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贇沒有派人與高繼衝聯係,而是派人找了周訓。周訓告訴使者,國內怎麼打渤海王都不會管,因為他是國內的事情。渤海王的敵人是遼國和高麗,表明了渤海郡和登州中立的態度。
渤海郡,總算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期。
二月,旅順到大連的鐵路總算是通了。
不過由於蒸汽機車和調度係統,電報通信係統都存在問題,兩地還是以貨運為主,隔一天才有一班客運列車。
就算是隻有貨運,也讓來往大連和旅順的航運壓力大減,多出來的運力轉向了長島縣和高麗沿海的島嶼。
於此同時高麗王王昭把女兒嫁給石重貴,兩國正式結盟。晉國與渤海郡邊境磨擦太多太頻繁,渤海郡這邊也太“霸道”,所以晉國倒向高麗也是正常現象。而以前答應的在晉國修建港口的協議也作廢了。
中原殺機四伏,南唐與後周躍馬江淮。大批的士子不再往南逃,而是往北到達登州。旅順和大連的蒙學與學院裏麵慢慢不再冷清,連醫學院坐滿了南方來的男女。軍事學院的常駐學員總算到了一千人大關。這些學員一般在三個月新兵訓練後就下到連隊,再看表現抽調部分會學院繼續學習。
渤海師正式任命兩個團的團長,一個是在金德縣和千山縣的一團團長李錦,一個是在來遠縣的二團團長元光。下麵的幹部除了參謀,也基本定下來。參謀仍然是學員們輪流著來。
登州沒能考上的人,一部分乘船前往耽羅,一部分想辦法進入蓬萊縣和長島縣。
耽羅,早晚要被渤海郡收入囊中,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而耽羅可沒有什麼考核,那裏文化落後,中原的士子去了,耽羅星主當上賓看待。蓬萊縣和長島縣,人口很少,有時海島,管的也不嚴。因為沒有辦法太嚴。但是島上有蒙學和掃盲用的預備學堂,裏麵先生是旅順師範的實習生。用的是渤海正規的教材。隻要到了這些地方,今年考不上,明年也考不上嗎?
所以這些地方都是打擦邊球,能夠當跳板跳入渤海王治下的地方。
人是一個懂得變通,適應性很強,喜歡鑽空子的動物。
除了這些人,從江陵通過商隊不斷有少年被送到渤海。這些平民少年接受的是新式教育,科室就算是孫睿永想要改變舊思想,現在也做不到,因為他要搞銀行,仰仗的就是那麼財主們。而這些少年還是受到了啟蒙,年紀又小,也沒有什麼能力。
渤海王的名氣也比他大。不找機會往渤海走,往哪裏走呢?
而且在江陵,舊勢力正在反撲,他們會吃掉高繼衝給他們帶來的好處,而把危險的因素盡快撲滅在萌芽之中。沒有人強行推進基礎教育,儒家會迅速控製教育資源。
所以江陵對渤海的人才支持,不會維持多長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