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無條件地賦予愛心
無條件的愛就是不附加條件地熱愛孩子。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我們都與他們在一起。這正是孩子們需要感覺到自己真正受到尊重和珍惜的那種愛。務必保證你賦予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是確保無疑的,因此無論如何孩子知道你愛他。
③專心地、尊重地傾聽
孩子說話的時候,放下手中在做的事情,集中注意力,聽他要告訴你些什麼。這樣,孩子才會覺得你真的珍惜他的意見,並且想要聽聽他的想法。
④全身心地傳遞尊重,而不僅僅口頭說教
是不是說了謝謝,才有餅幹吃?是不是要說對不起,才可以看卡通?是不是要喊伯伯好,才有大人的好臉色?有些父母親可能會疑惑,這樣會不會讓孩子學得很“勢利”,為了得到這些獎賞,才做這些“有禮貌”的行為?禮儀行為本來就是應該的、發自內心的,如果用一般教養的賞罰方式教小孩,是否會讓孩子覺得這些表現是為了換取某些利益?
愛人、尊重、關懷、有禮的行為,當然不是要換取好處。其實,不論教導孩子什麼,你所采用的賞罰,沒有一種是為了利益交換!平常,你就必須讓孩子知道,任何獎勵都是出於對他的關愛和讚許;處罰,是因為你想認真地對他表示,這樣做真的不好。如果隻是“你聽話就給你買神奇寶貝”、“你不禮貌就不給你看電視”,的確很容易讓孩子直接將這些行為認知與自身利益連結,以為這是和爸媽之間的交易。不論獎勵或是懲罰,最好都能夠給孩子一個“正當”的理由,嚴肅而且誠懇,先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行為的影響及嚴重性,同時這些賞罰約定不是無端的、可以隨著爸媽的心情商量改變的。
⑤樹立正麵的自我概念
給孩子貼上“膽小鬼”“笨蛋”等標簽會大大降低孩子的自尊,讓他們天天想到自己沒有用。不管這些叫法是真的還是假的,孩子聽到就會信以為真。因此,隻能建立肯定的自我概念的標簽,使用標簽時有一條規則要記住:如果綽號不尊重人,最好別用。
有的父母在對待殘疾人時有一種鄙視的神情,常把盲人叫做瞎子,把一隻眼睛失明的人叫做獨眼龍。還有的父母喜歡叫別人的外號。這些不尊重別人的行為都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有個父親帶孩子去學校報名,對老師說:“喂,報名。”孩子也很快學會對教師、同學喊“嗨”、“喂”表示招呼。
⑥經常向孩子訴說關愛和珍重他們的原因
你越是向孩子表示愛他,他就越會珍重和關愛自己。因此,經常告訴孩子你愛他,但是也要告訴他你愛他哪些方麵,並表示因為他是你的孩子而感激他。“我愛你,因為你很善良。”“我愛你,因為你很有禮貌。”千萬別以為孩子知道你心中對他的感情就不說,記住一定要告訴他。
教導孩子適當的行為舉止、有禮貌地對待人,采用適度的賞罰,還是非常可行而有效的方法。最好的獎勵,就是爸媽的愛與讚美。往往,爸媽的注意與情意,便是引發小小孩學習的重要動機。這對孩子有極大的鼓舞,也是建立信心的重要來源。請記得告訴他:“你已經有能力讓別人覺得舒服呀!”而當他真的做了一件不錯的事,也請別吝於說一句:謝謝你!當知道這些有禮的行為舉止的價值,孩子將會十分樂意再做一次,學會體貼的能力。
⑦與孩子待在一起其樂融融
幫助孩子感受到尊重的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知道你與他在一起樂趣無窮。與孩子共度休閑時光,這樣你就會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也隻有在這上麵,你才能讓他知道你多麼愛他,尊重他。
⑧當孩子有不禮貌的行為時,及時地製止他
當孩子的行為不正確時,要及時地製止他。如果教育還不能讓他改正不好的行為,尤其是當他的行為確實已經有害或危險時,更有必要采取這種措施。孩子有時會用語言或動作對其他人造成攻擊或傷害,此時強力的阻止和懲罰是必要的。隻要你保持認真的態度,即使隻使個眼色、做個手勢,都會讓孩子清楚知道,事情不對了。可以將他帶離現場、然後陪他好好想一想,比讓他一個人麵壁思過來得有正麵意義,並且記得與他講清楚說明白,究竟為何不好。
尊重、關懷、善良的道德價值觀,才是孩子從這些獎賞處罰中要學到的。最好的教育,其實是孩子自身的感受和經驗:他身邊的重要他人,是不是正如此地互相對待?是啊,吃餅幹前是說了謝謝,那是因為,我真的想謝謝你,跟我分享了這美好的東西;是啊,看卡通前是說了對不起,那是因為我真的很不好意思,打斷你正在看的節目;是啊,你喊了“伯伯好”他很高興,那是因為,他被關心,心裏很溫暖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