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已經死去的兩個同伴的糧食帶和準備回登州的小四身上的糧食帶一起悲傷,三個人就分開了。小四隻帶了兩個娃娃幣,空著手回登州。
這些山賊身上沒有糧食,隻有一把大刀片子。其它人都是拿著棍棒。兩個人保住竇惠撕咬,也被他一膀子甩開。實在沒有多少體力。最強悍的山賊頭子,也經不住竇惠一拳頭。根本不是一個等級。從旅順出來十多天,竇惠就開始後悔,因為他們從一日三餐變成了一日兩餐,最後一天隻能吃一餐。他們身上被的糧袋和幾枚娃娃幣足夠他們一天一餐吃飽。可是這裏的老百姓隻能在野外挖草根和野菜,一天隻吃一餐吊著命。
這樣的人能打贏竇惠他們幾個嗎?
根本打不贏,可是他們沒有辦法,隻能拚命,十多個人才拚死了兩個同伴。這是該高興?還是該悲哀?
也正因為這樣,竇惠判斷他們的妻小離這裏不會遠,而且已經到了絕境了。
山東南部,從劉承祐還活著的時候就開始準備戰爭,開封事變之後,對百姓的盤剝加劇。竟然連農時都誤了,徐州拚死一搏,總算是拿下了海州。海州,李弘冀建設得不錯,因為在李弘冀看來,一個弟弟李從嘉那是文采飛揚,自己趕不上。一個弟弟高繼衝,那是治理地方舉世無雙,自己也趕不上。但是趕不上是趕不上,總不能差太多,何況高繼衝還是不是給自己一些照顧?大運河兩岸原本就是最富裕的地方,要是弄得民不聊生,那還有什麼臉麵?
李弘冀真正掌控的底盤是江都府,海陵和楚州。泗州、海州是後來接過來的。淮南其它地方李弘冀管不上。李弘冀接管淮南一年的時間,是真心真意要恢複經濟民生。
而郭榮從舒州大舉東進,反而便宜了徐州。徐州才不至於崩潰,隻是這種情形下,還能支持多久?
周訓在黃縣就沒動身,大量的流民進入登州,黃縣首當其衝。
周訓沒有阻止流民進入,畢竟渤海王到了登州,解散了軍隊,他還有存糧,也不用為糧草擔心。登州的冬播和春耕也都完成的不錯,周訓吃得下這些流民,當然,不可能像渤海王那樣一日三餐。一日一餐飽飯還是能夠保證。如果是小孩子,那還要算上渤海王免費供應的一餐,所以是一日兩餐。
除了登州自己接納以外。渤海王還在“移民實邊”,前往高麗羅州和耽羅的人沒有任何限製。糧食供應比登州還要稍微富裕一點,不過主要是肉食,魚肉。習慣吃大米的人可能不習慣,但是口味算什麼?能吃飽,足夠營養,至於米麥,現在正是春耕季節,種就是了。
周訓要保證的就是這些流民不至於在路上餓死。
這不容易,非常不容易。
竇惠和兩個道長,加上陸續彙集過來的人扶老攜幼到達黃縣時,跪地痛哭。
淮北,老百姓經過了一個冬天,到現在實在熬不下去了,這就是令人絕望的青黃不接的春荒。登州在短短的十多天的時間內,就湧入了近三萬流民。而萊州,密州加起來也不過十五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