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1 / 3)

一個皮匠從早到晚不停地唱歌。無論見到他本人或聽見他的聲音都使人覺得很愉快。他對於自己的製鞋工作,比七大聖人還要滿足。與此相反,他的鄰居是個銀行家,擁有萬貫家財,卻很少唱歌,晚上也睡得不好。他偶爾在黎明時分迷迷糊糊入睡時,皮匠的歌聲便把他吵醒了。銀行家氣憤地抱怨上帝沒有把睡眠也製成一種像食品或飲料那樣可以出售的商品。

後來,銀行家就叫人把這位皮匠請來,問道:“先生,你一年賺多少錢?”

“你問我一年賺多少錢嗎?”樂的皮匠笑道,“我從來不算這筆賬,我就這樣一天又一天過日子。總而言之,一年複一年,每天都有飯吃。”

“啊,朋友,那麼你一天賺多少錢呢?”

“有時多一點兒,有時少一點兒;不過最糟糕的是一年中總有些日子沒有生意,否則我們的收入也還算不錯。”

銀行家被皮匠的直率逗笑了,他說:“我要讓你從今以後不愁沒錢用。你先把這一百枚金幣拿去放好,需要時拿來用吧。”

皮匠覺得自己很幸運。他回到家中,埋好金幣,哪想到同時也埋葬了他的歡樂。從此以後他不再唱歌了。從此以後睡眠與他分手了;取而代之的卻是擔心、懷疑、虛驚。白天他的目光盡朝埋藏金幣的方向望;夜間,如果有隻迷途的貓弄出一點聲響,他就以為有人來搶他的錢。最後,這個可憐的皮匠跑到他那富有的鄰居家裏說:“把你那一百枚金幣拿回去,還我的睡眠和歌聲吧。”

說到底,快樂的真諦實在無他,就是平心靜氣。冷眼看人生,不為繁華所累,在知足中細細地品味生活的樂趣,同時,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在自己的條件和環境中盡享成功的喜悅。

上帝的最高獎賞

西勒·庫斯特是《芝加哥先驅論壇報》兒童版“你說我說”

欄目的主持人。一天,他收到了一個令他難以回答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一位名叫瑪莉?班尼的女孩問的。她寫信給《芝加哥先驅論壇報》說:“有一件事真讓我不可思議,為什麼我幫媽媽把烤好的甜餅送到餐桌上,得到的隻是一句‘好孩子’的誇獎,而我的弟弟戴維在家中什麼都不幹,隻知搗蛋卻得到一個甜餅。同樣,在學校裏也經常遇到諸如此類的怪現象。為什麼像我這樣的好孩子被遺忘了,上帝是不是真的不公平呀?”

雖然,庫斯特在孩子們的眼中是個智慧老人,可是收到此信後,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一次,他應邀參加朋友的婚禮,當牧師主持完婚禮儀式後,新娘和新郎要互贈戒指。可是由於兩人過於激動,在互贈戒指時,兩人都陰差陽錯地把戒指戴在了對方的右手上。牧師看到這一場景後,急中生智地說:“右手已經夠完美的了,我想你們最好還是用它來裝扮左手吧。”

這一句幽默的話,令當時尷尬的局麵頓時化解。

西勒?庫斯特聽了這一句幽默話後茅塞頓開。回來後,他以“上帝讓你成為一個好孩子,就是對你的最高的獎賞”為題,立即給瑪莉?班尼回了一封信,這封信在《芝加哥先驅論壇報》刊登之後,在不長的時間內,被美國及歐洲1000多家報刊轉載,並且每年的兒童節,他們都要重新刊載一次。

那些好孩子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為他們已經是好孩子了嗎?同樣,那些完善的人之所以被忽略,也不正是他們已經非常完美了嗎?上帝讓右手成其為右手,就是對右手最高的獎賞,同理,上帝讓善人成為善人,也就是對善人的最高獎賞。

誘惑之島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致富心切的阿拉伯人聽說在遙遠的海島上住著的全是怪人,這些怪人的額頭中間隻長著一隻眼睛。

聽到這個消息後,這個阿拉伯人立刻想到:“這可是個發財的好機會啊!要是去海島上抓一個隻有一隻眼的人回來,然後再供人參觀,每人參觀一次收一個金幣,這樣,我就不用做任何煩人的事,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他越想越洋洋得意。最後,他賣掉自己的房子、駱駝和羊群,買了一隻船,向海島駛去。經過日夜兼程,他終於到達了海島的岸邊。在途中,他的食物吃完了,淡水也喝完了,下船時,餓得昏死。

早晨,當他睜開雙眼時,發現岸邊站著兩個皮膚黝黑、個子不高的男人,而且他們每個人真的隻長著一隻眼睛,並且正好在前額中間!

他想,這肯定就是傳說中的怪人了!可是,這兩個男子盡管個子不高,可想把他們抓起來也並不容易。怎麼辦呢?

這個阿拉伯人突然想起了一個主意:我呀,先和他們交個朋友,等他們放鬆警惕後,再想辦法抓一個運回!

於是,他友好地和怪人打起了招呼,並顯示出自己的好意。

可有趣的是,這兩個怪人中的一個注意到來者長著兩隻眼睛,這是他從來沒見過的。於是,他轉過身告訴他的夥伴:“快來看啊,這是一個長著兩隻眼睛的人,我們抓住他供遊人們參觀,這樣我們就可以發財了!”

已經筋疲力盡的阿拉伯人哪裏是兩個怪人的對手,三下五除二地被那兩個怪人抓住了。他倆把這個雙眼的阿拉伯人帶到島裏的廣場上供遊人參觀,看一次收一個金幣。沒過多久,那兩個怪人就變成了百萬富翁。