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2)

俞老家主略作思量“我三兒俞立如今也需要平亂將軍一職樹立軍威,日後好接管我俞家兵馬,既然王老頭也有意,那我再加一千步卒,這個平亂將軍就要跟你王老頭爭一爭了。”

王老頭還是一副不服輸的樣子“爭就爭,還能怕你不成,老規矩,五天後,城東練武場比武切磋,兩家各處三人,誰打贏了誰家得領兵權。”

不大會兒功夫,東郡城裏最有地位的四個人相繼離開酒樓,陸掌櫃親自親自送上馬車,司徒允有意無意走在最後,斜瞥了一眼酒樓裏幾個四十歲左右的權貴,笑容裏透著一絲玩味,估計是曾經他們跟司徒允有過不愉快的事發生,陸掌櫃跟在身後直冒冷汗,無論是司徒允還是其他幾個人,哪個不是有權有勢,哪個是自己能惹得起的?真要是起了衝突,無論誰吃了虧,他這個酒樓掌櫃都得跟著倒黴。

雖說司徒允停了幾回,卻也沒做什麼多餘的事,跟身後的掌櫃告辭一聲,坐入馬車離去。

回道府中,俞老家主返回自己房中,精力迅速下降,臉上寫滿了疲憊。侍女本想上前給老家主揉捏一番解解乏,卻不曾想老家主揮手示意侍女出去,俞良漢卻被老家主留了下來。俞良漢起身前去走向火爐,添加了少許炭火,加大一點火候。老家主看了一眼站在一邊的大兒子俞陣,伸手示意他坐下。

俞陣已過不惑之年,卻絲毫不見老態,年輕時候更是風流倜儻,才華橫溢,是當時跟司徒允同等的大才子,對其一見傾心的女子不知有多少,之後更是娶了東郡有名的美人。俞陣不僅會擺弄詩詞歌賦,在武道一途上也是小有成就的,整個俞府雖沒有宗師坐鎮,可卻又三名一品武夫,除了義子俞良漢,還有身為武將的俞立,就剩下現任家主俞陣了,可謂文武雙全,老家主對他極其看重。年輕時候的俞陣更是結交了許多的公子哥兒,那些公子哥現在也大都在各自家族有一定的地位,而立之年接手家主之位,逐漸變得穩重,開始掌控整個俞家。

俞陣做事很是穩重,此時更是不主動問起四家商談的結果。

這位活了一甲子多的老家主收回視線,攏了攏袖子,開口道“今天四家商談,有兩件事出乎我的意料,一是司徒老家夥沒去,二是王老頭下了血本要平亂將軍頭銜”

俞陣聽聞此言微微一驚,這幾句話透漏出的信息量有點大,四家密談,司徒老家主沒去,可四家裏缺不了司徒家,那司徒家誰去了?俞陣想起一個名字‘司徒允’,對於這個跟自己同屬東郡昔日大才子的人,俞陣可是熟悉的很,既然熟悉才更重視,才更吃驚,才過不惑之年就已經完全接受司徒家了嗎?可自己還完全當不了家啊!!

雖說俞陣對於此事略微有些驚訝,卻也是可以接受的。可王家花大代價換領兵的平亂將軍頭銜,確實為何?風光?不可能的,王家老家主也是老謀深算的人,怎麼會為暫時的風光去動用王家底蘊,此事肯定是有什麼隱情。

俞陣有些茫然,輕生問到“難道眼前謀劃之事會有變故?”

老家主輕聲道“此次鄴城集結了五六千兵馬,並不算什麼大事,可王家出兵一千八百人,更是有五百騎兵,三百弓弩手,確實是值得我們慎重謀劃。”

俞陣不僅咋舌“一千八百人!這手筆可不小了。”

老家主略作思量“如今加上守城軍,我們東郡這次集結了不下七千兵馬,更是有一千五百精銳,對上鄴城區區六千兵馬穩勝,難道王老頭知道穩勝,才下血本,爭一個平亂將軍頭銜,可調往鄴城的三千兵馬作戰能力並不強,鄴城軍本就無意跟兗州死磕,也就是做做樣子,最後不了了之,到時候沒打仗,這個平亂將軍也就不值錢了,更攢不下威信,這樣看來,無論怎麼盤算,王家這次也沒有大便宜可以撿,可越是這樣,我就越不心安啊。別看現在我們俞家在東郡城勢大權大,在這戰亂時代哪來的安寧,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墜入深淵,翻不了身,我隻有謀一城之才,竭盡全力也隻能保家族不衰,眼光看不那麼長遠,才更是擔心,生怕此事看不透徹,錯過讓俞家飛黃騰達的機會,更怕讓俞家覆滅啊!”

俞陣小聲問到“難道王家此次誌不在東郡?”

老家主不置可否,輕聲道“我與王老頭也打了幾十年交道,他沒那麼大本事,守成之才而已,沒那麼大能力就怕背後有高人指點。當年青兗王趙啟不也隻有一城之地,隻是深謀遠慮,懂得蓄勢,等到時機成熟,便迅速起勢,割據一方,最終占據青兗兩州之地,成為霸主”

俞陣試探問到“我們跟他王家爭上一爭?”

老家主點頭道“約好五天後城東練武場比試三場,我們與王家誰勝誰得平亂將軍。良漢與你三弟打前兩場,贏了最好,若是平局你打第三場,務必把這個平亂將軍頭銜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