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教授驟然間聽到汪正國這話,想都沒多想,直接就笑了,這個學生還真是不知道情況就亂,要是這些項目那麼容易就能申報到,自己就不用如此愁眉苦臉,某種意義上來,這時候的蜀大在光學工程科研項目資質上,還真不怎樣。
“你這話的就隻是表象而已,真以為科研項目就那麼好申請?你看看,就我們這實驗室,頭上花板動不動就掉一塊水泥下來,地麵也是坑坑窪窪,甚至連這些設備動不動就要罷工。而這次新項目的申請,都是要審核實驗室硬件的,我們這是百分之百的過不了。難啊!”
這又才回到辦公桌前麵,還招呼這汪正國也坐過去,看樣子教授今的心情確實是不太好,想找個人擺談擺談,而實驗室裏麵唯一的一個學生兼助手,自然就是他話的目標了。
將麵前的一份文件毫無保留的推到汪正國的麵前:“你自己也可以看看,就現在這項目,若是能夠申請下來的話,我們實驗室肯定能夠迎來鳥槍換炮的大發展,但是我現在也犯難了,咱的基礎硬件設施不足,所以沒辦法!”
對於這份文件,汪正國是沒有必要細看,也隻大致看了一下標題之後,就往後麵項目申請資質方麵投入重點關注,而這好幾頁的資質要求甚至都還沒來得及看完,汪正國就直接不用再看下去了,光是實驗設備要求一項,直接就把現在的光學實驗室拒之門外,更何況後麵其它的相關要求,這也難怪劉教授如此鬱悶。
回過頭再看項目課題:樹脂透光材料在精密光學鏡片領域的製造工藝。
課題很大氣,聽起來就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甚至就連汪正國都對這項目感興趣了。特別是看到樹脂材料鏡片的時候,想起自己上一世鼻梁上的大啤酒蓋,那都是各種莫名心酸,好在現在這具身體居然視力還挺好,這也是汪正南唯一感到高興的地方。
再看這個項目的時候,就不得不承認它對汪正國很有吸引力,之前汪正國跟著劉教授已經做過關於矽酸鹽玻璃的鏡片快速研磨的項目,所以汪正國昨就想著將技術實用化,以學校三產公司的名義整一個普通的光學鏡片廠出來,生產一些消費級眼鏡鏡片什麼的,還是大有作為。
現在又有新項目要在樹脂透光材料上下功夫,用樹脂透光材料做精密光學鏡片,這簡直就是神來之筆,相比傳統的矽酸鹽玻璃而言,樹脂材料來做眼鏡鏡片,實在是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從成本、透光度、重量上來,都是完勝!
若是這次真的能夠把樹脂鏡片做出來,汪正國就一定會把眼鏡鏡片這個行業做出來,有樹脂鏡片這一核心技術做底牌,那絕對是神擋殺神,現在市麵上的普通矽酸鹽鏡片的眼鏡,還能有什麼競爭力可言。
對於樹脂鏡片,這東西汪正國太熟悉了,上輩子作為深度近視的人,每一次配眼鏡都是艱難的選擇,在玻璃和樹脂材料之間,汪正國還特意找了資料看看兩種材料的區別,這才知道樹脂光學鏡片大規模進入國內,那都是九十年代之後了,而且那時候還是國外眼鏡巨頭以進口方式帶進國內,而在國外市場,實際上早在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實用化。
樹脂材料來做透光部件,這個是很早就得到了業界認可,便宜、耐用、不易碎,容易製造,這些都是它相對與傳統矽酸鹽玻璃的絕對優勢所在。
國外通過六七十年代的研究,在樹脂材料技術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國內在這方麵,實際上也就僅僅是局限於普通的廉價透光材料領域,在高端一點的精密光學器件上麵,現在國內還真就沒有誰敢用樹脂來製做,這些都是基礎科學技術落後所造成的原因。
現在國內撥亂反正,為了要追趕先進水平,從學校的科研層麵來研究國外六十年代的樹脂光學鏡片技術,這也無可厚非,八十年代的國內科研學術界都是這樣,唯一的目標就是趕快補上六七十年代落下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