相關的材料成形工藝,同樣又是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