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無所不能的語言技巧(5)(2 / 3)

2誠實語言打動人

也許我們可以拿《仙履奇緣》的故事打個比方:心中無誠意者,就像灰姑娘的兩個姊姊,華服豔妝其表,仍未能掩其原來的缺點;以赤誠之心生活著,即使汙垢其麵如灰姑娘,也有揮之不去的好運道,人見人憐。

我們看過一些雄辯家的演說集,覺得文章篇篇精彩,令人拍案叫絕。但三言兩語便見熟悉的語調,到最後抽去那些個眼熟的詞調,竟似一盤散沙,不知從何拚湊起來?給我們的感覺就像豪華大餐中虛有其表的美食,索然無味:那些書不過是名人名句的排列組合罷了。就像濃裝豔抹的摩登小姐,卸去入時衣衫與層層彩裝,是不是如平凡女子般,毫無特色?你一定聽過東施效顰的故事。在此還有一個鮮活事例:

有位先生應邀到某大學演講,開場白的第一句話:

“某某大學是我心儀已久的最高學府,也是我的第二故鄉。”

當他說出“某某大學是我的第二故鄉”後,一時之間像流行感冒般,極其風行。大家知道這個人是此校校友,當他舊地重遊時,穿過校園一草一木,確實感到青年時代的種種已成過去,今昔之比讓他不由自主的發出肺腑之言:“某某是我的第二故鄉”,大家也認為這是一句相當精彩的話。

然而這位先生此後每到母校,都會說:“某某大學是我的第二故鄉”。據說他至少重複三十次以上,頗令人懷疑的是他說話時的心態。也許頭一次確實有“某某大學是我第二故鄉“的感覺,可是重複到第三十次時,未免流於造作,難道每一次返校,心情仍是初回校園的新鮮感嗎?我們敢說再三地反複,絕非由衷之言。雖然一度成為所謂的“名言”,但過分使用會使人感覺麻木,變成脫口而出的台詞,聽者亦將之當做陳腔濫調般,左耳進右耳出,毫無感動之情。

不誠實的語句,就像蠶蛻下的皮一般,沒有任何生命力。

每當有人問起偉大的演說者,我們都會毫不遲疑地回答:“美國總統林肯”。

平心而論,林肯不是能言善辯者,他不像一般雄辯家可滔滔不絕的講,也不會天南地北東拉西扯以表示他的博聞強記。但當你用心讀林肯的演說集,即可發現他最珍貴的特長是樸實,在簡樸言論中,洋溢著無限真誠。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理論,並非為了使演講動聽而刻意想出來的,這幾句話是林肯祭吊美國無名英雄之墓時,有感而發。

當他站到演說台上時,先放眼四周在場人士,男男女女聚集了幾千人,這些人有失去丈夫的新寡者,有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傷心老爹,還有失去慈父的孩童……看到這些人,他內心之憂無以名狀,不知不覺就道出發自心靈深處的話:

“我們從政者,到底要做哪些事情?所謂政治,究竟指何而言?大家選出我們來為各位謀幸福,為人民爭取幸福,乃是我們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的政府,應該做到民有、民治、民享,才是真正的政治……。”

在這曆史性的一刻,新聞記者隻是漫不經心地記下一字一句,以完成例行公事。但當他們回報館整理時,卻注意到這些言詞有股奧妙的深意,鏗鏘有力而令記者們歎服不已。

民主主義這個名詞,已被人用過千百萬遍,林肯總統這篇精辟演講詞,卻足以視為闡述民主主義的說明書。可以說一直到林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諾言,才言簡意賅地點出民主主義的本質。

真正的語言來自於肺腑,來自於真誠與誠實,有的人會欺騙人,但永遠欺騙不了所有的人,一言戳穿,人格便蕩然無存,不管詞語多麼華麗最終還是會失去朋友。

每當我們到高級百貨公司或餐廳去,總可在電梯口或門口看到穿著製服的小姐,不斷地說:“歡迎光臨”,或離開時說:“謝謝”。聽在耳朵裏,是否會想:他們真的誠心歡迎我們?

不管來賓如何反應,她們依舊重複著“歡迎光臨”“歡迎光臨”“歡迎光臨”,連瞄都不瞄你一眼。她們甚至像在對自己的腳尖說話,如機器一般反射著四個字。

我們試舉這麼一串話:

“歡迎光臨,今晚要吃點什麼菜?歡迎光臨!買條毛毯吧!歡迎光臨,你瞧那張苦瓜臉般的人又來了!歡迎光臨,好啊!吃份生菜沙拉也好。歡迎光臨……”

讓人搞不懂她們對誰說話,也許真沒有顧客聽進去的誠意。她們以為顧客充耳不聞,想說:會有多少人來花錢的呢?要不是為了這份薪水,才不向他們低頭呢!許多公司的展示小姐,多半會熱心拉攏顧客,希望客人多買其產品,以收取更多利潤。事實上,她們甚至不清楚產品的特性,隻是公司請來的年輕貌美的小姐而已。

例如

有一次,有個兼職的學生到公司辦公室來推銷文具。他說:

“我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所以想兼職賺些生活費。可是走了一上午,都沒有人願意買這些東西,因此才來到您這裏試試看。如果有人買一個,我就可賺10塊錢。我經常啃麵包度日子,有時賺了點錢也想吃兩碗牛肉麵,打打牙祭。”

他毫不掩飾的自白,給人一個良好印象。恰巧公司這方麵的物品剛用完,因為他的誠懇,買下他帶的全部文具,他滿心驚喜的連聲稱謝而去。如果他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