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當朝風國唯一的公主,我母後,是當朝唯一的皇後。在這偌大的皇宮中,除了我和母後,就隻有父皇和皇祖母我們四個主人。若從我出生之日來算,就算我一天住一處宮殿,等到我十五歲及笄,也還未能住完。
但在我出生前十年,有一場舉國動蕩的漢水之亂。
那年,我皇祖父巡幸西南,父皇以太子身份隨行。不料,蜀王容國公-石容,在漢水口陳兵三十萬,勾結夜郎族,沆瀣一氣[hàng xiè yī qì],可謂是“恭候”皇祖父的大駕。
事發突然,皇祖父一行隻好遁入定康草原。也是在那裏,不偏不倚的遇上了奉旨在定康剿匪的當時還是無名小卒的祖父。
白日裏他們躲在茂密草叢中,一動也不敢動,就算如若運氣好一些能遇著個小山丘,在洞裏躲一會兒。隻有晚上天到三更天,祖父才可以稍微覺得安全放心一點,帶著皇祖父穿梭在這荒無人煙、廣闊無垠、沼澤密布和呼嘯的風中夾雜著的淡淡狼嚎的定康草原。他們其中走了整整三個月,才走到了都城,那座環植芙蓉十萬株的芙蓉之城——臨安。
後來,祖父成了定西將軍。蜀王石容知其忤逆犯上,作亂西南,罪不容誅,自縊死,留一孤女漂泊在外,名曰悅蓉。
皇祖父又派一使臣名曰李安於夜郎,夜郎歸降。
但史書上卻留下了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滇王與使者言曰:‘風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風廣大。”今世簡笑謂之“夜郎自大”
再然後,母後以側妃之名分入太子府。祖父雖為將軍,但終原為無名之卒。可幸是當時還位居太子的父皇娶了母後後未再娶她人。
但不久後,一日,皇祖父走入環城的芙蓉花海,便再也沒有蹤跡,至此杳無音信,隻在宮內留了一道聖旨,以雲遊四海為由退位,傳位父皇。翌日,父皇繼位。
他們所不知道的是,皇祖父還在宮內藏了一支琉璃鑲花鎏紋金步搖,簪挺(簪杆)有一行小小的字,是“僧遊雲隱寺,寺隱雲遊僧。”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注釋:
1、及笄[jí jī]
及笄,漢語詞語。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2、沆瀣一氣[hàng xiè yī qì]
【解釋】: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出自】: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3、五更
古代中國民間把夜晚分成四個時段,首位及三個節點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一夜有五更,即、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19-21點。二更:21-23點。夜半、三更:23-1點。雞鳴、四更:1-3點。五更:3-5點。
4、每和每一時辰都相當於現在的2小時。
5、夜郎自大
[釋義]:夜郎: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
夜郎自大”意思是夜郎自己認為自己的國家是最大的國家。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本文用其典故,而將漢改為風(國號)
6、翌日[yì rì]
翌日:指第二天。明日,明天。
[出自]:文天祥《指南錄·後序》: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近義詞是次日,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